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詭異尸笑
如此大案,沒有勘破之前,自然要保留現(xiàn)場。
所以,信國公家一百八十六口的尸體,都還保持著原本的模樣。
看著地上密密麻麻的尸體,大理寺九人不禁頭皮發(fā)麻。
讓他們震驚的,不是尸體的數(shù)目,能入大理寺之人,這點見識還是有的。
但那些尸體呈現(xiàn)出來的姿勢,卻讓人難以接受。
或直或彎,尸體極其詭異,正如衛(wèi)崢?biāo)f,頭腳被縫合到一起。
或許行兇之人針線活實在不熟練,可以看到凌亂的針腳在頭皮之上。
因為姿勢的原因,自然會有拉扯力,血紅的線頭略微迸出,滲人程度更是增加了三分。
即便是看慣生死,習(xí)慣嚴(yán)刑的大理寺眾人,都臉色鐵青。
他們不是新人,但如此殺人手法,卻聞所未聞。
楊善更是不堪,他哪里見過這等景象,俯身嘔吐不止,差點將膽汁都吐了出來。
難受歸難受,但要行之事,可不敢耽誤。
接下來,六人就對現(xiàn)場進行了探察,仔細(xì)程度,堪稱入微。
尸體當(dāng)然也不會放過,這就是他們要做的工作。
每一步都萬分小心,盡量不改變第一現(xiàn)場。
他們的刑偵手段,就算是放在現(xiàn)在,也稱得上一流。
許久之后,幾人再次于門口集合,對視一眼,接連搖頭。
此案最蹊蹺的地方,就是看不出任何蹊蹺。
仿佛這一百八十六的死,就順其自然。
據(jù)大理寺人的推測,信國公府事發(fā)應(yīng)該是昨日戌時,也就是大概晚上八點九鐘的光景。
眾人也得知,這府內(nèi)之所以掛滿白布,是因三日前信國公戴昌邑大公子暴斃家中。
誰也沒想到,原本是為國公大公子準(zhǔn)備的喪布,竟為這一百八十六口人送了葬。
按理說,屠殺如此多人,不應(yīng)該無聲無息,定然會有大動靜才對。
奇怪就奇怪在這里,現(xiàn)場沒有一絲一毫反抗的痕跡,仿佛這些人都是木頭一般。
不尋常,實在不尋常!
“楊善,你如何看?”
衛(wèi)崢問道,他對楊善,還是頗為器重。
因為消化了原主的記憶,自然也的繼承了偵查天賦。
楊善眉頭微皺,環(huán)視四周,隨后閉眼,方才探察之后,信國公府的大致模型已經(jīng)被他記在腦中。
一遍遍推演各種可能,但他依舊是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蹊蹺,一切都無從下手。
無奈,他只得是搖了搖頭。
“尸……尸體笑了……”
身后,突然傳來李饞極具驚恐顫抖的聲音。
他眼睛睜的老大,眼前發(fā)生的一切,實在是駭人聽聞。
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其中一個尸體,面部表情發(fā)生了變化。
那是笑。
應(yīng)該算是笑。
在慘白的眼珠映襯下,再加上頭上縫合處的拉扯,那笑容,只能用凄慘形容。
實在是讓人毛骨悚然,陰間操作!
楊善不了控制的,身上冒出來一層雞皮疙瘩。
“方才他是不是這種神情?”
即便是衛(wèi)崢,如今都難以淡定。
“不是?!?p> 眼神移到別處,楊善心情才稍微平靜。
剛才這人,就是他查驗。
楊善記得清楚,方才絕對不是這種詭異的神情。
一下子,氣氛變得凝重,誰都沒有說話。
但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發(fā)現(xiàn)那尸體詭異的笑容之后,緊接著,是第二個,第三個……
直到最后,信國公府一百八十六口,無一例外,就再他們的眼皮子底下統(tǒng)統(tǒng)變了臉。
幾人心中,無不恐懼,萌生了退意。
只因為這發(fā)生的一切,太過于滲人,生死搏殺他們不怕,但這些東西,實在是受不了。
雖然不愿意承認(rèn),但這事情,已經(jīng)超出了大理寺的業(yè)務(wù)范圍。
必須靠鎮(zhèn)妖署解決。
這哪里是人能做出來的事!
定是妖物所為!
探察費時間,忙活了這么久,眼看太陽已經(jīng)落于西山,不久便是宵禁的時刻。
宵禁傳統(tǒng),貫穿后唐兩千年,按唐律定,每日晚上晝刻盡,擂響六百下閉門鼓,是為宵禁。
每日五更三點后,擂響四百下開門鼓,宵禁畢。
長安城民眾,凡在閉門鼓后,開門鼓前無故在大街行走者,是為“犯夜”罪名,輕者鞭笞二十下,重者可斬頭。
雖大理寺為官家部門,但也不得延誤宵禁。
“今日先回去,此案明日再議?!?p> 眼看再待下去也不得頭緒,衛(wèi)崢便讓眾人離開。
得到此話,眾人松口氣,如獲大赦,出信國公府門,才算是放下心中的石頭。
各自告辭,行走于路上,心中依舊頗不平靜。
今日所見所聞,注定擾人清夢。
臨走前,楊善回頭看了看信國公府朱紅大門,若有所思。
他隱隱有所猜測,只等明日驗證。
楊善不敢耽誤,他所住的永陽坊距安仁坊頗遠(yuǎn),若腳步不匆忙些,恐怕宵禁之前難以趕回去。
好在,這意外并未發(fā)生。
路過時,見有正收攤的糕點麻團走販,順手也就買了些。
他自然是毫無食欲,但勝在小侄女喜歡。
那是一處小院,在永陽坊所處的地帶算不上繁華。
但能在國都長安有如此安身立命之所,實屬不易。
還沒進去,楊善就聽到抱怨聲音:
“你說你這弟弟,整日吃白食也就罷了,還每每吃飯都要等他,我終日勞累做餅,又要伺候你們倆,當(dāng)真是上輩子的孽債。”
這個世界楊善原本的身份,同樣也是孤兒,但好在從小有兄長楊懲惡照顧。
楊懲惡與楊善不同,面貌有些不盡如人意,卻為人忠厚老實,靠一手做餅絕活,楊大郎燒餅頗有些名氣,家境還算得上殷實。
他最為人稱道的地方,就是娶了一個貌美如花的妻子。
名喚潘金鳳,十五歲便嫁做懲惡婦。
兩人育有一女,如今已有九周歲,取名楊悠悠。
因為楊善的事,潘金鳳多年來沒少與楊懲惡吵鬧,頗有微詞。
但對這個弟弟,楊懲惡卻愛護的很,一直扮演長兄如父的角色。
第一天知道有如此原生家庭時候,楊善就感覺不對勁。
這戲碼,怎么看都有些熟悉。
楊大郎,潘金鳳,這簡直是后唐版的潘金蓮與武大郎!
就差一個東門慶,就可以上演一出楊二郎血濺鴛鴦樓的大戲。
但楊善怎會容許這等事情發(fā)生,對這個兄長,他還是尊敬的很。
他早已決定,一定要把這苗頭扼殺在搖籃之中。
因為先入為主的原因,對門的王婆他很難不生出惡感。
在水滸中,若沒有那貪財王婆,金鳳也不會變成風(fēng)流婦。
方才路過,王婆巴結(jié)的與他打招呼,楊善只是冷哼而過,丟下一記白眼。
戴小劫
已提簽,正在走流程,放心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