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9 這是一種境界
周而復常提及當鋪,他個子還沒當鋪柜臺高時,就時常出入。
其父周兆山是安徽旌德人,在南京開綢布店。張勛復辟,適逢亂世,綢布店被洗劫,小康之家就此沒落。
1914年1月3日,周而復出生。其父先后在營口鹽務局和蘇州厘捐局工作,北伐戰(zhàn)爭前夕失業(yè)。五口之家頓感拮據(jù),只能靠典當借債度日。
有一回家里斷米,其父拿出一件夾袍,要他去典當。他矮小,朝奉面孔是看不見的,踮腳遞上夾袍,朝奉翻了一下,嫌太舊,把衣服往鐵欄桿外面一推,他沒有接住,夾袍掉在地上。他趕緊從地上撿起,用包袱皮包好,含淚回家。母親看到夾袍,立即明白了,只好將刮剩下的一點米熬成稀粥。父親再次出門借錢,才買回幾升米。那時家中,冬天當夏衣,夏天當冬衣,夏衣不值錢,想贖回冬衣很困難。每年冬季,周而復總要穿著夾衣挨凍好一陣子。
進出典當行的經歷,讓周而復刻骨銘心。正因為他窮過苦過,挨凍受餓過,所以節(jié)儉的生活終身伴隨直到老年。剩菜剩飯他不舍得倒掉。
新的衣服,他要留待節(jié)日和重要日子穿,舊衣服補了又補,從不覺寒酸。他說小時候逢年過節(jié)拿到零花錢,絕不輕易花掉,每當家里捉襟見肘,母親私下問他:你還有錢沒?他便自豪地拿出儲蓄罐的錢給母親救急。
老一輩人的節(jié)儉是一種品格。過去因為貧窮才節(jié)儉,現(xiàn)在富裕了還是節(jié)儉,這是一種境界。
——《上海文學》2021年第7期|王周生:周而復,舟行一任逆風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