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第二日,等到陸令旁人將孤兒接回來時,天色已經昏沉。
宛寧自己跑出去與別院里的孩子們蹴鞠,回來時正好去屏風后換掉衣物,洗了個熱水澡,她一邊自己擦臉,一邊問阿紫,“你有沒有知道阿娘那邊安排的怎么樣?”
“聽說陸夫人派的人已經回來了,一共六個孩子,有一個挨了凍,怕是不太好?!?p> 等她重新收拾好,換了一身衣服,便去了書房,秦三正好還在陳情,“有一個叫鄭密的,怕是不太好,再晚個一時片刻真要沒命的,如今請了大夫來,還不知道情況如何呢?!?p> 她聽到自己的母親說,“這也太可憐了,孩子還這么小?!?p> 她垂了垂眼,《論語》總曰仁,她只知其書上之意,大約只有母親這樣的,才是真正的仁吧。
她心里明白,她自己未必是。她路過時見乞兒可憐,愿意施舍幾分,也不過是取了隨身的首飾。她也想到了,乞兒拿著這些首飾有諸多不便,雖看上去得了幫助,實際上還繞了一圈,隔了一層。
陸令做的,是授人以漁的事。她幫過的人,無論男女老幼,離開這個別院,仍然有棲身之法。
開了春,上巳節(jié)是一個好天氣,惠風和暢,空氣中都能飄著藍草的香。這里的人們并不興著上巳節(jié)祭祀,貴族們的活動更傾向于:踏春、酒會、吟詩作賦。
穎水兩岸,占據得天獨厚的風景優(yōu)勢,少不得有貴族搭高臺設宴。林氏是其中一家。
當然,參與宴會的也不一定只有權貴弟子。普通學子也會格外珍惜這樣的聚會,好在權貴年前露面,以圖青睞,獲得賞識,哪怕只是能揚個名也是好的。
林家設宴,好就好在這些人要么是政治立場相同,要么是沒有政治立場以求立場之人,并不像旁人家的宴席,各有各的立場,一時暗潮流動。
林協(xié)親自帶陸宛寧入席,林家五爺看到這個場面還是挺震驚的,眼睛瞪得大大的,他雖然在林家?guī)讉€兄弟中,是最不著調的,但這么失態(tài)的場景也是十分少見。
他自言自語地對自己的隨從說,“你說這是私生女嗎?私生女能有這待遇嗎?怕是沒有吧?”
隨處低著頭,看向地面,他是沒有任何立場評價林協(xié)的。
潁川文風盛行,是仿造了一個魯地的圣人居的。一到上巳節(jié)這樣的節(jié)日時,文人學子便少不得行叩拜大禮祭拜。
林協(xié)當時遠遠就看見了去性別化,卻模樣好看的的陸宛寧。她并沒有朝圣人像行叩拜禮,只是作了揖。
他不解其意,親去詢問,女孩回答:“宛寧不才,讀過《論語》,也讀老莊,法家也有所涉獵,實在不敢自居圣人門生?!?p> 林協(xié)覺得有趣,一個小女孩,無論說的,做的對不對,其實能有這樣的見識和想法就已然是不俗的。
這個時代的儒生,還沒有發(fā)展至“廢除百家,獨尊儒術”的腐儒、陋儒。儒生雖多,卻并不會因為一個人諸子百家皆有所涉獵而覺不同。
多方繼承,才是發(fā)展。
其實包括孔圣人自己的思想,也是受教于老子而來的。最開始的時候,服務的也并不是封建等級的皇權專制。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曲解孔孟原義,把自己的思想當作是孔孟的是思想,來奴役百姓。
孔孟創(chuàng)派的儒家“原教旨”,具有強烈的實踐傾向、批判精神。并不是后世尤其是宋明以后逐步內斂化、虛偽化、僵尸化、奴性化的奴才哲學,它有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的一面,也有大復仇的壯烈傳統(tǒng)、大雪恥的英雄氣概和大無畏的歷史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