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仗義每多屠狗輩,暴君?明君!
等到事情的真相水落石出。
從林夏這邊聽說了“馬皇后暖餅”故事的觀眾們,皆是感慨起了明太祖與馬皇后兩人之間的愛情。
...
“嘖嘖!”
“難怪會說什么子憑母貴!要這么說,老朱這事兒辦的沒毛病??!”
“嘛是愛情?!嘞個就是愛情?。。 ?p> “嗚!嗚!嗚!”
“這...也太感人了吧!林夏又來騙大家眼淚了!”
“誰說不是呢!”
“媽的!老子要是能娶到這么一個媳婦兒,就是給她當牛做馬也值了?。?!”
“害!”
“兄弟,你可醒醒吧,馬皇后那樣的女人?放在現(xiàn)在簡直就是科幻人物!根本不存在的!”
“沒毛病!”
“我算是看明白了!”
“要么人家老朱能從一個小乞丐混成皇帝呢?!有這么一個賢內(nèi)助,干啥不行???!唉!老子家里那祖宗...說起來都是淚?。 ?p> “兄弟不哭!站起來擼!大家都一樣!我家那個,別說送飯了!讓她給我倒杯水都夠嗆!”
...
得嘞!
從林夏口中說出來的“馬皇后暖餅”這么一個故事。
頓時讓直播間里的不少男同胞都破防了!
當然了。
破防歸破防。
對于明太祖跟馬皇后兩人之間的愛情。
眾人絕對是打心底里的羨慕!
所以。
在無數(shù)羨慕的聲音中,林夏坦言道。
...
“馬皇后與明太祖有恩在先,明太祖涌泉相報在后?!?p> “故...”
“仗義每多屠狗輩...”
“明太祖當?shù)闷鸫笳煞蜻@三個字!”
說完。
林夏便轉(zhuǎn)身朝著“凍結(jié)”狀態(tài)中的明太祖深深作了一揖。
然而...
要說林夏之前提出的獨特見解還說的過去。
可...
“仗義每多屠狗輩...”
這評價...
好像跟明太祖根本都沾不上邊兒??!
別說那些沒什么歷史文化底蘊的路人觀眾了,連直播間里之前力挺林夏的諸多大佬都紛紛發(fā)表起了反對意見。
...
“明太祖朱元璋...”
“仗義?!”
“虧你說得出口!林夏!你是不是想要笑死我們??!”
“不是吧...”
“這么多年以來,關(guān)于明太祖的評價雖然也褒貶不一,可從來都沒聽誰說過朱元璋仗義???!”
“別鬧!”
“朱元璋還仗義???!大明穩(wěn)定以來,跟著他一塊兒混的老兄弟們基本都快被殺絕了!”
“這還仗義?!”
“林夏!你說吧!你是不是對仗義有啥誤解?!”
“你要說別的...我還真不跟你打別!可你要說朱元璋仗義?!那林夏我可得好好跟你說道說道了!”
...
“龍國上下五千年?!?p> “王超更新迭代無數(shù),前前后后加起來,能有八十多個!帝王更是上百人之多!”
“而在這百名帝王中?!?p> “朱元璋妥妥的殺人王啊!”
“遠了都不說了!”
“光是胡惟庸案;空印案;藍玉案;郭桓案;跟朱元璋一塊兒打天下的功臣們都快殺完個球了!”
“得!”
“我知道你肯定得說什么要鞏固統(tǒng)治之類的借口,但那也沒必要把所有開國元勛全部都滅了吧?!”
“嘖嘖...”
“別人我不知道!”
“反正這事兒要是擱我身上?我得把朱元璋祖宗十八輩都給問候進去!”
“我不管!”
“要是非給老朱洗白的話,那這一期節(jié)目我必須給個差評!”
...
不錯!
正如直播間里的這位大佬所說的那樣。
明太祖為了鞏固老朱家對皇權(quán)的統(tǒng)治,通過剛才列舉出來的“洪武四大案”,那些跟隨朱元璋征戰(zhàn)天下的開國功臣們,幾乎全都被他殺了個精光!
這樣心狠手辣的帝王...
恐怕跟仗義倆字完全都搭不上邊啊!
一時間里。
直播間里的風(fēng)評頓時出現(xiàn)了兩極分化的趨勢。
一撥人以為。
林夏會這么說,那肯定有他這么說的道理,不管怎么樣,還是先看看再說。
至于另一撥人。
大多都是一些熟知大明歷史的知識分子。
沒轍!
要是孤陋寡聞之輩,聽林夏評價明太祖仗義,恐怕還真不會有這么激動地反應(yīng)。
而對于直播間里悄然發(fā)生的這些變化。
林夏雖然無暇去觀看彈幕和直播間里的觀眾們互動。
但...
在安排節(jié)目流程的時候。
作為一名資深主持人,外加對歷史人物事件的透徹了解。
林夏怎么會料不到這些。
這不!
直播間里還因為林夏脫口而出的“仗義”倆字吵得不可開交呢。
林夏壓根就沒把這些預(yù)料之中的場面當回事兒。
抿嘴一笑。
又開始為明太祖正起名來了!
...
“不錯!”
“我相信,很多熟知歷史的人聽到我對明太祖的評價之后,會感到十分的匪夷所思。”
“但...”
“眾人只知道明太祖屠盡開國功臣,卻可有人真正靜下心來深思過其中的原因?!”
...
林夏這句話。
一下子就把直播間里那些持相反意見的知識分子們給鎮(zhèn)住了!
沒錯...
從明面上來看的話。
朱元璋清繳“開國大臣”的舉動實在是有些不太厚道!
如果真正去細想一下這么做的原因...
恐怕。
明太祖做的那些事情也并非全是“忘恩負義”。
就拿最為顯著的“洪武四大案”來舉例說明。
其中。
發(fā)生在洪武九年的空印案。
絕對可以算得上是明太祖治國名舉之一!
空?。阂庵冈谖臅项A(yù)先蓋上印章,需要用時再填寫上具體內(nèi)容。
按明朝規(guī)定。
每年各布政司、府、縣都要向戶部呈送錢糧及財政收支、稅款賬目。戶部與各布政司、府、縣的數(shù)字須完全相符,分毫不差,才可以結(jié)項。
如果有一項不符,整個賬冊便要被駁回,重新填報,重新蓋上地方政府的印章。
界時。
地處偏遠地區(qū)的一些官員,為了省去“不必要”的麻煩。
干脆直接把先蓋過印信的空白書冊以備使用,如果出了問題,這樣也省去了路上來回奔波的麻煩。
出發(fā)點雖然也可以理解。
可落在明太祖眼里。
如此所為,與“欺君之罪”又有何差別?!
哪怕是拋開這些不談。
空印是可以為那些偏遠地區(qū)的官員省去奔波之苦。
但。
提高效率的同時,豈不是又給官員貪污行徑大開了方便之門?!
大明建立之初。
根基不穩(wěn)。
明太祖怎會不知千里之堤毀于蟻穴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