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光武四年元月二日,大雪紛飛,冷,淮安府桃源縣明軍盤龍大帳內(nèi),暖意融融。
朱亨嘉在帳內(nèi)生了火爐,擺了酒席,宴客。請的既不是王公貴族,也不是文臣武將,而是商人,鹽商。原因很簡單,北伐之戰(zhàn)打到現(xiàn)在,國庫快空了。沒銀子怎么行?他將主意打到了鹽商的身上。
大明朝以前實行“綱鹽制”。將持有鹽引的商人按地區(qū)分為十綱,每綱二十萬鹽引,每引折鹽三百斤,或銀六錢四厘,稱為“窩本”,另稅銀...
大明光武四年元月二日,大雪紛飛,冷,淮安府桃源縣明軍盤龍大帳內(nèi),暖意融融。
朱亨嘉在帳內(nèi)生了火爐,擺了酒席,宴客。請的既不是王公貴族,也不是文臣武將,而是商人,鹽商。原因很簡單,北伐之戰(zhàn)打到現(xiàn)在,國庫快空了。沒銀子怎么行?他將主意打到了鹽商的身上。
大明朝以前實行“綱鹽制”。將持有鹽引的商人按地區(qū)分為十綱,每綱二十萬鹽引,每引折鹽三百斤,或銀六錢四厘,稱為“窩本”,另稅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