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辨看著郭嘉獻上來的這些資料,心中大喜。
這確實是一份大禮,完全就是一份詳盡的兩州攻略圖。
特別是益州,除了詳細地標注了那些人能夠為朝廷所用以外。
郭嘉甚至已經聯(lián)絡了許多對劉焉不滿的文臣武將,只等朝廷大軍一到,立刻撥亂反正。
有了郭嘉的獻策,大漢完全可以用最小的代價攻下益州,同時安定政局。
次日,劉辨下詔給劉焉、張魯,調他們回朝廷任職。
這個任命他們肯定是不會接的。
劉辨這是先禮后兵,占住道義名分,免得說自己不教而誅。
同時他也緊隨著調集了朝廷大軍,開始征討漢中。
此次出兵,以盧植為主將,郭嘉為軍師。
郭汜、李傕、華雄、張濟等原西涼將領也加入了進來。
經過這幾年的閑置與調教,如今這些人都已經服服帖帖,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隨著大漢占據的疆域越來越廣,大漢也急需忠誠且有能力的將領。
當詔書到達了漢中之時,張魯已經完全慌了神,連忙召集心腹前來商議。
漢中距離朝廷最近,對于朝廷的發(fā)展自然有所了解。
很顯然,張魯也明白僅靠自身是無法抵擋朝廷大軍的。
但是就這么歸順朝廷,心里又有點不甘心。
畢竟能夠做權傾一方的諸侯,誰愿意去伏低做小當臣子呢。
張魯之弟張衛(wèi)道:“兄長不必擔心,我們漢中郡地勢險要,只要扼守住隘口,任他有百萬雄兵,也難以攻進來?!?p> 功曹閻圃道:“主公若不愿投降朝廷,那么就必須盡快請劉益州出兵相援。
不然以我們一郡之力,只怕難與朝廷大軍相抗衡。
唇亡齒寒的道理,相信劉益州不會不明白的?!?p> 張魯憤憤地道:“劉益州久病臥床,隨時都可能仙去。
如今益州已經是劉璋主事。
劉璋那廝昏庸無能,不明大勢,加之與我有仇隙,只怕他從中作梗,不肯派遣援軍?!?p> 張魯看向楊松,問道:“先生為何一言不發(fā)?”
閻圃也有些奇怪地看了楊松一眼。
他知道楊松此人貪財好貨,人品低劣,無奈此人口齒伶俐,擅長溜須拍馬,極得張魯的信任。
二人勢同水火,因此每次議事之時都要極力地反駁對方的意見。
沒想到今天楊松卻格外沉默,反而令閻圃有些不習慣。
楊松拱手道:“主公,下臣為您引薦一人。”
他面向后堂道:“郭先生,請出來吧?!?p> 張魯等人只見一位神態(tài)疏朗的書生從后面走進來,在他身邊還跟著一個手持兩把短戟的壯漢,一股精悍之氣撲面而來。
一陣凌亂的腳步聲響起,張魯等人慌忙探頭往外一看,只見數十個穿著短打的士兵封堵住了門外。
“主公,這位乃是朝廷軍事參謀郭嘉郭奉孝先生。”
張魯面色一變,喝道:“楊松,我視你為心腹,你卻要叛主嗎?”
楊松面上帶著從容的微笑,躬身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屬下歸順朝廷,怎么能說是反叛呢?
下臣這是防止主公行差踏錯,身敗名裂啊?!?p> 其實他心里沒有說出來的是,因為郭嘉給得太多了,完全無法拒絕啊。
張魯看著郭嘉道:“先生難道你以為劫持了老夫,就能進取漢中了?真當我漢中數萬大軍是擺設嗎?”
郭嘉笑道:“我從沒想過要劫持張?zhí)兀猿⒌膶嵙?,完全可以堂堂正正橫推過來。
此次來只是為了避免生靈涂炭,為張?zhí)刂敢粭l明路而已。
張?zhí)刈詥柲芘c朝廷大軍相抗衡否?”
張魯頹然地搖了搖頭。
他認為自己能夠依靠地利,阻擋朝廷大軍一段時間,但是沒有援軍的話,肯定最終也會落敗。
殊不知這只是以他的經驗來看的,而如今的大漢王朝已經火器盛行,威力巨大,外界諸侯卻了解極少。
郭嘉道:“以太守跟劉璋的關系,張?zhí)赜X得他會來救你嗎?”
張魯的母親盧氏跟劉焉相好,因此張魯才得到了劉焉的扶持。
盧氏常常在劉焉耳邊說劉璋的壞話,所以導致劉璋對張魯一家極其憎惡。
雙方勢同水火。
隨著郭嘉的不斷剖析局勢,三言兩語之間動搖了張魯的信心。
張魯道:“不知我若歸順朝廷,朝廷如何我張氏宗族以及五斗米道?如何安置漢中群臣?”
郭嘉道:“陛下有言,張?zhí)厝羰菤w順,可以入朝為官,也可以入祿牒司,掌管天下僧道教派。
五斗米道歸屬于祿牒司掌管,只要不違反大漢法令即可。
漢中群臣則由朝廷考核之后量才錄用?!?p> 張魯看向閻圃,問:“先生以為如何?”
閻圃最有才華,楊松最會說話,這二人是他最信任的兩大謀士。
閻圃道:“主公心中已經有了決斷,何必再問臣下?”
張魯嘆道:“好,咱們降了吧。”
郭嘉喜道:“張?zhí)卮嗣髦侵e!”
他此次冒險帶領少部分精兵突入張魯的府邸中,就是為了能夠說降張魯,以最小的代價奪取漢中郡。
如今這一步果然走對了。
隨著張魯的投降,朝廷大軍順利進駐漢中。
這一消息傳開,給劉璋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前幾天征召劉焉的圣旨到來的時候,劉焉就已經咽氣了,劉璋接替了父親的權柄,自領益州牧。
還沒來得及享受權力帶來的快感,馬上就接到了驚天噩耗。
朝廷五萬大軍準備進攻益州,漢中張魯已降。
更令人煩悶的是,他的兩位嫡親兄長也在隨征的大軍之中。
劉范劉誕二人大罵劉璋是國賊,命他立刻投降,還寫信給益州文武,令他們撥亂反正,迎接王師。
這無疑給本來就混亂的益州局勢又添了一把火。
劉璋召集群臣問計:“朝廷來勢洶洶,請問諸公,如之奈何?”
有人提議投降。
也有人認為益州道路難行,關隘重重,不必害怕。
雙方吵了半天也沒有結果。
最終劉璋想著父親臨終前的囑托,也覺得不能輕易地將這片基業(yè)交出去,至少先看看局勢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