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定居
一番商量后,村長趁著天還沒黑,帶著男子出去尋人干活去了,而沈翎雅則被安排在村長家歇下了。
村長夫人帶著她往堂屋右邊走去,進(jìn)了一間房屋,看裝扮明顯是女子的閨房。
雖然有些空曠卻還算整潔,梳妝臺等物品也是齊全的。
見她打量,村長夫人開口道:“沈姑娘別嫌棄,我二女兒年前才出嫁,房間倒是都有打掃,就是空了些,褥子這些我現(xiàn)在就給你換,你還缺些什么,盡管跟嬸子講,嬸子盡量去給你找?!?p> 沈翎雅:“不用了,嬸子,今日受村長叔和您的幫助,我便知道您一家都是好人。想來,村長叔和您也都是疼愛自家閨女的,這些東西哪里有不好的?”
聽到沈翎雅的夸贊,村長夫人臉上頓時笑開了花,果然是貴人小姐啊,就是會說話,聽得人心情舒暢,對沈翎雅原本八分的熱情變成了十分的盡心,拉著她絮叨了兩句,讓她有什么東西缺了,一定要告訴她。
見自己的鋪墊有了后續(xù),沈翎雅才拽著衣角開口提:“就是麻煩嬸子,可有衣裳能讓我梳洗一番??!?p> 看到沈翎雅的動作,村長夫人這才想起她身上有些狼狽的樣子,輕輕拍了拍自己的頭,語氣帶了些懊惱:“不麻煩,不麻煩,哎喲,是老婆子疏忽了。唔,看姑娘身量倒是不大,我二女兒還留了些出閣前的衣裳在,她和姑娘一般身形,我拿來給姑娘試試,不過衣裳只七八成新,是當(dāng)時為了給她相看人家特意裁的新衣,還望姑娘不要嫌棄?!?p> “嬸子哪里話?嬸子這般幫我的忙,我感謝都還來不及,更何況那還是您特意給女兒裁的衣服,該是我不好意思才對,占了她的房間,還穿她的衣裳,希望到時您女兒知曉,莫怪我才好。”
聽得沈翎雅一番話,倒讓村長夫人的拘謹(jǐn)更少了些,畢竟是大戶人家的小姐,當(dāng)時留人住家的時候,雖然是見她無依靠,又是個懂事知禮的,想著能幫襯一把就幫一把。
可后面又覺得自家條件也算不上好,怕不會遭嫌棄,現(xiàn)聽得沈翎雅這樣說,心里到底是愉快了些,心中對沈翎雅除了憐惜,更多了幾分喜歡和親近。
“那沈姑娘且歇會兒吧,聽聞你在山中繞了大半日,想必是累極,我現(xiàn)在便給你先換上干凈的被褥,你先歇歇。一會兒熱水好了,我就來喚姑娘去梳洗?!?p> “謝謝嬸子”沈翎雅乖巧的回道。
“姑娘不用這么多禮?!贝彘L夫人說罷,就出去搬回干凈的被褥給沈翎雅換上,并給她帶上了門,讓她好好休息。
村長夫人一走出去,沈翎雅整個人就松懈下來了,坐到床邊然后躺下去,發(fā)出一聲舒服的喟嘆。
能放松地躺在床上休息,在走了這大半日的山路后,她才知道是多愜意的事兒。
她想起來每天只能在空間里待一個小時,今天是她不知道,所以浪費(fèi)了時間,明天她一定要好好的看看。
雖才離開家一段時間,卻也很是想念,而且,系統(tǒng)的功能和妙用她要好好的發(fā)揮才行。
還有修繕房屋,后續(xù)的生活用度,如果有人問起,以及后面久無人尋她,又該如何解釋等等......
想著這些,沈翎雅緩緩的沉入了夢鄉(xiāng)。
待沈翎雅被村長夫人喚醒去梳洗時,天色已經(jīng)有些暗了,而村長和男子已經(jīng)回來了。
哦,忘了說,村名是桃花村,但村里的姓氏幾乎都有,原因還要從這個村子的形成說起,前朝時發(fā)生天災(zāi)和戰(zhàn)亂,很多百姓流離失所。
后來,是現(xiàn)在的皇室,以一家之力力挽狂瀾,平息戰(zhàn)亂,并讓百姓安定下來。
當(dāng)時受了天災(zāi)而遷徙的百姓,意外發(fā)現(xiàn)了這里,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適宜居住,加上地形,還不容易被外人發(fā)現(xiàn),大部分就選擇留在這里度過戰(zhàn)亂和災(zāi)禍。
數(shù)年后,戰(zhàn)亂平息,因為當(dāng)初的家園已毀,朝廷頒布了政策,若有回鄉(xiāng)建設(shè)家園者朝廷補(bǔ)貼每家每人十兩銀子,免五年賦稅;若留在現(xiàn)在所在地定居者,可補(bǔ)貼每家每人五兩銀子,免三年賦稅。
就這樣,一部分故土難離,或家中有年長者盼著落葉歸根的就回去了,另外一部分人則在這里建設(shè)起了新家,形成村落,名為桃花村,取意桃花源,因為此地在戰(zhàn)亂時期給了他們安穩(wěn)的日子。
村長姓趙,算是村中難得的大戶了,因為當(dāng)時逃難時,是村長族中的一個族叔組織了很多趙家人一起的,只是后來有一半的人選擇了回去,也就分支了。
但盡管這樣,趙這個姓氏的人家在村中還算多,且因著趙族叔和趙村長的關(guān)系,大家抱成一團(tuán),很是團(tuán)結(jié)。
而最開始沈翎雅遇見的那個男子則是姓風(fēng),名冽,是桃花村形成后才搬來的獵戶,住在山腰上。
前年,因著野豬下山,他一人將野豬殺了,讓村里人免遭禍害,因此被村中人的接納,卻也敬畏,將將算是融入了桃花村。
而趙村長也頗為欣賞他,為人話不多,做事卻讓人放心,只是性子有些冷淡。
這些都是沈翎雅第二天中午在飯桌上聽村長夫人和她兒媳婦談?wù)摰?,也算是她們接納沈翎雅的一種方式。
而說起風(fēng)冽,則是讓沈翎雅安心,因著她選的那處房屋遠(yuǎn)離村中,離山上近了,有些不安全,而再往山上去還有的一戶人家就是風(fēng)家,,所以讓沈翎雅有事可去找風(fēng)冽幫忙。
這番說話也是有緣由的,村長和村長夫人因著看風(fēng)冽獨身一人多年,而沈翎雅看著和風(fēng)冽有些般配,且他們從沒看過風(fēng)冽這般熱心腸的幫助一個女子,就多少動了一點撮合之心。
只是不知沈翎雅家中情況,可有婚配?所以只說讓她有事讓風(fēng)冽幫忙,且不曾問其他,怕小姑娘多想,反倒不自在。
在村長家住了七八天,沈翎雅就搬進(jìn)了租下的那處住所,里面倒是修繕得像新的一樣,還打掃得很干凈,圍墻被加高到了三米,倒是給了她很大的安全感,周圍也沒有什么地勢高的地方能夠望到她的院子里,這樣她在里面做什么也不會有人知曉。
讓村長拿耳墜換的銀錢除了這幾日修繕和加高圍墻的用料花費(fèi),也就是在完工后給請的幾個工人付了工錢,為了感謝他們那么快的幫她完工,她還多付了一天的工錢。
因著最近農(nóng)家都處于青黃不接的時候,地里還種不上東西,而鎮(zhèn)里短工什么的也不好找,所以村長在村里找人幫忙的時候,可是讓眾人好一番爭搶。
而村長直接點了幾個平日里老實,活做得好,人也勤快的人。
在這大家日子都不好過的時候,有份工作,還離家近,中午回家能吃好點還節(jié)約了在外吃的花費(fèi),這樣一份好差事,工人們自然盡心。
也是村長點明了在沈翎雅面前說,平日里這些活起碼得十天才能完成的,如今七八日結(jié)束,也是大家都不偷懶,很是認(rèn)真干了。
所以,沈翎雅為了和村里人打好關(guān)系,也是出于感謝村長的提點,特意這樣做的。
好在手里是還剩了些銀錢,不多,但是房子里家具齊全,需要添的也就是廚房里的家伙什。
當(dāng)時村長給換的時候都是盡量換的零散的碎銀和銅板,一是村里用得起銀塊的時候不多,二也是確實換不到,所以沈翎雅拿出了些散碎的錢,往村長家走去。
不多時,便敲響了村長家的門,出來開門的是村長夫人。
沈翎雅:“王嬸子,這段時間多有打擾,感謝村長叔和您的照顧了”。
說著,把手里的錢遞了過去。
村長夫人姓王,家里也是本村的,王姓是村里第二大的姓氏,和村長的趙家也是強(qiáng)強(qiáng)聯(lián)合了,因此,村長家在村里威望還是很高的。
畢竟也沒人惹得起人口眾多的兩家,當(dāng)然,趙村長為人在外還是很正派的,至少是很為村里人著想的,處事也不會過于偏頗自家族人。
村長夫人看了一眼沈翎雅手里的錢,忙推拒道:“沈姑娘,這就見外了。上一次,你就送了老婆子我一副耳環(huán),本想著不收的,卻又怕留不住你,擔(dān)心你覺得我們有什么不好的心思,便只得收下。
不怕你笑話,那耳環(huán),我那嫁到鎮(zhèn)上的閨女和女婿回來時還掌眼過,是好東西啊。
這些日子的粗茶淡飯,我想也比不上那副耳環(huán)的價值,讓我這心里難安,只得讓我當(dāng)家的更盡心著你那房子的事兒。
現(xiàn)在要是還收了你感謝的銀子,我這良心上更過不去啊,我家當(dāng)家的也不會饒過我的。”
沈翎雅聽著村長夫人的話,更是一笑,拉過村長夫人的手,將錢放進(jìn)她手里,村長夫人忙準(zhǔn)備還給沈翎雅,便聽得她說:“嬸子也是曉得的,因為村長叔幫著忙前忙后,我才能盡快住進(jìn)我那院子。
這些錢呢,還請嬸子收下,一則,給家里添兩個菜,二呢,余下的錢,還請嬸子幫我買一些柴米油鹽,不然怕是我那院子還生不了火。
這些日子在這里住著,飯菜都是嬸子做的,如今,我自己住了,總得學(xué)著做飯的”。
村長夫人聽了這番話,才想起來,現(xiàn)如今,沈姑娘那房子的廚房里干凈得怕是連老鼠都不去。
遂開口:“那老婆子我就收下了,給沈姑娘去村里換些糧食、油、鹽,柴火和蔬菜就從我家拿了吧,我家里就這些多。
菜都是地里種的,誰家都有,也不值幾個錢,想吃就到我家菜園子摘吧,柴也是,我家好幾口子勞力,這柴也是不缺的。”
沈翎雅:“那可就謝謝嬸子了,麻煩嬸子幫著跑一下了,如果有人家賣雞蛋的話,也請嬸子幫我收一些,我現(xiàn)在就回去把廚房再安置安置,將屋內(nèi)打掃干凈等著嬸子登門了?!?p> 說著沈翎雅告別了村長夫人往家里走去,回到家后沈翎雅又仔細(xì)打量了院子的布局,一共八間屋子,一間主廳,一間偏廳,三間臥房,一間廚房,一間雜物房用來放置柴火等,還有一個房間用來隔成了淋浴間和衛(wèi)生間,這還是在修繕時,沈翎雅特意來看過后要求的。
畢竟作為一個現(xiàn)代人、成年人,還是無法接受在野地里大小便的。
為著這個,沈翎雅有次在村里隨便逛逛還聽到了有人嘀咕,說她果然是大戶人家的小姐,還專門用一個房間蹲便。
從古至今,窮苦人家都是越窮越生,越生越窮的,加上古代還講究“父母在,不分家”的說法,不遵循的人就是不孝。
所以往往古代平民百姓家常見的都是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一房人住一間屋子,睡覺都是大通鋪隔著簾子的。
等到孫子輩成家,爺爺輩們常年勞作,天災(zāi)人禍,積勞沉珂,大都已經(jīng)去世了,也就由長子組織分家,將弟弟們都分出去。
當(dāng)然,即便當(dāng)時想分家,也沒有這個條件的,畢竟還有“小家值萬貫”這話。
只有真的分了家的人才知道,再窮苦的家庭,只要人要活著,那些必需品也都是需要用錢買來的,還不是一筆小數(shù)目。
所以,沈翎雅這樣使用屋子,讓很多家里住房緊張的人家眼紅又羨慕著。
沈翎雅選了坐北朝南的房間作為臥房,現(xiàn)在正準(zhǔn)備打掃,大門一關(guān),從空間里取出工具就開始打掃了,果然還是現(xiàn)代的洗滌用品好使,這段時間在村長家用草木灰洗東西,簡直是個大挑戰(zhàn)。
本來沈翎雅沒有潔癖的,都快犯潔癖癥了。
等沈翎雅打掃完臥室,又去打掃了廚房,便見到王嬸子(以后都這么喊,怕大家以為我湊字?jǐn)?shù))帶著她家的兒媳婦和另一個小婦人給她送東西來了。
給王嬸子和她兒媳婦打過招呼,便用詢問的目光看向王嬸子,又看看陌生的小婦人。
收到目光的王嬸子指著小婦人介紹道:“這是我家侄媳婦,她丈夫就是幫你做工的那個趙小師傅咧?!?p> 給沈翎雅修繕房子的人里,有一位年輕的是從鎮(zhèn)里回來的手藝師傅,由他砌的墻面啊,那叫一個平整,而且思想活躍。
一般手藝人的怪脾氣是和能力成正比的,能力越強(qiáng)脾氣越怪。
但趙小師傅不一樣,脾氣和手藝一樣好。
只經(jīng)過沈翎雅的口頭描述,就能給她把衛(wèi)生間做出了想要的效果。
沈翎雅:“原來你就是趙小師傅的娘子,這幾日常聽趙小師傅說自己媳婦長得好看又賢惠,今日一見,果然如此。加上趙小師傅也很有本事,你們真是天作之合?!?p> 聽到沈翎雅夸贊的話,小婦人大大方方的回話:“謝謝沈姑娘夸獎,不過我家那口子我知道,承蒙大家關(guān)照了。我姓孫,家中行三,沈姑娘喊我一聲三娘吧?!?p> 沈翎雅:“好勒,嬸子,三娘你們快進(jìn)來,光顧著說話了”。
說著,她接過拿得最重的王嬸子手里的東西,側(cè)身請她們進(jìn)屋,三人幫著把東西放好,便告辭離開了,沈翎雅客氣的留人也被王嬸子一句:“等你收拾好了,有空閑了我們再來”,就放她們離開了。
最后忙到下午三點的沈翎雅終于吃上了在異世界自己做的第一頓飯,飯后收拾了廚房,隨后進(jìn)入空間花了半個小時洗澡并打理一些事情,拿出了被芯,套上了王嬸子細(xì)心地送來的新被套,給自己的蠶絲被進(jìn)行掩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