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城內(nèi),人心惶惶。
蘇東坡來到城墻上,望著滾滾滔滔的洪水思索著:如果動員城內(nèi)居民帶上貴重細(xì)軟,一天之內(nèi)即可完全撤到西面的云龍山上。但是這樣一來,徐州城將全部毀于洪水。老百姓雖然保住了身家性命,但是洪水之后呢?老百姓住哪里,吃什么?蘇軾明白,作為一個朝廷命官,若不能守著城池,不能保境安民,便是負(fù)了蒼生。
這時,州衙的官吏們有的勸他撤到城西的云龍山,有的勸他加高城墻擋住洪水。最后,蘇東坡下決心死保徐州。
當(dāng)時,城中的有錢人家爭相出城避水,蘇東坡心中明白,這樣一來勢必會導(dǎo)致民心大亂??磥?,首先要做好民心安撫工作。
蘇東坡對這些富人平靜而嚴(yán)肅地說:“鄉(xiāng)親們!洪水已至城下,即使讓你們逃出城去,一旦洪水淹沒徐州,你們的家產(chǎn)也就完了!現(xiàn)在別無他法,唯有動員所有人力,筑堤防洪,護(hù)城保家。不準(zhǔn)你們出城,為的是不動搖民心。有我在,決不允許洪水摧毀徐州城!現(xiàn)在,我命令你們:立即參加筑堤,不得有誤,違者嚴(yán)辦!”
但依然有人偷偷出逃,蘇軾拿出強(qiáng)硬的手段,在各城門張貼布告:“擅自出城者殺無赦!”
民心穩(wěn)定了下來。
隨后,蘇軾召集大小官員到太守府議事廳,官員已到齊,大家神情嚴(yán)肅。
蘇東坡說:“諸位大人!黃河缺口,水注徐州,如不能立時排除黃水,徐州古城將毀于一旦!剛才我察看地形,如今唯有從東南戲馬臺起至城墻這一帶筑一長堤防洪。請各位大人分段負(fù)責(zé),此事萬萬不得有誤!”
他派衙役鳴鑼通知全城人民,團(tuán)結(jié)抗洪,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物出物,死看硬守,確保城池萬無一失。他派通判以下官佐,分別把守每一片城堵,哪里出了問題,拿哪里的守堵官員是問。
蘇東坡部下組織了五千民工,疏浚下游河道,同時連夜加固城墻。
身為一方太守的蘇東坡穿著草鞋,拄著木拐,親自來到抗洪一線,希望動員禁軍參加抗洪。
但是按照宋朝的規(guī)定,禁軍只歸朝廷直接管轄,沒有朝廷的命令,當(dāng)?shù)刂莞緹o權(quán)調(diào)動,可是緊急之下蘇東坡根本來不及向朝廷稟告,他只能用自己的誠意打動那些禁軍,希望他們參與到抗洪的工作中。
蘇東坡趕到當(dāng)?shù)伛v軍的武衛(wèi)營,對其卒長說:“河水就要淹城了,事情緊急。你們雖說是禁軍,這種時候,也應(yīng)該出力呀!”卒長被蘇東坡的精神感動了,說:“太守都不怕水淹,和我們一起守城,我們這些小人物,一定與洪水拼死作戰(zhàn)?!庇谑牵吐暑I(lǐng)年輕力壯的士兵們,拿上土筐鐵鍬,和民工們一起連日奮戰(zhàn)抗洪。
人心齊,士氣高,很快在城東南筑起一道護(hù)城長堤,總算把黃河水給攔住了,保護(hù)了徐州城的安全。
然而,暴雨日夜下個不停,積水泄不出去,水位越升越高,最后距城墻頭只有3尺了。
這時,蘇軾卻神情自若,在城上搭了個臨時帳篷,把自己的床鋪搬到里面住了下來,表示了他將與徐州共存亡的決心。軍民望見太守的帳篷,心里覺得踏實,信心也就更堅定了。
洪水對東南外墻的威脅最大,他發(fā)動軍民將墻加厚,城墻加高。
蘇軾在984丈(3280米)長的防洪堤上來回奔波,指揮軍民筑堤防洪。這段堤被加高到10丈(33米),寬2丈(6.6米),這是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的。
經(jīng)過四十五天的嚴(yán)防死守,蘇東坡帶著徐州軍民硬是把洪水擋在了徐州城外。
在防洪的同時,蘇軾找到當(dāng)?shù)貙λ鞣较虮容^熟悉的人,一起商量解決洪水圍城的辦法。
應(yīng)言和尚德高望重,對徐州水經(jīng)、地理情況了如指掌,他向蘇東坡建議說:“只有想辦法挖開清冷口,讓洪水流入黃河故道,徐州城外的水才可解決?!睘榱藢嵤┻@一工程,蘇軾帶領(lǐng)官佐,在應(yīng)言和尚的導(dǎo)引下,冒著生命危險,來到清冷口,親自目測規(guī)劃。
方案定下來之后,蘇東坡親荷畚鍤,布衣草履,親率部隊和民佚前往施工。
十月十五日,黃河水流入了黃河故道,圍困徐州城的洪水慢慢退去。被大水包圍四十五天的徐州城徹底解除了危機(jī),蘇東坡才長長地松了一口氣。
雨過天晴,徐州城被保全了!
徐州城內(nèi)一片狂歡。蘇軾欣然提筆,作《河復(fù)》詩云:
“君不見西漢元光元封間,河決瓠子二十年。
鉅野東傾淮泗滿,楚人恣食黃河鳣。
萬里沙回封禪罷,初遣越巫沉白馬。
河公未許人力窮,薪芻萬計隨流下。
吾君仁圣如帝堯,百神受職河神驕。
帝遣風(fēng)師下約束,北流夜起澶州橋。
東風(fēng)吹凍收微淥,神功不用淇園竹。
楚人種麥滿河淤,仰看浮槎棲古木?!?p> 在防洪的四十五天之內(nèi),蘇東坡沒有回過一次家。夏禹王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蘇東坡在徐州防洪,恐怕不只是三過家門而不入。
洪水退了,城市保存下來了,人們歡欣鼓舞,欣喜若狂,十分感激蘇東坡。
徐州抗洪勝利的消息傳到了朝廷,神宗皇帝聞之大喜,降敕獎諭:“……汝親率官吏,驅(qū)督兵夫,救護(hù)城壁,一城生齒并倉庫廬舍,得免漂沒之害……朕甚嘉之?!?p> 蘇東坡借勢用勢,上書朝廷請求豁免徐州賦稅。
為了確保徐州的長治久安,蘇東坡開始苦思對策,他決定在朝廷的允許下動用地方財政修筑防洪大堤。他來到防洪時修筑的大堤上,來回查勘,認(rèn)為這堤實在太粗糙,太不理想了,若明年大水再至,徐州將難以保存。
于是他又向朝廷上書,說明他準(zhǔn)備重修長堤,以防將來洪水再至。他在奏章中將自己設(shè)想的工程敘述得十分清楚,而且,分項列出工程的體量以及所需的資金。
奏章送上去了,但朝廷官員不知徐州的艱苦與危險,遲遲未予答復(fù)。
蘇軾無奈,只好將準(zhǔn)備修石頭防洪堤改為木堤,打木樁,再填土夯實,實際上是一座土壩。
這一設(shè)計方案被皇帝采納了?;实巯铝艘坏朗ブ?,不僅贊揚(yáng)蘇軾在抗洪中的功績,還并撥款3萬多貫錢(約今30多萬元),還得到了1800擔(dān)糧食、7200個義務(wù)工的指標(biāo)。
第二年,蘇軾利用這些東西,在城市的東南建造了防洪土壩。土壩東南從戲馬臺開始,向西北延伸,全長3280米。戲馬臺是西楚霸王項羽調(diào)教戰(zhàn)馬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