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的端午很像端午,就算是遇上割麥子,端午也不會被忽視,如果恰巧麥子沒有熟,那端午就更像端午了。
從前的端午是沒有粽子的,原因是沒有米,我們吃了一輩子的面食,從來不知道還有米的存在,就更不要說是包粽子的糯米了,米很金貴。后來有了電視才知道米飯很好吃,再后來有人開始了南米北運,這真是個聰明的做法,一車車大米被毛驢或者是騾子拉到了村子里,那可真是一件大事,因為沒有錢,買是不可能的,只能用麥子換,我們的麥子同樣很金貴,粒粒都是汗水泡出來的,換米的南方人會報出兌換的斤兩,通常一斤三兩麥子換一斤米,大米成色與出飯不出飯,直接影響兌換的斤兩,農(nóng)民伯伯們用樹枝在地上畫呀畫,說還可以不算貴可以換。于是大伙紛紛回家扛麥子,氣魄大的能換幾百斤,最不濟也會換幾十斤。孩子們高興啊:有米飯吃嘍,有米飯吃嘍!但還是沒有粽子,因為沒有糯米可以換。
從前的端午沒有粽子也精彩,頭天晚上母親就會告誡我們;明天要早點起床,趕在太陽升起之前去捉癩蛤蟆。這是一件光榮而神圣的任務,小伙伴門會半宿睡不著覺,結果太陽升老高了才想起癩蛤蟆,急急起床后發(fā)現(xiàn)屋檐下早已掛了個肥而碩的癩蛤蟆.那個后悔啊,不斷的質問家里人:你怎么不叫我起床,你怎么不叫我起床?有幸沒用睡過頭的孩子就不一樣了,為了能獨自完成任務,他無論如何都不能把弟弟或者妹妹叫醒了,免得把大的癩蛤蟆都嚇跑了。也有結伴而行的,反正人多好辦事,可以四面圍追堵抓。癩蛤蟆最多的地方是露天廁所里,大茅缸四周全是突突突亂竄的蛤蟆,挑一只最大的撲下去,一把按住,癩蛤蟆跑不快,一下子就能按住,抓住后就提著它的后腿抖一抖,目的是把它的尿給抖下來。
提到家后,母親早已準備好了七粒綠豆,我們把癩蛤蟆的嘴一扳把綠豆放在里面,然后弄個繩子把它的后腿系上,吊在屋檐下風干。據(jù)說那七粒綠豆從此以后就神奇了,可以治很多病。至于為什么要在太陽升起的地方之前抓癩蛤蟆就不知道了,有句話叫癩蛤蟆躲端午躲一時是一時,說的就是這個。
從前的端午節(jié)要給小點的孩子扎耍線,手腕腳腕都要扎,那七彩的絲線是提前幾天就趕集買好的,真是好看的不行。也有日子過得緊巴的人家,是不買絲線的,用些紅的綠的藍的頭繩,也一樣好看,一般五歲以下的孩子才有此殊榮。天不亮,做母親的就會把好看的絲線剪好,挽著孩子的手腕腳腕,打個死結,留下大約兩厘米的流蘇作為裝飾。于是孩子們的整個端午節(jié)都耀眼了。
這些系在孩子們手腕腳腕上的線,要等到端午節(jié)后的第一場雨而且是大雨后方可剪下丟在雨水里,傳說這些線可以變成龍飛上天,保佑農(nóng)民們的日子風調雨順,多么美麗的傳說啊。
端午節(jié)的早上,每家每戶都要插艾草,煮上數(shù)量可觀的雞蛋和青皮(鴨蛋),之所以把鴨蛋叫青皮,是因為在我們那兒鴨蛋是不能叫鴨蛋的,只能叫青皮,不然你就有罵人的嫌疑了。
吃雞蛋是個大節(jié)目,不管大人小孩每個人都要吃上兩個雞蛋和個把青皮,傳說端午節(jié)吃雞蛋,身上就不會長癤子,這又是一個美好的傳說,仿佛一年的雞蛋都在這一天吃了,好享受啊,孩子們都舍不得一下子吃完,會偷偷收一個在兜里。大人們也不會把雞蛋讓出一個半個來,大人們要干活,干活的人是不能長癤子的,他們對端午節(jié)吃雞蛋不會長癤子的傳說深信不疑。
那時的我們,對端午節(jié)習俗的敬畏不敢怠慢,一年一年,這些習俗帶著神秘,帶著希望從古遠走來,溫暖著漸行漸老的歲月。
今天,在他鄉(xiāng)的我,早早準備了彩線給幼女系上,早早煮了雞蛋和青皮,陪著家人很虔誠地吃著,至于癩蛤蟆,都放生了吧。當然粽子是不可缺少的,因為無論是在哪里,都不再缺少米了。只是覺得現(xiàn)在的端午節(jié)再也沒有從前那般美好,那般讓人神往了。從前的端午節(jié)及端午節(jié)里的所有神秘的傳說,只能留在記憶的長河里慢慢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