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洪熙皇帝

第二章 北平保衛(wèi)戰(zhàn)

洪熙皇帝 當年閏土 2203 2021-07-30 16:55:34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起兵叛亂,建文帝朱允炆任命耿炳文為征虜大將軍,統(tǒng)率副將軍李堅、寧忠北伐。當時耿炳文已經(jīng)六十五歲。率領(lǐng)號稱三十萬的大軍,但實際上只有十三萬人。八月初,部隊到達真定,在滹沱河的南北兩岸分營扎寨。都督徐凱駐扎在河間,潘忠、楊松駐軍在莫州,先鋒九千人駐扎在雄縣。時值中秋,部隊沒有多少防備,遭到朱棣軍的突然襲擊,先鋒九千人全部被殺。潘忠等率軍來增援,過月漾橋時,遭到伏擊,落入水中,潘忠、楊松都被俘。兩位大將寧死不屈,最終被殺。于是莫州失守。而此時耿炳文的部將張保向朱棣投降,并向朱棣報告南岸部隊的虛實情況。朱棣放張?;厝ィ屗麖垞P雄縣、莫州慘敗的情景,并說北軍將要到來。于是耿炳文轉(zhuǎn)移部隊,并且全部渡河,全力抗敵。待耿炳文軍隊轉(zhuǎn)移之際,朱棣軍突然來臨,沿城攻擊。耿炳文的部隊不能成列,潰敗入城。部隊都擁擠在城門里,造成堵塞,自相踐踏,被踩死的不可數(shù)計。

  朱棣軍將城緊緊圍住,耿炳文尚有十萬軍隊,堅守而不敢出來。朱棣知道耿炳文是一員老將,攻城不是件容易的事,過了三天,就自動撤兵。

  老將耿炳文為何敗得如此快呢?因為他的長處是守城,并非攻城。再者,建文帝的指揮也不得當,對一個善于看家的老將軍下達一個進攻的命令豈能不敗。其三,朱允炆忘了一個關(guān)鍵性的問題,他爺爺朱元璋殺了那么多能征善戰(zhàn)的驕兵悍將,卻為何留下耿炳文呢。倘若建文帝讓徐輝祖代替他出征,也不至遭此大敗。

  燕王朱棣稱帝的第二年,即永樂元年(1403年),刑部尚書鄭賜、都御史陳瑛彈劾耿炳文,說耿炳文的衣服、器皿上有龍鳳的圖飾,用紅革呈做玉帶,逾越制度,他的這些行為是大逆不道。耿炳文十分害怕,于是自殺。耿炳文的三個兒子前軍都督僉事耿璇、后軍都督僉事耿瓛、尚寶司卿耿瑄,也都受到牽連被殺。

  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追贈耿炳文為興國公,謚號“武愍“。

  當耿炳文戰(zhàn)敗的消息傳到朝廷后,建文帝慌了,情急之下,他又一次做出一個錯誤的決定,采納黃子澄的建議,以李文忠之子曹國公李景隆為大將軍,乘坐驛車前來取代耿炳文。李景隆這次帶著50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出發(fā)了。當朱棣聽到李景隆代替耿炳文出征的消息,激動得手舞足蹈,興高采烈的發(fā)表演講,其大致內(nèi)容是燕王朱棣必勝,李景隆必敗。李景隆此人雖不足懼,可他那五十萬大軍并不是吃素的。以朱棣目前的兵力硬拼并沒有多大勝算,而且北軍(朝廷軍隊)的后勤補給能力遠遠勝過自己。唯有積聚力量給對方一個致命打擊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燕王的部隊戰(zhàn)斗力雖強,但數(shù)量并不多,并且還要派人防守北平附近的大片根據(jù)地。朱棣深知李景隆再蠢也一定會進攻北平,可單憑北平的兵力又怎能抵擋得住50萬人呢?深思熟慮后,朱棣把防守北平的任務(wù)交給了長子朱高熾,并嚴肅的告訴朱高熾:“世子爺,本王把北平交給你,這是咱的大本營,你必須守住,待我大軍歸來之時就是全勝之日!”朱高熾說:“請父王放心,兒定不負父王所托!”朱高熾隱約的感覺到,一場嚴峻的考驗即將到來。這一戰(zhàn)不但能改變朱棣的命運,也將影響他自己的未來。

  就在朱棣在寧王處籌劃陰謀時,北平遭到攻擊。如朱棣所料,建文元年(1399年)十一月,李景隆率50萬軍隊圍攻北平,他在北平九門都建筑了堡壘,并派兵攻擊通州,同時他還在鄭村壩設(shè)置了九座大營,作為進攻的依托。一切準備就緒后,他對北平發(fā)動了進攻。此時駐守北平的是朱高熾,朱高熾深知責任重大,每日四更就起,二更才睡。一天到晚率領(lǐng)將士督治城中守備,趕制守城兵器;經(jīng)常慰問將士,深得人心。順城們的守軍由于準備不足,大部潰散,南軍找準機會,猛攻此門,眼看就要攻破,大將梁明趕到,整頓部隊加入防守。北平城內(nèi)的一群婦女也發(fā)揮著不愛化妝愛武裝的精神,使用板磚和瓦片進攻南軍。這種攻擊行為殺傷力雖不大,但是,它鼓舞了守城士兵的士氣,幫助他們抵擋住了這次進攻,身體肥胖的世子朱高熾也騎上戰(zhàn)馬作戰(zhàn),身先士卒,經(jīng)過四個時辰的激戰(zhàn),圍攻順城門的部隊被擊退,北平暫時保住了。

  夜幕降臨時,朱高熾命令北平城內(nèi)的北軍越城而出,分成小隊,主動對城外的南軍發(fā)動偷襲進攻!南軍萬萬沒有料想到城內(nèi)的孤軍竟然還敢主動出擊,一時間南軍大亂,為確保安全,李景隆下令退后十里扎營。

  南軍并非都像李景隆那么無知膽怯,至少都督瞿能就是一個有見識的人,他從紛亂的戰(zhàn)局中發(fā)現(xiàn)了戰(zhàn)機,他準確的判斷出北軍的夜襲只是掩人耳目、爭取時間,看似混亂的時候正是破城的最好時機。他仔細觀察了城池的防守情況后,認準了張掖門是最虛弱的一環(huán),瞿能便率領(lǐng)的自己的數(shù)千人猛攻此門,正如他所料,北軍確實是虛張聲勢。在他的進攻下,張掖門的守軍紛紛潰退。眼看張掖門快被攻破,李景隆開始作妖。李景隆果然沒有辜負朱棣對他突發(fā)性智障的期望,眼看城門即將攻破,他竟然下令停止進攻,因為他擔心功勞被瞿能搶走。攤上李景隆這樣的豬隊長,真是想贏都難啊。

  上天不負有心人,就在李景隆準備集結(jié)兵力再次進攻時,突然,天降大雪。此時,正值寒冬十一月,氣溫低的很。城內(nèi)的朱高熾雖然沒有學過物理,但應(yīng)該也有著不錯的自然科學造詣。他下令讓城內(nèi)的士兵往城池上不斷潑水,待第二日南軍再來進犯時,北平城已變成一座冰城。南軍可欲不可得,李景隆迫不得已下令撤退。

  就這樣,在天氣和李景隆的幫助下,朱高熾用一個月的時間成功守住了北平,一萬人打退五十萬人,并等到了父親的歸來。北平保衛(wèi)戰(zhàn)使朱棣終于在戰(zhàn)場上爭得了一點主動,擺脫了完全被動挨打的處境。這一戰(zhàn)也為朱高熾爭取了足夠的政治資本。

  PS:在明代洪武、建文年間北京的原名就是北平,直到永樂大帝遷都北京后,又改名為京師。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