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曼徹斯特紡紗廠
鄭華的腦子活絡,兩個小時后以產(chǎn)品經(jīng)理的理解和歸納能力,順著鄭三貴所說很快便理解了成紗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由衷感慨著這個時代發(fā)明家的創(chuàng)造力和智慧。
聽鄭三貴說,現(xiàn)在隨便一個懂得操作的工人,其生產(chǎn)效率足足比幾十年前最熟練的紡紗工高出上百倍。
單臺機器至少有三四張床那么大,能同時安裝幾十甚至數(shù)百個紗錠,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前后移動的走車和固定部分,有點像單層抽屜和柜子的結(jié)構(gòu),在它們上邊安裝有大量羅拉牽伸,用于把棉條牽伸成粗紗再最終揉捻成細紗。
它們側(cè)邊安裝的巨大齒輪和傳送帶則連接著提供動力的蒸汽機,結(jié)合蒸汽壓力表,利用幾根半米長的操縱桿來控制動能傳輸。
這種紡紗機也有壞處,在紡紗的過程中,散亂的棉絮會在空中彌漫到各個角落。走車與固定裝置中間需要人定期清理掉各種渣滓,而走車下邊有非常多危險的齒輪和鉸鏈,昨天那個女學童就是因為出來慢了,加之沒戴束頭發(fā)的圓帽,頭發(fā)絞進走車齒輪中丟了性命。
等鄭三貴講解完所有工作內(nèi)容,也沒怎么問大家學習的情況便讓這些人拿著一個竹簍,今天他們的任務是把飄散到各地的棉花塊收撿起來,保持整個廠房的整潔,順帶介紹認識了另外幾個授薪的技術(shù)工人,接著便視察別的車間去了。
在他看來再聰明的人面對這樣復雜的機器沒有個把月是不可能摸透的,大多數(shù)人最終也只能做個熟練的操作工,想成為機械工人可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隆隆的機器噪音在一間三四百平方的木房子里顯得格外巨大,沒多久,房間里飄滿了各式棉花的飛絮,學童們也傳出了此起彼伏的咳嗽聲,連鄭華的鼻子也酸癢起來,這下立刻就明白了他們?yōu)槭裁磿人裕约八系姆伟A和三叔職業(yè)病的由來。
致病的原因很簡單,在這個時代所有紡紗廠考慮到成本問題都沒有提供防護設備,大量飛毛被工人吸入肺部,呼吸道感染,肺癆,肺結(jié)核等呼吸道疾病自然就成了他們的家常便飯。
鄭華可不想跟著遭罪,掏出身上一塊布手帕沾點水略微打濕再系到頭上,活像一個打家劫舍的土匪。
其實都用不著專業(yè)級的口罩,只需要這樣一塊濕布裹住口鼻就能或多或少避免飛絮吸入肺中起到一定的效果。
有的學童和工人很聰明,看著他的做法一下子明白過來,掏出各式大小不一的手帕或者披肩,蒙著口鼻繼續(xù)干活,其他人見蒙住口鼻的人不再咳嗽,也依樣畫葫蘆地找東西蒙住口鼻。
慶幸的是,整個廠房里咳嗽的聲音真的減弱了不少,只是整個畫風略顯詭異,一個小男孩兒沒有手帕也沒有披肩,眼珠子轉(zhuǎn)了兩圈從褲襠里扯出一塊略微發(fā)黃的布也系在了頭上。
在鄭華看來用濕布擋住口鼻可以有效過濾空氣中的飛絮,這么簡單的道理,哪怕是這個落后時代的醫(yī)生、老爺們也不可能不懂,只可能是勞動工人的身體健康在那些人眼里連讓他們多想一秒鐘都是浪費時間吧。
鄭三貴從別的車間視察回來,看見大家蒙面的樣子有些好奇,鄭華上前解釋幾句,鄭三貴也立馬明白了,忍不住贊嘆了兩句。
“華兒,你可真聰明,原來只用這么一塊布擋著就能不咳嗽了,那剛才我講的機器知識你聽懂了多少?”
“沒想到這些機器還真是挺復雜的,不過有些裝置的設計我覺得還有缺陷。
比如這個走車裝置,它來回一遍四個步驟才能完成一次精仿流程,這個時間周期就成了效率瓶頸。而且有它的存在就必須有人看守著,跟著它進出,清理起來還有危險。
假如去掉這個走車裝置,或者調(diào)整它的結(jié)構(gòu),讓從粗紗到細紗的整個環(huán)節(jié)都不需要大范圍的移動,那樣效率不就高得多了嗎?”
鄭三貴有些發(fā)懵,走錠紡紗機自問世以來之所以被稱為騾機,就是因為它已經(jīng)把各種紡紗機的優(yōu)點集于一身,產(chǎn)出的細紗彈性、細度均勻度、光滑度和拈度均勻度都很好,在他看來這幾乎已經(jīng)到達了品質(zhì)的極限。
怎么從鄭華嘴里說出來,這機器毛病還有一大堆?而且他說的點基本算是從實際出發(fā),到底有沒有道理鄭三貴自己都摸不清楚,可至少說明他對現(xiàn)在的機器已經(jīng)很了解了。
“你不是上午才聽我講過一遍嗎?這么快你把紡紗機搞清楚了?難道之前就知道這些?”
鄭華見鄭三貴有些詫異,暗道自己怕是又沒拿捏好分寸。
他在前世給紡織廠做過定制開發(fā)軟件,當時實地考察粗略瞄了一眼紡紗機,那些機器一臺可是有數(shù)百米長,從過道望去像一架架無限延長的鋼琴,它們可沒有體型龐大的走車裝置。
所以憑著模糊的記憶,再結(jié)合對騾機結(jié)構(gòu)的了解,隨口便說了幾句。只是這些事情他可沒辦法給三叔解釋,要不然解釋的東西只會更多了。
“我之前可沒接觸過這些機器,主要是剛才聽您說的很生動,每個地方都講的很清楚,所以我很快就明白了。不過這個具體怎么改我還想不明白,只是大概有這么個感覺吧?!?p> 這一記馬屁讓鄭三貴甚是受用,不過他自己有幾斤幾兩還是知道的,而且就算他真能講得鞭辟入里,普通人也不可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摸清騾機的基本結(jié)構(gòu)。
正待他想找另外幾個一同聽講的人問問對機器了解的情況,一位身著暗紅色緊身燕尾服的中年男人站在車間門口,一手叉腰一手拿著手帕捂在嘴上,眉宇間漏出的眼神滿是嫌棄,瞬間眾人的眼光都被他吸引過去。
“這就是廠主老爺薩穆勒·格里格,他們家族在英格蘭擁有十多家紡紗廠,據(jù)說在北美洲還有幾家棉花種植園。他能到車間來,估計又是有監(jiān)察委員會的人要來了吧,對了,昨天剛死了人,也難怪有老爺來視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