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班級群里
周五不用上晚自習(xí),下午學(xué)生就放假了,左臨早早做完了作業(yè),回到租房收拾好換洗的衣服,背著書包往街道上的公交站走去。
他家是東臨縣城下的一個小村莊,距離東臨縣只有5公里,而金華鎮(zhèn)在東臨縣的東北方,跟他家相隔一個縣城。
每周左臨都會回家一趟,主要從家里拿生活費(fèi)和換洗衣服。
金華鎮(zhèn)地理位置很好,主街街道是一條國道,連接另外一座縣城。但距離東臨更近一些,當(dāng)初在這里上高中,一方面是因為中考成績原因,一方面是想換個環(huán)境。
左臨一個人走在街道上,身邊都是回家的學(xué)生,有騎自行車的,也有家長開車來接的。
鬲胖子他家距離金華鎮(zhèn)不遠(yuǎn),每周都是騎自行車來學(xué)校,潘航坐公交車,不過方向跟左臨相反。以前每周五,三人總會在網(wǎng)吧通宵一晚,第二天早上再各回各家。
不過現(xiàn)在左臨沒這個想法了,通宵他不去了,潘航和鬲胖子兩人依舊狼狽為奸,每周都會去幾次,周五大家就提前散伙了。
周五金華鎮(zhèn)有時會有集會,街道兩旁的商鋪和路邊有很多攤販,從小吃到飾品應(yīng)有盡有。
左臨走到了公交站臺,等待著公交車的到來,周邊等車的學(xué)生有許多。
他正想著小說的數(shù)據(jù)和視頻的點擊這些事。他寫的小說已經(jīng)找了一家網(wǎng)站發(fā)布了,目前已經(jīng)四萬多字了,有不少讀者的評論。但視頻解說這塊只有幾百的點擊量,還得多發(fā)布一些高質(zhì)量的視頻。
“左臨”
聽到有人叫自己,左臨轉(zhuǎn)頭看去。
“楊依”!原來是十班的班長。
“你回家啊”!楊依打了個招呼。
“嗯”!
“周末你有事情嗎”?楊依突然問。
“?。]什么事”!左臨說道。周末正常去網(wǎng)吧上班這不算事,這是他計劃好的。
“那明天出來玩啊,到時候芷陽廣場見”。楊依邀請道。
左臨有些猶豫,他其實并不想去,主要跟這些同學(xué)玩沒什么意思。
看到他的反應(yīng),楊依說道:
“不是沒事嗎?你不會瞧不起我吧”?
作為班長她其實很擅長跟人打交道,平時跟左臨在班級也說上幾句話,跟班里的男生關(guān)系都不錯。
叫左臨出去玩,其實是想把他介紹給閨蜜認(rèn)識一下,之前在班里吹牛說左臨有女朋友這件事,女生之間都對她有點反感,她比較好面子,心想把這事情做成,就沒人說閑話了。
“行吧!那明天見”!左臨只好答應(yīng)道。
剛好公交車到了,左臨就上車跟班長告別。
經(jīng)過半個多小時的車程,公交車到了東臨縣城的車站,平日他都會再轉(zhuǎn)乘一趟公交到家里,今天他選擇走回去。
5公里并不是很遠(yuǎn),走了一個小時,晚上7點鐘他回到了家中。
父親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母親張萍一個人在家,見到兒子回來高興的接過書包。
“吃飯了沒”?母親張萍問。
“沒呢”!左臨搖頭道。
“那媽給你做碗面。你先看會電視”。然后母親就走向了廚房。
左臨家不大,一個二層的小樓,家境很普通,談不上富裕。
母親平日里偶爾會出去做一些兼職工作,大多時間在家里。
這個時間的母親不到四十歲,歲月還沒有侵蝕她,身體各方面都很健康。家中爺爺奶奶身體都很好,只是上大學(xué)后爺爺?shù)纳眢w疾病才越來越重。
一方面是年齡大了,身體機(jī)能下降,另外一方面是因為爺爺當(dāng)兵退伍回來,身體有暗傷。1962年對印度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爺爺就是其中一員。
小時候家里經(jīng)常會有當(dāng)兵的來家里看望爺爺,他有一點印象。
左家人丁興旺,是張家村的大族之一,張家村就是左臨家的村子,張姓是第一大姓。
聽長輩說過,左家的歷史,民國時期就在這東臨縣城,太爺爺一脈參加過抗日戰(zhàn)爭,當(dāng)時村里不少青壯都去了,有回來的,自然有沒回來的。
他們這一房,太爺爺當(dāng)兵打過日本人,爺爺當(dāng)兵打過印度。到了后面就再沒人參軍了。
理由很簡單,當(dāng)兵很苦。80年代剛剛改革開放,那會條件很差,許多人吃飯都有問題,家里人也不想再讓孩子當(dāng)兵,雖然不打仗,但部隊太苦了。
雖說現(xiàn)在當(dāng)兵待遇很好,但沒人會讓小孩去當(dāng)兵,這跟長輩有很大原因。
吃過飯之后,左臨說到爺爺家里去看一下,母親也沒說什么。
爺爺奶奶一共四個子女,三個男孩,一個女孩。左臨父親是長子,他也是這一房長孫。爺爺奶奶跟著三叔住一起。
三叔快三十歲了,婚姻大事還沒解決。主要是之前有過一個媳婦,山里的,不知道什么原因后來離婚了。跟爺爺關(guān)系特別不好,上小學(xué)時經(jīng)常見爺爺打三叔媳婦,哪會兒沒人敢攔著,從小左臨對爺爺就有陰影,實在是被打怕了。
后來長大了,爺爺脾氣也變好了,可能那會兒家里窮,所以犯錯之后老人生氣很正常。
進(jìn)到爺爺家里,兩個老人正在看新聞聯(lián)播,左臨叫了聲爺爺奶奶。
奶奶很高興的讓他坐下,給他拿了一個蘋果,又給他拿一盒牛奶。
“從學(xué)?;貋砹恕?。爺爺聲音很平淡的說。
“嗯,星期五了”。左臨說道。
“吃飯了沒,沒吃讓你奶奶給你做點”。
“在家里吃了才過來的”。
爺爺沒說話,接著看電視。左臨也沒說話,靜靜的坐了一會兒。他心里實際上也比較怵,童年的回憶就是爺爺拿著棍子追著他跑,他實在不知道說啥。
“國慶節(jié),你小姑今年回來”。爺爺突然說道。
“真的嗎”?左臨高興的問。
小姑家中排行最小,年齡比他只大十歲。上完初中后就一個人跑去南方打工了,后來嫁到了江西。結(jié)婚的時候,給家里只打了電話。
因此爺爺很生氣這件事,爺爺奶奶一直不希望她跑太遠(yuǎn),作為家里唯一一個女兒,嫁到省內(nèi)就行。但小姑性格叛逆,十幾歲就不讀書到社會上打工,二十歲一個人跑到南方,不聲不響就結(jié)婚了。
爺爺對于江西很偏見,覺得那里很窮,嫁過去吃苦。長輩肯定希望兒女婚姻幸福,生活美滿。
兩個人就這些矛盾加深,跟前世一樣,小姑也是他上高中時候第一次回來,帶著姑父和孩子。他差點都忘了。
“那到時候家里人就團(tuán)聚了,太好了”。左臨說了句。
奶奶也很高興,兒行千里母擔(dān)憂。小姑一走就是十年,這些年來家里小孩都忘了還有一個小姑。只因為留下的記憶太少,左臨因為年齡最大,倒是有一點小姑模樣的印象。
爺爺沒多說什么,仿佛這個消息不痛不癢,不過左臨知道他老人家心里是怎么想的。
上一世,小姑帶著外甥回來,爺爺高興的整天帶著外孫玩,搞得二叔家的小孩都不高興了。
跟爺爺奶奶又說了幾句話,左臨就回家了。
回到家中,躺在床上玩了一會手機(jī)。
班里群里,好多人都在冒泡,聊的都是吃了什么,玩了什么。還有一起約明天出來玩的。
網(wǎng)名叫雯雯的問:“周六有人去爬山嗎”?
李芳回了句:“爬山還不如去游樂場”。
因為群里都有備注名字,所以大家都知道消息是誰發(fā)的。
鬲胖子問有人明天去水庫摸魚沒,好幾個男生都響應(yīng)去。
叫雯雯的女生說了句:“你們男生就知道去摸魚,水庫那么危險”。
鬲胖子懟了句:“爬山有意思嗎?那秋臨山幾百米高,都爬了多少回了”。
“也就你黃雯雯這么無聊”。
然后兩個人在群里就開始吵了起來,好多人都在看戲。
直到班長楊依發(fā)話,兩人才停下來爭吵。
鬲胖子見狀就@左臨,“明天摸魚去不”?
左臨正準(zhǔn)備回呢,班長楊依就回了句。
“左臨明天跟我約好了,鬲柯你們自己去吧”。
然后群里就…
?。?p> ?。??
?。????
左臨說了句:“別誤會,就是請班長幫個忙”!
他也沒解釋太多,大家都知道班長有男朋友,是理科班的一個學(xué)生,只是好奇兩人去干嘛。
班級群里,這件事就這么過去了。其他人還是各說各的,女生們討論明天去那里逛街,男生說摸完魚去網(wǎng)吧打游戲。
第二天一大早,左臨早早的起床,沿著清河河提跑了幾公里然后回家吃飯。
每天早上跑步鍛煉他從未間斷,剛開始跑1公里都起床噓噓,如今5公里跑下來操持氣息已經(jīng)可以。
吃完飯跟母親說了一聲,然后他就騎自行車往東臨縣城去。
找了一家小網(wǎng)吧,給自己開了一臺電腦。大型網(wǎng)吧要身份證,他還沒成年呢,只能去小網(wǎng)吧。
先是登錄小說網(wǎng)站,開始碼字。周末他打算每天更新兩萬字,這樣一周就能更七八萬字?jǐn)?shù)。
用了2個小時,終于碼字大業(yè)完成,準(zhǔn)備打兩把LOL放松一下。剛好手機(jī)電話就響了。
喂!
“你在哪呢?我都到芷陽廣場了,人呢”?電話那邊的楊依說道。
“額,馬上就到”。左臨說了句。然后掛電話下機(jī)一氣呵成。
騎上了自己的自行車,往芷陽廣場方向去。
十分鐘左右就到了,芷陽廣場位于臨山腳下,因為旁邊有一座芷陽湖而得名。
廣場隔壁是兩所大學(xué),正對著是婦幼兒童醫(yī)院和世紀(jì)金花,是東臨的繁華地帶。
找了一個角落把自行車鎖好,左臨才開始找人,在廣場東的噴泉旁看到了楊依和一個女孩站在一起。
快步走了過去,左臨跟兩人打了個招呼。
班長今天的打扮很干練,牛仔褲加短袖薄外套,妥妥的女漢子氣質(zhì)。身旁站著的姑娘穿了一身白色的連衣裙,腳踩黑色長靴,打扮的很清新。兩人的畫風(fēng)明顯不一樣。
“這是我閨蜜宋清,東臨一中的”。
“這是我們班的左臨,大才子一個”。楊依分別為兩人介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