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插秧比賽
其實生孩子的當天,張越都還在努力工作,網(wǎng)上接單。所以網(wǎng)店的生意基本沒有收到影響。
當然豬場張越是顧不上了,唯有靠公婆和趙文夫婦幫忙打理。
出了月子,她就投入到豬場運作上。
眼看小母豬一日比一日壯大,等到來年二三月份,就可以配種養(yǎng)胎了。
張越眼里露出希望,接下來豬場的命運可都落在了小母豬身上。
她挨個挨個用目光洗禮小母豬,“你們都要爭氣呀,我的未來就系在你們身上了。等明天就給你們吃大餐好不好?最營養(yǎng)美味的飼料,想不想吃呀?”
小母豬懷上豬崽可不得添加營養(yǎng)嘛。
小朋友李裕隆在媽媽懷里打著奶嗝,小眼睛迷茫地望著張越。他的視力離發(fā)育完整還早著呢,只看得見最近的媽媽的臉。
不過也不知是不是豬圈里的哼哼聲逗樂了他,咯咯咯突然就笑出了聲。
張越稀罕地笑道,“哎喲我的寶貝,你會笑了呀。你也預感到我們家的好日子了嗎?”
誰料小家伙不是預料的不是好日子,而是豬價大跌的消息。
生豬向來起起落落,漲價跌價是很正常的事??山鼛啄曦i場大量新建、擴建,生豬市場幾乎達到了飽和甚至過飽和狀態(tài),嚴重的供大于求之下,豬價哪有可能不下跌。
張越看新聞看得一身冷汗,心說是農(nóng)戶不受市價影響,可要是公司因為豬肉下跌倒閉了呢,那可就什么都完了。
王蘭亦是心驚膽戰(zhàn),不住地問,“怎么會這樣呢?原來豬養(yǎng)多了也不是件好事。那么我們家要減少數(shù)量嗎?會不會等我們?nèi)锏呢i出欄,豬價比現(xiàn)在還要低???”
張越按捺下心中憂慮,“媽,那是家豬跌價,其實和野豬不大有關(guān)系的。更何況我們養(yǎng)的母豬,就是隨行就市也得等明年了。那個時候說不定豬肉就漲起來了啦。你放寬心,再心急也沒用,跟著公司走就是了?!?p> “連國家都有走錯路的時候,更何況一個小小的公司。樹倒猢猻散,那公司一倒閉,各大豬場就遭殃嘍。趁著事情還沒有到最壞的地步,不如早做打算,咱們干點別的吧。你那網(wǎng)店生意我看就不錯,何必專心搞那個。就不要把錢繼續(xù)投在養(yǎng)豬上頭啦?!?p> 李東遠放下公文包,“老媽,你也忒杞人憂天,明年的事情呢,這么早操什么心!”
“我這是未雨綢繆、及時止損!”
“事情還早著呢,慌什么!要是真到了肉價不如菜價的地方,咱就進個生產(chǎn)線做肉干兒,要么就把那肉賣給外國人,總之絕對不會賤賣的。”
“哎呀,外國人又不是傻的!物價跌了,外國人買著不同樣跌了!”
“那不一樣。”李東遠抱過兒子親了又親,惹得王蘭連聲說臟得很,“野豬肉和家豬肉不同,檔次可高了一個級別。那些外國的有錢人,就喜歡價格高昂的東西。賣便宜了啊,人家不定得買呢。我同學在搞肉類外貿(mào),比如賣給國人的肉十塊一斤,賣給外國人的肉就得三十塊一斤。”
王蘭撇撇嘴,“別以為我是土老帽不懂外國事。那做外貿(mào)不用人工嗎,不用運輸費用嗎,老遠巴遠的地方運過去,除去成本可能比國內(nèi)賺得還少呢?!?p> “并不是?!崩顤|遠對張越道,“我那個大學同學把他的豬肉賣到BJ了,專供外國人物資的大超市,賺的比平常高有兩倍不止!那家伙真是個行動派,這才多久啊,就打通了關(guān)節(jié),這下可發(fā)了大財啦!”
張越微微一笑,“我聽他夫人說了,很恭喜他們?!?p> 王蘭咂舌,“真的嗎?那可不得了!那這條線一定不能斷了,我們也把豬肉賣給外國人吧!”
“我們養(yǎng)的是母豬,賣的是小豬崽,和市價只有間接關(guān)系,明面上這種好處是沾不著的?!崩顤|遠道,“哎呀,媽你莫瞎操心啦,戴好小孫子才是正經(jīng),外頭的事有我們呢!”
王蘭怎么可能不操心,一邊帶孩子一邊耳朵拉得老長,生怕漏聽了半個字,使得那豬價跌更厲害。
塞了一耳朵經(jīng)濟學問,王蘭才發(fā)現(xiàn)孩子們看著風光,其實承擔的風險簡直不是一星半點。所謂有多大好處就有多大風險,誰的錢都不是那么容易掙的。
突然之間就沒了踏實感,豬場的事就不大管了,非要跑回去種田插秧,千萬把老本保住了再說。
鄉(xiāng)鄰問起來她就說,“自己種的糧食好吃,我兒媳婦喜歡吃呢?!?p> “那么拼干什么,你兒子都是副鎮(zhèn)了,還不得換上新衣天天享福呀?!?p> “他是他我是我,農(nóng)民就應該種地,腳踏實地為人之本?!?p> 張越深覺好笑,對李東遠道,“說的好好的不再種田,只做點輕松的農(nóng)事,怎么媽又種上了?”
“勸不住。她以為我們馬上就要破產(chǎn),所以多種點糧食,免得以后餓死了賬呢。”
“哪里就到了那一步。”張越搖搖頭,“也行,索性我們都在家,可以幫幫他們?!?p> “你幫什么?在家?guī)Ш⒆拥昧?!?p> “別看不起我!明天我們就下田比比,看誰插秧速度快,慢的那個晚上就起夜帶孩子,怎么樣?”
“不怎么樣!比不比我晚上都帶孩子?!?p> 第二日,岸上人看副鎮(zhèn)長和夫人比賽插秧,個個笑得前合后仰。
“輸了輸了!呵呵呵呵,讀書先生果然比不上地道的老農(nóng)民!不過男人輸給自己的老婆也不算丟臉嘛,反正都是自己人?!?p> “不對啊,人家張越現(xiàn)在不算是農(nóng)民了吧。”
“那你是沒看到當年她一個人怎么下田插秧,頂起一家人莊稼的。十里八鄉(xiāng)的姑娘,張越干活最是一把好手。不然也不能憑借養(yǎng)豬成就這么大一份事業(yè)啊,你們說是不是!”
“極是,極是!”
“李鎮(zhèn)和夫人都是親力親為的好榜樣,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呀。糧食才是農(nóng)民的本源,人啊不能忘了根本?!?p> “確實,確實!”
張越插完了自己那份,叉著腰站在水田里得意地望著李東遠笑。
李東遠無奈又無辜,他從小到大都沒怎么干過農(nóng)活的好嗎,能做到現(xiàn)在這個樣子真的是很不容易了。
王蘭悶著只管干活,心想那你們是不知道我家面臨多大的風險,再不努力干活明天說不定就要睡大街啦。
宣傳人員將李東遠插秧的照片配在通訊稿上,一舉在雜志上成功發(fā)表,順利地宣傳了一波貧困鎮(zhèn)脫貧致富的先進事例。
張越不禁搖了搖頭,心想如今果然要轉(zhuǎn)變心態(tài),到底和以前不一樣了。
所以李東遠轉(zhuǎn)變了身份,家人反而越發(fā)低調(diào)起來,如此他們家再次贏得了眾人交口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