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南明靖江王

第八十章 渡江

南明靖江王 泱泱大明 2126 2021-06-14 11:58:56

  大西囯中軍都督王尚禮將旗揮動,幾百只竹筏載著大西軍將士,由烏江北岸,劃往南岸。

  狂濤怒吼,洶涌的江水翻滾著,將一只又一只竹筏掀翻,無數(shù)西軍將士葬身江底。

  “轟!”對岸明軍的大炮開火了,中彈的竹筏被轟上了天。

  終于有一小部分竹筏,九死一生登上了岸。早已等候多時的明軍將士,火銃、弓箭、長槍、大刀地伺候著。西軍很快被殺得干干凈凈。

  這次試探性渡江失敗了,一個兩千多人的營頭,僅剩五百人。

  王尚禮跪在孫可望面前:“末將無能,請平東王責(zé)罰?!?p>  孫可望擺擺手:“起來吧,此江太險,非汝之過”。

  “大哥,過此江非造大木船不可”,李定國獻(xiàn)策。

  “嗯”,孫可望點(diǎn)點(diǎn)頭,命李定囯、劉文秀二人打造大木船。

  烏江北岸,西軍大營,孫可望正在低頭沉思,忽報(bào)派去的斥侯回來了。

  “探察的如何?”

  “稟平東王,下游的犵閃渡水流甚急,而且對岸全是高山,多苗倮土寨,大軍行進(jìn)不易。上游的陸廣河有兩個渡口:黃沙渡、陸廣渡,水流稍緩,水道亦窄,黃沙渡僅三四丈寬,陸廣渡僅兩丈寬,適合渡江。不過??”

  “不過什么?”

  “不過陸廣河是水西安氏的領(lǐng)地,過黃沙渡,要經(jīng)過雄所則溪治下六座倮寨;過陸廣渡,要經(jīng)過雄所則溪、則窩則溪、以著則溪治下十七座倮寨。水西土兵素來驕橫,恐怕未必肯讓吾軍過境”。

  則溪,倮語(彝語)的漢字音譯,原意為倉庫。因在行政區(qū)駐兵屯糧,其治所必設(shè)倉庫,則溪遂轉(zhuǎn)為行政區(qū)劃的名稱。安氏統(tǒng)治水西后,將水西劃分為十三個則溪管轄。

  “汝辛苦了,下去歇息吧”,孫可望揮退了斥侯。

  水西土兵驕橫?吾大西軍造反造了這么多年,連皇帝都不怕,還怕幾個土狼?

  孫可望冷冷一笑,一個計(jì)劃浮出腦海。

  孫可望令李定國留在烏江北岸,大張旗鼓地打造木船,造成強(qiáng)渡烏江的假象。自己率領(lǐng)劉文秀、艾能奇,并王尚禮、王定國、馮雙禮、馬元利、張化龍諸將,輕裝簡行,往黃沙渡殺去。

  陸廣渡江面更窄,但是要經(jīng)過十七座倮寨,容易走露消息。走黃沙渡只需經(jīng)過六座倮寨,不易泄露軍情。所以孫可望選擇了從黃沙渡過江。

  孫可望令定北王艾能奇為先鋒,四王之中,艾能奇和孫可望關(guān)系最好。孫可望能成為大西軍統(tǒng)帥,除了張獻(xiàn)忠的遺囑外,艾能奇的支持起了很大作用。

  清晨,雄所則溪北山寨的寨民們正在生火做飯,禍從天降。

  艾能奇率領(lǐng)的大西軍先鋒,潛行至寨外,忽然發(fā)難,沖入寨中,下至嬰兒、上至老人,統(tǒng)統(tǒng)殺死,一個不留。

  本來,殺了丞相汪兆麟后,孫可望已經(jīng)下令,嚴(yán)肅軍紀(jì)、不得濫殺。此時,為了防止消息泄露,他們又恢復(fù)了做賊的本性。

  屠盡了六個寨子,孫可望令后軍都督馮雙禮封鎖黃沙渡至水西城的驛道,以防水西安氏知曉;自率大軍來到黃沙渡。

  放眼望去,波濤粼粼的黃沙渡江面,雖然水流亦急,但比烏江渡卻好了很多。更可喜的是,江面僅三四丈寬,須臾可渡。

  孫可望仰天長笑:“天助我也!”

  即令將士打造木筏渡江。

  黃沙渡對岸的青山司,本有李明忠所派的慶遠(yuǎn)韋氏土兵一萬防守。

  慶遠(yuǎn)韋氏的大將韋萬忠被水西安氏的赫赫威名所誤,以為西軍不敢從安氏的領(lǐng)地過江,所以僅在江邊放了一哨斥侯,自己駐于青山城。

  他聽了斥侯回報(bào),大西軍正從黃沙渡渡江,大吃一驚。急忙點(diǎn)齊兵馬,殺奔黃沙渡。可惜已經(jīng)太晚了,西軍前鋒艾能奇部三萬人馬已經(jīng)渡過江,列好了陣。

  西軍兵多且銳,韋萬忠不能敵,大敗而歸。艾能奇趁勝掩殺,順勢占了青山城。

  韋萬忠只好撤往息烽所,一邊死守,一邊飛報(bào)李明忠。

  孫可望攻占了青山司后,令劉文秀率領(lǐng)王尚禮、王定國二將進(jìn)攻底寨司、陸廣驛,以打通通往貴陽的通道;自己領(lǐng)著艾能奇、馮雙禮、馬元利、張化龍諸將殺向息烽所、養(yǎng)龍坑司,策應(yīng)李定國部從烏江渡過江。

  駐守底寨司的岑氏老將黃瑪拼死抵抗,無奈他手下只有五千土兵,敵不過劉文秀的三萬多大軍。戰(zhàn)至半日,力竭殉國。

  黃瑪曾是泗城岑氏的大首領(lǐng)岑雷漢心腹,一生忠于岑雷漢、岑兆武、岑繼祖三代岑氏首領(lǐng),不料最后卻為大明朝殉了囯。

  劉文秀攻克了底寨司后,又殺向陸廣驛。防守陸廣驛的大明定番侯皮熊,跟水西安氏的大首領(lǐng)、貴州宣慰使安坤關(guān)系很好。他知道貴陽無兵,也不往貴陽求援,直接往安坤處求救。

  安坤得知自己領(lǐng)地內(nèi),六個寨子被大西賊屠盡,本已暴跳如雷。接到皮熊的求援信后,立即親率五萬水西土兵,渡過陸廣河,助皮熊防守陸廣驛。

  安坤、皮熊合兵一處,有兵近六萬,牢牢守住了陸廣驛、龍場驛等通往貴陽的交通要道。劉文秀兵少,僅有三萬余人,攻不下陸廣驛。

  大西軍逼近貴陽,貴陽城內(nèi),一夜數(shù)驚。貴州按察史張耀、貴州布政司參議曾益二人,一邊盡發(fā)貴陽百姓守城;一邊飛馬報(bào)桂林求援。

  大明定西伯李明忠聽聞西賊居然從黃沙渡過了江,大驚,痛罵自己是笨人下棋、死不顧家。他急忙領(lǐng)主力至息烽所,與韋萬忠會合。

  大西軍和明軍在息烽所展開決戰(zhàn)。

  大西軍十余萬,又是新勝,士氣正旺。明軍兵少,僅四萬,又剛丟了青山司,士氣不振。

  盡管李明忠拼死抵抗,卻依然不敵,大敗,往札佐司撤退。大明貴州都指揮史陳瑞征陣亡。大西軍李立國部趁機(jī)從烏江渡過了江。

  “蒼天?。∵@叫本帥如何有臉見監(jiān)國殿下呀!”撤退的路上,李明忠羞憤難當(dāng),欲抜劍自刎,部下急忙勸阻。

  李明忠本來以為貴陽肯定丟了,不料撤到札佐司后,一打聽,才得知皮熊請到了水西安坤的五萬援軍,守住了陸廣驛、龍場驛,貴陽依然在大明手里。

  李明忠暗呼僥幸,急忙和皮熊、安坤合兵,死守陸廣驛、龍場驛、札佐司三處要道。上疏向朱亨嘉請罪。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