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保鮮卑,不但擁有最優(yōu)良的鎧甲與武器,還能騎乘最好的戰(zhàn)馬,北齊官府一直保有一些面積不小的專用軍馬場。
要說這只鐵騎的戰(zhàn)績,也確實名不虛傳。
北齊天保三年(552年),高洋率數(shù)千“百保鮮卑”精銳騎兵破十萬庫莫奚軍,俘虜四千余人,牲畜十多萬頭,庫莫奚至此稱臣納貢。
北齊天保四年(553年)山胡圍離石,高洋率數(shù)千“百保鮮卑”前往,山胡聞風(fēng)而逃。
九月,契丹侵犯邊境,高洋親自翻山越嶺,身先士卒,率領(lǐng)“百保鮮卑”奔行千里偷襲契丹,大破之,虜獲十萬余口、雜畜數(shù)十萬頭。
之后又率“百保鮮卑”出晉陽北擊突厥,迎納柔然,廢其可汗庫提,立阿那瑰子庵羅辰為可汗,置之馬邑川,親自率軍追突厥于朔州,迫使突厥請降。
之后高洋又率領(lǐng)“百保鮮卑”四處征戰(zhàn),收復(fù)因侯景叛變丟失的河南故地,吞并江淮,打的北周“鑿冰避戰(zhàn)”,北齊憑借“百保鮮卑”名滿天下。
高洋時代,“百保鮮卑”的巔峰時刻是天保五年的討伐茹茹之戰(zhàn)。
天保五年三月,茹茹庵羅辰叛,高洋親自征討,帝高洋率麾下千余騎“百保鮮卑”,遇茹茹別部數(shù)萬,四面圍逼。
高洋神色自若,指揮“百保鮮卑”來回沖殺,茹茹被擊潰,落荒而逃,高洋率軍追趕,伏尸二十里,獲庵羅辰妻子及生口三萬余人。
以千敵萬,不愧“百保鮮卑”!
高洋死后,“百保鮮卑”繼續(xù)閃耀歷史,邙山之戰(zhàn),高長恭率五百“百保鮮卑”破北周尉遲迥數(shù)萬大軍,洛陽之圍得解。
晉陽之戰(zhàn),北齊滅國在即,高延宗憑借殘余的“百保鮮卑”竟殺得宇文邕丟盔棄甲,宇文邕更差點被生擒。
北齊滅亡后,高保寧、高紹義更憑著殘余的“百保鮮卑”割據(jù)一方,最后才被吸收了“百保鮮卑”精華的隋軍所滅。
看著眼前的鐵騎,高順心中震撼。
上千人鱗甲鮮明,每個將士都披掛著這時期最堅固的鎧甲,手持鋒利無比的環(huán)首刀與長槊,宛如神話故事中的神兵天將。
當(dāng)他看見百保鮮卑的這一刻,他明白斛律光明明手握重兵,卻為什么不敢反抗。
和百保鮮卑比起來,他的勇士軍都是漢人,大部分都是步兵,而且都在鎮(zhèn)守邊關(guān),遠(yuǎn)離鄴城、洛陽。
而禁軍的大部分兵力,都駐扎在鄴城和洛陽,而六鎮(zhèn)的府兵,也只有兵符可以調(diào)遣,這才保證了都城的安全。
高長恭自幼習(xí)武,武藝高強,混跡軍中多年,又是宗室貴胄,卻禮賢下士,愛兵如子,依然可以得到將士們的尊敬。
但高順從小默默無聞,近兩年雖然有些文名,可這些天將可不吃那一套,想要折服他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要說自古以來,儒將不在少數(shù),春秋時期的孫武,三國時期的周瑜,唐朝的李靖,宋朝的岳飛等。
這些都是歷史上有名的將領(lǐng),有的儒將可能文武雙全,有的可能是個純粹的文人。
其實想要得到將士們的認(rèn)可,最好的辦法就是打一場勝仗,就像演義里的諸葛亮。
可現(xiàn)在并沒有大戰(zhàn),不需要出動他們這些精銳,高順又一點武功沒有,百保鮮卑又足夠優(yōu)秀,這就讓高順有些為難了。
高順雖然來到軍營,卻沒有驚動他們,而是帶著秦愛等一干侍衛(wèi)一邊觀摩,一邊訓(xùn)練。
作為大齊的最強精銳,騎士們自然有自己的驕傲,哪怕高順是高長恭的兒子,但畢竟不是太子,也不是將軍。
而高長恭么確實沒封將軍,與其當(dāng)個有名無實的將軍,還不如讓他自己爭取,所以將士們沒有搭理高順,就當(dāng)他不存在。
……
高順這邊開啟了軍旅生涯,陳國那邊卻掀起了波瀾。
三月初一,大朝會。
陳頊和百官議完國事,突然開口道:“朕欲伐齊,卿等以為如何!”
可謂是一時卷起千重浪,兩國這一年來書信往來頻繁,雖未結(jié)盟,卻也是友好鄰邦,陛下怎么突然要北伐了?
“陛下,齊國與我朝通商往來,互惠互利,讓邊境州郡得到了發(fā)展,人丁興旺,遠(yuǎn)勝從前,豈能斷起兵戈,生靈涂炭??!”
陳頊剛說出要北伐,立刻就有大臣勸諫,主要是這一年的通商,讓兩國都嘗到了甜頭。
高順之前讓盧思道運營茶葉,可不光光是販茶,打探消息其實也是其次,他的第一個任務(wù)其實是送禮。
盧思道第一次南下,是隨著使者國書一起的,臨走時帶了十車禮品,把能送的都送了。
對于北人的禮物,陳國的官員一開始是拒絕的,幸好高順和陳叔寶關(guān)系不錯,就讓他開了個好頭。
大臣們一看太子帶頭手里,都覺得兩國關(guān)系融洽,而且盧思道還是以商人身份出現(xiàn),去買一些不值錢的樹葉。
此時的茶葉可沒有后世值錢,炒茶法也沒傳到陳國,但這個秘密遲早會暴露,所以盧思道第一次就買了很多。
如此多的茶葉,著實讓一些茶葉產(chǎn)地的官員發(fā)了筆橫財,就連盧思道都不知道高順要這么多茶葉何用,齊國畢竟就這么大地。
但高順什么都沒對他說,就讓他去辦,趁著有機會盡量多弄茶葉,他打算回來制成茶餅、茶磚,周國不要北面不是還有突厥嘛。
對于茶葉的魅力,高順很有信心,所以官員們得了好處,自然不愿意和齊國開戰(zhàn)。
有一個大臣牽頭,其他大臣也各抒己見,基本上都是不同意開戰(zhàn)的,聽的陳頊直皺眉。
要說歷史上的陳頊,那是鐵了心要北伐,所以乾綱獨斷,不讓大臣發(fā)言。
可因為高順的緣故,陳頊的態(tài)度并不是很堅決,被大臣們這么一說,也有些動搖。
“陛下,兩淮之地雖然不在我朝,可其中的物產(chǎn)方物我朝亦是唾手可得。
原本分開的親人,齊國也允許探視,百姓都在歌頌陛下的仁德,若是起兵,恐怕會寒了百姓的心!”
高順的開放策略,實際上是外松內(nèi)緊,表面上看沒有什么防備,實際上對陳人的看管很嚴(yán)。
無形之中,高順建立了一道防線,除了正規(guī)商人以外,沒有人能夠隨便進去齊國境內(nèi),而百姓往來也需要官府的憑證,并不是完全開放的。
“陛下,臣以為必須出兵,奪回失地,齊國之心,不可輕信!”
就在這時,安南將軍吳明徹站了出來,第一個支持陳頊北伐,陳頊頓時來了精神。
然而還沒等吳明徹繼續(xù)說什么,陳叔寶忽然站了出來:“陛下,兒臣以為吳將軍此言差矣!”
見太子都反對北伐,陳頊皺了皺眉,吳明徹的臉色有些難看,心說太子什么時候也開始過問國事了!
“陛下,吳將軍好像是淮左之人吧,刀戈一起,必定血流成河,吳將軍難道忍心看著家鄉(xiāng)的父老受難,究竟是何居心!”
陳叔寶說完,吳明徹的臉色陡然變得蒼白,他一心為國,竟然被太子誤解,然而他還無法辯解。
這時徐陵見情況不對,連忙站出來替吳明徹解圍:“陛下,吳明徹家在淮左,悉彼風(fēng)俗,將略人才,當(dāng)今亦無過者,如若為將,可事半功倍!”
把缺點變成優(yōu)點,徐陵可謂是高明,吳明徹對他投去感激的目光,陳頊也是微微點頭。
可陳叔寶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當(dāng)著滿朝文武的面,忽然冷冷地說道:“我看吳將軍是思鄉(xiāng)心切,打算投降齊國,這才一心北伐吧!”
什么?
所有大臣吃了一驚,沒想到太子如此大膽,竟然說吳明徹要叛亂!
而吳明徹此時徹底蒙了,噗通一下跪下道:“陛下,臣沒有!”
紅蓮素心
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