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飲星河

27 吾即宇宙

飲星河 倚天照海花無數(shù) 946 2021-08-28 10:19:47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別董大》

  1

  細菌和病毒的生命力可真夠頑強的。

  地球上,基本沒有它們不能生活的地方。

  2

  6億年前的化石細菌可以復活。

  3

  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上的所有元素,是否都可以組成生命呢?

  如果有,又會是什么樣呢?

  想想就很神奇。

  4

  生命的種子,有可能源于銀河系之外。

  5

  “要談生命的起源,你倒不如談元素的起源,因為兩者是一樣的。”

  是不是因為量變產(chǎn)生質(zhì)變呢?

  6

  “大自然創(chuàng)造外形是否遵循一個普遍的規(guī)律?在整個生物界和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定型的節(jié)奏和周期?!?p>  7

  凡事皆有例外。大自然也受自身資源的限制。只能利用已有的資源進行創(chuàng)造。當然,也包括小行星等外來資源。

  8

  “把原子看作一種最微型的電子計算機?!?p>  那么電子呢?

  9

  “如果沒有化學記憶庫,小水滴怎么會知道自己會結晶為六角形的雪花呢?”

  有意思。

  10

  “一粒種子里面埋藏了一個何等詳細的未來植物的形象!一顆橡果里面儲存了多么巨大的潛能,使他得以成長為高達挺拔的橡樹!”

  受精卵也是一樣。想象一下鯨魚和大象。

  11

  “原子里面是否包含了原始的頭腦?”

  真沒想過,如果有的話,那是多么不可思議啊。

  12

  “偉大的哲學家德謨克里特說過:在宇宙的基本物質(zhì)上面帶有思維的印痕?!?p>  百科了一下,他還有一個觀點:“人是一個小宇宙?!?p>  13

  “一個東方的古老信念是,在浩瀚無邊的宇宙中一切事物都是活的、有意識的?!?p>  萬物有靈論吧。

  14

  “一本稀有的藏文書提到:精神是物質(zhì)的最后升華,而物質(zhì)是精神的結晶?!?p>  這種觀點很新鮮,很奇特。

  15

  “托馬斯·曼將意識解釋為大自然想傾聽自己聲音的意欲核生命想要獲得自我認識的既有希望又無希望的計劃。這一思想曾被英國詩人雪萊優(yōu)美地表達出來:

  我是一只慧眼,

  宇宙用我觀察自己并認識自己的神性?!?p>  網(wǎng)上查了,托馬斯·曼是德國作家。代表作《魔山》我看過。

  不過估計是翻譯的問題,看不太懂。

  16

  “生命在自我完善當中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對自己最終的認識?!?p>  有點哲學的味道:認識你自己。

  17

  “100億年進化的結果,宇宙逐漸變得能認識自己。”

  還真不好說,宇宙有沒有自我意識。

  18

  “形成頭腦的潛能早就包含在原子中?!?p>  但原子為什么沒有智能呢?或者說智慧?

  19

  “我們具有智力,而我們所具有的東西必然是包括在創(chuàng)造世界的起因里面的?!?p>  20

  “最不合理的原理是,沒有智力的元素竟然能產(chǎn)生智力?!?p>  無中生有,是不是就是這個意思?

  21

  “人生是神作游戲。”

  ——《弱角友崎同學》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