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 以道觀道
1
《擊壤集》,
伊川翁自樂之詩也。
非唯自樂,又能樂時,
與萬物之自得也。
?。ɑo數(shù)評:自得其樂也。)
2
伊川翁曰:
子夏謂詩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
情動於中而形于言,
聲成其文而謂之音。
是知懷其時則謂之志,
感其物則謂之情,
發(fā)其志則謂之言,
揚其情則謂之聲,
言成章則謂之詩,
聲成文則謂之音,
然后聞其詩,聽其音,
則人之志情可知之矣。
?。ɑo數(shù)評:沒錯。)
3
且情有七,其要在二,
二謂身也、時也。
謂身則一身之休慼也;
謂時則一時之否泰也。
一身之休慼則不過貧富貴賤而巳;
一時之否泰則在夫興廢治亂者焉。
?。ɑo數(shù)評:精辟。)
4
是以仲尼刪詩,十去其九。
諸侯千有余國,
《風》取十五,
西周十有二王,
《雅》取其六。
蓋垂訓之道,
善惡明著者存焉耳。
近世詩人,
窮慼則職于怨憝,
榮達則專于淫泆。
?。ɑo數(shù)評:真到位。)
5
身之休慼發(fā)于喜怒,
時之否泰出于愛惡,
殊不以天下大義而為言者,
故其詩大率溺于情好也。
?。ɑo數(shù)評:由此可見,凡事應(yīng)有度。)
6
噫!情之溺人也,甚于水。
古者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是覆載在水也,不在人也。
載則為利,覆則這害,
是利害在人也,不在水也。
不知覆載能使人有利害耶?
利害能使水有覆載耶?
二者之間必有處焉。
花無數(shù)評:比喻很形象。
7
就如人能蹈水,非水能蹈人也。
然而有稱善蹈者,未始不為水之所害也。
若外利而蹈水,則水之情亦由人之情也;
若內(nèi)利而蹈水,則敗壞之患立至于前,又何必分乎人焉水焉,其傷性害命一也。
性者道之形體也,性傷則道亦從之矣。
心者性之郛廓也,心傷則性亦從之矣。
身者心之區(qū)宇也,身傷則心亦從之矣。
物者身之舟車也,物傷則身亦從之矣。
是知以道觀性,以性觀心,以心觀身,以身觀物,治則治矣,然猶未離乎害者也。
不若以道觀道,以性觀性,以心觀心,以身觀身,以物觀物,則雖欲相傷,其可得乎!
若然,則以家觀家,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亦從而可知之矣。
花無數(shù)評:以道觀道,以天下觀天下,深奧。
5月25日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