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攝政王是我裙下臣(9)
觸手的溫度不會騙人,蔚燕臣蹙眉,冷厲的聲音響起:“怎么燒成這樣都不見御醫(yī)?”
不知道攝政王究竟是什么來意,婢女跪在地上不敢抬頭,小聲回道:“御醫(yī)都在三公主那里......”
感謝三公主這次落水的聲勢浩大,倒是給了現成的借口。
這是這借口對旁人來說或許還有用,但是對于蔚燕臣來說卻實在不像話了了些。
“沒有御醫(yī)你們不會去請?是誰給你們的膽子這么怠慢公主?”
一貫威嚴的攝政王發(fā)起火來,整個鳳微殿里面更是一個敢大口喘氣的都沒有。
“求攝政王恕罪,求攝政王恕罪!”
小宮女練練磕頭,光滑的地磚上,小宮女兩下就把自己的額頭磕的一片紅腫。
蔚燕臣緊緊蹙起的眉卻并沒有因為這個而放平。
這九公主在外面威風凜凜,怎么連自己身邊的人都調教不好,這樣慌里慌張的要是放在他的收下,用不到一天就能被人給活吞了。
“來人?!?p> 隨著蔚燕臣的一聲令下,殿下的侍衛(wèi)立刻進前。
“拿著我的令牌,讓太醫(yī)院院令來鳳微殿給九公主問診?!?p> “是!”
聽到這句話鳳微殿里面一群提心吊膽的人都稍微放松了些。
畢竟誰都沒有想到突然造訪的攝政王竟然會這么關心她們公主的身體,甚至會直接以自己的名義去請?zhí)t(yī)院的院令大人過來給公主看病。
看表面也看不出個好壞,只是這公主的寢宮里面這個時候這么多人,萬一攝政王真的有什么不妥當的舉動,她們自然是拼死也要護住主子的。
本來公主落水這件事一出,太醫(yī)院的院令就覺得心里面有點不踏實,這不踏實的感覺在他親自給三公主開了藥之后也依舊沒有平息。
在宮里面能夠混出一點名堂的人,自然都各有各的本事,太醫(yī)院院令張湯祖的本事就是直覺出奇的準。
一般時候這種過分神奇的直覺也不會出現,不過一出現基本上就是他要倒霉的時候。
所以張院令這個時候才會因為心慌而心不在焉。
就連寧妃喊他都沒有聽見。
“張院令大人,寧妃喚您呢?!?p> 被身邊的人戳了一下的張院令大人這才回神,花白的胡子顫動著一臉張皇吵著寧妃跪下。
看到太醫(yī)院的院令在給女兒開藥之后露出這樣的表情,寧妃頓時腿下就是一軟,她以為女兒這是情況不好了。
“你老老實實說,剛才你給三公主開的藥房究竟能不能夠救回三公主?”
啊?
跪在地上的張院令頂著一腦門子汗心里面滿腹疑惑,剛才會診結束之后他給三公主診脈,就發(fā)現三公主的身體情況已經穩(wěn)定了很多了,這種情形,基本上就不用擔心生死的問題了,只要好好調理身子就行了。
“回娘娘,三公主已經沒有大礙了,微臣方才開藥那不過是給三公主調理身體用的?!?p> “當真,你沒有誆騙本宮?”
“寧妃娘娘明鑒,微臣哪里有這個膽子,膽敢拿公主的姓名開玩笑?”
被人質疑醫(yī)術這種事情早就不會在張湯祖的身上發(fā)生了,畢竟想要成為太醫(yī)院的院令沒有一點真本事服眾是不可能的。
“娘娘若是不放心,現在可以進去里面看看三公主?!?p> 總算這邊是交差了,等到寧妃進去看三公主的時候,張院令也算是松了一口氣,最后平安無事的出來寧妃的晨景宮。
不過剛一踏出晨景宮,張院令就發(fā)現自己雙腳騰空了。
“你們,你們是什么人!”
膽敢在后宮里面如此放肆行事,頭腦發(fā)熱喊了一聲的張院令在喊完之后就開始后悔了。
萬一因為自己大喊大叫惹怒了他們這些人可怎么辦?
想想都知道了,這些人既然能夠在光下化日之下這么大膽行事,那背后的實力一定不可小覷。
不管背后是哪一位大佛,被人當做小雞崽子一樣拎走的張院令都不會想不開要得罪人家的。
所以說這個時候,心里面那不詳的預感這不就來了嗎?
尤其是當他在看到攝政王的令牌之后緊接著又被丟到了鳳微殿看到了里面的攝政王的時候,毫不夸張,張院令直接癱倒在地里。
“攝,攝政王大人!”
大著舌頭的張院令死死地用自己的臉貼著地磚,別說對視了,根本看都不敢看蔚燕臣。
這誰敢看啊,深宮之中,權勢滔天的攝政王就這么堂而皇之的出現在還沒有出嫁的公主的寢宮,這種事情,就算是給她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看啊。
“過來,給她看病?!?p> “?。俊?,是,微臣這就過來給九公主診脈?!?p> 擦了擦額角的汗水,張院令在滿屋子都是攝政王的威壓之下簡直是連滾帶爬的來到了姜嫵的榻邊。
一看到床上這位嬌滴滴的小主子的臉色,張院令的心都跟著顫抖了一下。
多少年沒有見到這位主子了,如今這種情況下看到,他竟然覺得有一種果然如此的錯覺。
要說他這種有什么倒霉直覺就會發(fā)生什么倒霉事情的本領,其實也是因為這位小主子。
當年他跟著自己的師傅在太醫(yī)院供職的時候就聽聞了后宮之中百花盡放也不如皇后娘娘一枝獨秀湊的美名,歷來深宮里面會有這種傳聞的都是妃嬪之流,但是宋皇后確卻是旗幟鮮明的獨樹一幟。
只可惜,如花一般的年紀,去的早,只留下了一個小公主。
看到姜嫵,張院令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十幾年前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
天生異象,而他也是第一次有了不詳的預感。
皇后難產而亡,剩下來一個比小貓崽子強不了多少的小公主,皇帝一怒一下,太醫(yī)院里面死了不知道多少同僚,向來以仁善著稱的宋相爺在皇帝如此殘暴的行徑這下卻是什么都沒有說。
他默許了這一切的發(fā)生,因為死去的是自己的女兒。
要說太醫(yī)院近些年來最大的陰霾其實不是皇帝,而是宋皇后,所以,理所當然的,九公主這位禍引也就無人膽敢靠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