有一個說法,“人25歲后才長腦子、30歲后就會變得松弛“。按照村里虛歲計算年齡,她已經(jīng)算不清自己是多少歲了。習慣了擁有精神寄托的她,終于開始試著去了解自己、探索自己,可是探索的過程和自我成長的過程沒有那么順利。
她喜歡文字,但好像又沒有喜歡到廢寢忘食的地步。只是不知何時種下的讀書和寫作的種子,不管什么事,堅持就會有收獲,是嗎?一頭扎進細節(jié)里,不愿花費太多心思思考方向和市場,或許她就是一個隨心隨性的人吧。
雖然這種隨心隨性需要很多人的守護,她足夠幸運,從小有父母和哥哥的愛與守護,什么都不用操心,把學習這件事做好就行。但那時的她記得,最困擾她的是情誼。并沒有把太多注意力放在“理所當然“的親情上,而是去抓住那些友情。
她最近看了一部電視劇,加上即將成家,漸漸懂得了一些“雞零狗碎“,但又沒那么徹底。好像終于懂得,感恩家人為她構建的溫室,雖然急切地想要打破玻璃罩,但能力不夠,也克服不了“懶“的本性?;蛟S是習慣了被迫努力,為他人而努力,在自己身上很難找到當年的熱血與心無旁騖。
任由文字流淌著,最有夢想的時刻是考研的時候以及找工作想要進入心儀的行業(yè)時,如果說夢想是階段性的,很難想明白漫長的一生要追求什么才正確,那對于當下的她來說,便是去赴和領導的半年之約、和對象的一年之約。
人不論處在何種情景中,都可以努力去學習,也可以積極樂觀。面對新的工作環(huán)境,她消沉了好一陣。每天懼怕上班、焦慮未來,經(jīng)歷了半年的熟悉階段,單就工作內容來說,還是比較喜歡的,只是總覺得開竅沒那么快,總沉浸在“應該是怎樣“的抵觸現(xiàn)實中,而非面對各種情景自己有幾種選擇的理性思考。接受感性的自己,感性和敏感也是獨特的天賦,如同善良純真一樣。
工作后她遇到了00后不同的思想,不管是獨身享樂主義還是工作上的“給多少錢辦多少事“,一面是躺平的聲音,一面是成長和知識的焦慮,好在沒有多余的人際關系需要處理,那些害怕都是她的假想敵。自從在領導同事面前哭過一次之后,同事對她的說話態(tài)度也好了很多,她也敢“懟“領導了。雖然她知道自己當下的能力不足,但自認為努力和潛力是讓自己留在這個公司的理由。
但如何讓領導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潛力呢,態(tài)度要端正良好吧,對于春節(jié)假期要寫論文這個事,她已經(jīng)抵觸好久好久了,根本沒有任何動力說服自己開始。但月底要請假結婚,似乎完成才能心安理得的請假。如果她能放下那些假想,哪怕只是敷衍地完成,就不會給自己帶來那么多困惑和壓力了,可惜她做不到。
或許每個人放松休息的方式不一樣,春節(jié)假期的團聚對于有的人來說是“親戚之間的情感交流“,而她看到的則是累。她一直不理解為什么媽媽停不下來,如今她腦子停不下來,但行動上總是緩慢。好像有這種病的人還挺多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版本的故事,下一個階段看到的景色也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