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一只中性筆
“世上竟然有如此純凈、明亮的琉璃瓶,當(dāng)真是稀世珍寶、稀世珍寶啊。”
李沆眼睛一亮,忍不住捧起酒瓶端詳把玩起來。
琉璃便是玻璃。
華夏宋代制造瓷器的水平發(fā)展到了一個新高度,可制造玻璃的技術(shù)則一直停滯,制造出來的玻璃往往質(zhì)量很差,雜質(zhì)很多且有雜色。
所以,琉璃一直都沒有什么人用。
而西方人也不是一開始就十分喜歡玻璃制品的,他們也特別的喜歡瓷器。
從海、陸絲綢之路販賣到西方的華夏國瓷器,在西方也是熾手可熱的商品,被王公貴族們所追捧,一般的平民根本就用不起。
后來,西方也開始學(xué)習(xí)制造瓷器,可因為技術(shù)、材質(zhì)、技術(shù)工等方面的差異,始終制造不出足以媲美華夏過生產(chǎn)的瓷器。
因此,西方一部分人開始研究玻璃,制造玻璃的技術(shù)突飛猛進(jìn)。
當(dāng)然,瓷器和玻璃是沒有什么可比性的,可后來,現(xiàn)代化學(xué)很多的成果就是建立在玻璃基礎(chǔ)上的。
而忽略了玻璃生產(chǎn)的華夏國,在后世就沒有發(fā)展出現(xiàn)代化學(xué)來。
就算李沆是北宋的宰相,可上品的琉璃制品在他眼里也是稀罕物,更不要說是后世現(xiàn)代工業(yè)制造出來的純凈的玻璃了。
“純凈無暇,透明如無物,真是極品琉璃瓶,此酒裝的酒液也是純潔透明如水,此物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啊?!?p> 李沆到不是多愛喝酒,只是看到如此稀罕的事物有感而發(fā)而已。
“琉璃凈瓶裝美酒,正如王瀚那句‘葡萄美酒夜光杯’一般的相得益彰。”李沆夸贊道。
“既然李丞相喜歡,那晚輩便將這兩瓶酒贈與李丞相了?!?p> 張良玉摸摸鼻子,自己習(xí)慣了后世科技產(chǎn)物,而看到這些古人這般的“沒見識”,而覺得有些尷尬。
畢竟,這些東西在后世,也算不上什么稀罕物。
此刻拿著這兩瓶酒送李沆,的確有些不好意思。
“真的?如此甚好,如此甚好。趕明兒要去找老朋友們炫耀一番?!崩钽燹壑氁荒樧缘弥?。
這個老成持重的李丞相,在張良玉面前竟然也表現(xiàn)出了意氣之爭的一面。
“那就多謝小友了,來而不往非禮也,老夫送些小友什么好呢?”李沆凝眉思索著。
這個已經(jīng)五十多歲的老人,如今已經(jīng)是滿臉的疲老之態(tài),面容消瘦,臉色枯黃,透出一種病態(tài)的氣息。
李沆享年五十八歲,如今距離大限也不遠(yuǎn)了,很明顯李沆的身體不太好。
張良玉想了想到:“晚輩不敢多求,只求李丞相一副字便好?!?p> 李沆點點頭,然后有苦笑道:“小友你完全可以向老夫討要更加珍貴的東西作為交換,卻向老夫討要一幅字,偏偏老夫的字并不好。”
歷史上的確是沒有記載李沆的字、畫有多好,《全宋詩》中也只是收錄了李沆的三首詩而已。
李沆真正被歷史記載、被萬人稱頌的是他的為人、他的能力、他的人品、他的寬厚公正、清正廉明。
他被人稱為“圣相”,是宋代一代柱石之臣,是宋真宗的老師,似乎更是極盡哀榮,配享太廟。
“李丞相謙虛了,晚輩只求李丞相一副真跡?!睆埩加裎⑽⒁还笆帧?p> 其實這些士大夫們能夠考中進(jìn)士,就說明每一個人的書法功底都是很不錯的。
就算李沆的字不出名,也絕對差不到哪里去。
“如此,那老夫便手書一副贈與小友,以感小友贈酒之情、以念你我二人千年緣分之妙?!?p> 說完,李沆興沖沖的拉著張良玉進(jìn)了書房,書房中書桌上筆墨紙硯一應(yīng)俱全。
張良玉上前自發(fā)的給李沆磨墨,可沒有什么經(jīng)驗,一直不得要領(lǐng)。
“哈哈哈,一看小友就是不長磨墨,這方上好的端硯被你這么磨,沒多久非得壞了不可。”
“如果你是個學(xué)堂的學(xué)子,被老先生看到你這般磨墨,非得打你手板心不可?!?p> 李沆看著張良玉笨拙的樣子,覺得有些好笑,不由得調(diào)侃了一句。
張良玉老臉一紅,尷尬的撓撓頭道:“實不相瞞,晚輩的的確是從來沒有磨過墨?!?p> “哦?那你們后世之人不寫字么?”李沆滿臉奇怪的問道。
張良玉搖搖頭:“我們自然寫字,只不過毛筆早就不用了,我們使用更加便捷的鋼筆和中性筆。墨水也是工廠里制造的直接購買就可以了,早就不磨墨了?!?p> “而筆墨紙硯這種文化雖然保留了下來,可平常也只有書法愛好者這類人,才有這樣的閑情雅致去使用了。”
原本張良玉覺得李沆可能會批評兩句,后世之人文化傳承斷絕之類的。
可沒成想,李沆稍微一思索,便若有所思的道:“老夫本應(yīng)該想到的,千年的時間,書寫工具也應(yīng)該有所發(fā)展才是,如果一成不變那才叫怪事兒,才叫墨守成規(guī)?!?p> “小友身上可否有你口中所說的中性筆、鋼筆之類的筆,借老夫一觀么?”
李沆滿臉期待的看著張良玉,張良玉感到有些意外,這位老丞相的好奇心還挺重的。
“哦,有,有?!睆埩加裆砩厦嗣?,發(fā)現(xiàn)了一支中性筆掏出來,恭恭敬敬的遞了上去。
李沆滿臉好奇的接過,翻來覆去的端詳著,時而皺眉思索,時而一臉疑惑。
隨后,他嘗試著拔開筆帽,就像是發(fā)現(xiàn)了新世界一樣的看著筆尖,隨后才興奮的在紙上寫了幾個字。
剛開始的時候因為不順手,字寫的不均勻,也不好看。
很快他寫的字就很有韻味兒了,雖然是中性筆,可也能夠?qū)懗鲇补P書法字體錯落有致,筆劃遒勁,剛?cè)岵?jì)的特點。
在張良玉這樣對書法沒什么研究的人看來,這些字寫的是非常的好看,不輸于小時候他們練字的那些硬筆書法家的字帖。
李沆拿起中性筆評價道:“此筆,以油性物質(zhì)代替了墨水,以金屬珠代替了筆毛?!?p> “寫字的時候難以運用書法技巧,以至于寫出來的字會喪失許多美感?!?p> “不過,此筆勝在便攜、輕巧、便于儲存。你隨身攜帶,想必價格應(yīng)該也不貴,你們后世應(yīng)該能夠大批量的生產(chǎn),普通人應(yīng)該也能夠用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