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吃完了飯,還未結(jié)賬,劉寓便看到一行幾人走了進來。
為首那人,赫然就是曹操。
而曹操身后跟著的,正是夏侯惇夏侯淵兄弟。
再曹操的身邊,還有兩個看著文質(zhì)彬彬,面相有幾分相像的文人,比較的眼生。
劉寓不著痕跡地掃描了一下,微微有些詫異。
其中那個看著成熟一點的文人,乃是曹操的好友,潁川荀攸,荀公達。
荀攸邊上另一人,則是荀攸的叔父,荀彧,荀文若,有王佐之才的贊譽。
這叔侄兩個,可都不是尋常人,沒想到都來了洛陽了,且還跟曹操聯(lián)系匪淺。
對于荀攸,劉寓并不怎么動心思,畢竟,這人跟曹操是好友,后來也是對曹操忠心耿耿的,不是那么好收服的人。
至于荀彧嘛,這倒是個讓劉寓心動的人才。
王佐之才,可不是吹出來的,荀彧,確實有真本事。
可惜,荀彧這個人,跟著曹操,最終卻沒能夠落得個好下場,還被那一個“空食盒”事件,逼得自戕身亡,倒是可惜了。
如今知道這人在這里,劉寓本有心要去做點什么,給曹操添添堵的,但一想到自己現(xiàn)在在洛陽根基尚淺,只得暫時打消了這個計劃。
原本想要離開的,但因為這幾人的出現(xiàn),劉寓便繼續(xù)坐在那里,就著苦澀沒處理好的茶水,悠然地喝著。
另一邊,曹操進了酒樓之后,四處打量了一番,視線在劉寓那里,稍稍停頓了一會,便又再次挪開去。
顯然,曹操是知道他的,只是裝作不認識的而已。
這一點小小的波動,卻是被劉寓注意到,愈發(fā)地對曹操這人感興趣了。
倒是荀彧,看到了劉寓之后,有些詫異地睜大了雙眼。
雖然不認識劉寓,但是知曉一些相面之說,荀彧也是對劉寓這人很是意外。
若說先前,他被侄子荀攸引著,認識了曹操,也對曹操的面相驚詫的話,那么現(xiàn)在,看到了劉寓,荀彧更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了。
只不過,不知道劉寓的身份,此時又是應了曹操的邀請,來到這酒樓的,荀彧自是不會多生事端,只是將劉寓這人,暗暗記在了心中。
這一幕,同樣沒有逃過劉寓的眼睛,還與荀彧對視了一下,友好地點頭示意。
自然,他們兩人之間這么一點小動作,并沒有被曹操跟荀攸,以及夏侯兄弟看到。
待到其他人的視線轉(zhuǎn)來的時候,劉寓與荀彧,已經(jīng)各自移開了視線,仿佛什么事情都沒有發(fā)生過。
而大致看了一圈后,曹操便由酒保引著,與眾人一起,往樓上的雅間走去。
直到五人的身影消失,劉寓才不著痕跡地控制了兩架蚊子無人機,往曹操他們的雅間飛了過去。
他也是挺好奇的,荀彧是不是在這個時候,就已經(jīng)起了要跟著曹操的心思了?
不過,還不待劉寓起身,又有一行人進了這個酒樓。
感受到盯向自己的那股視線,劉寓抬起頭來,直直地看了回去。
對方,同樣是一個劉寓知道的人,袁術。
可,袁術居然很是自來熟地跟他點頭示好,還朝著他這邊走了過來,是幾個意思?
想到了此前探聽到的消息,貌似范翼跟袁術提過,要跟自己打好關系的,莫非,這袁術是得了消息,特地趕來堵自己的?
不動聲色地坐著,喝起了那苦澀的茶水,等到袁術真的走了過來,劉寓這才再次看向了他。
袁術也是稍稍打量了一下劉寓,便很是和氣地說道:“劉公子,不介意本公子在此坐一坐吧?”
看著對方故意來找話,卻沒有什么惡意,劉寓微微挑了挑眉,笑著應道:“此乃袁公子家中產(chǎn)業(yè),袁公子在哪坐著,似乎不用經(jīng)由本公子同意吧?”
也沒覺得劉寓有拒絕的意思,袁術直接坐下之后,又是饒有興趣地看了看劉寓,才繼續(xù)說道:“聽聞了劉公子在柳城的豐功偉績,本公子可是佩服得很,甚愿能有機會見一見劉公子。今日甚巧,倒是遂了本公子心愿了?!?p> 聽著袁術的話,袁術這是在奉承自己,有意跟自己拉一下關系?
對此,劉寓只是客氣地笑道:“袁公子過譽了。柳城一仗,俱是將士們得力,方能夠擊敗那些鮮卑外胡的。”
沒弄明白袁術的來意,劉寓也沒有說更多的話。
這一些,袁術卻是沒有介意,反而點了點頭,說道:“劉公子謙虛了。我大漢將士能以得力,尚需有將領得力,方能夠真正發(fā)揮威力,擊敗外敵。劉公子如此年紀,便能夠有如此謀略本事,才是難能可貴。就連本公子,也是遠遠不如?!?p> 這些話,真是袁術說的?
雖然以前沒有見過袁術的,但袁術的名聲,劉寓多多少少是有聽過一些,知道是一個脾氣不小的紈绔貴公子,不是那種會奉承別人的人。
可是今天見到的袁術,若不是已經(jīng)掃描確定了身份,劉寓真要覺得,是不是有人假冒了。
能夠有這樣的變化,這里頭,估摸著范翼的出力是不少的。
而且,這樣子的袁術,確實讓劉寓不怎么厭惡,倒是多了幾分的欣賞。
有了范翼的指點,只怕,袁術今后的成就,是不會低的。
這樣子,倒是能夠跟袁紹分庭抗禮。
可讓劉寓更感興趣的是,袁術聰明了,在袁家家主的爭奪上邊,袁紹那又能夠有幾分勝算呢?
只不過,袁紹現(xiàn)在去了汝陽,以為養(yǎng)父養(yǎng)母守孝之事,可是博得了不少的好名聲。
這兄弟兩個,只怕今后還有得爭。
面上不顯,劉寓笑著說道:“袁公子過譽了。不過,袁公子所言,卻也在理。我大漢不乏精銳之師,卻也需要明智的統(tǒng)帥,方能發(fā)揮出精銳之師的實力。”
這里頭所說到的,估計就是葬送了大漢那么多精銳騎兵的夏育等人了。
那一場戰(zhàn)事給大漢帶來的損失,可是不小。
即便夏育三人已經(jīng)被貶為了庶民,依然有不少人對此憤憤不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