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與傅黛君離開永信宮后,直奔皇太后趙飛燕所在的中宮。
當劉欣來到中宮,見到的所謂皇太后居然是只有二十多歲的超級美女,容貌嬌媚,身材骨感(當今頂級模特兒的身材也不過如此)。
成語“燕瘦環(huán)肥”中的“燕瘦”所指得就是這位趙飛燕趙太后,而“環(huán)肥”則是指楊玉環(huán)楊貴妃。
趙飛燕不僅人長的美,聲音也甜,一口吳儂軟語,聽的人都覺得是一種享受。
劉欣對趙飛燕的口音很熟悉,猜想她可能是蘇州人,因為劉欣的外婆就是蘇州人,于是開口用蘇州話對趙飛燕說:“皇兒給太后請安!”
趙飛燕不免有些驚訝,“皇帝何時也學會吳語?”
“皇兒之前一直不會,但聽見太后所說的話極為好聽,所以就學著說,學了些皮毛而已,不那么正宗?!眲⑿酪仓荒苓@樣扯。
“已經(jīng)講的蠻好了?!壁w飛燕微笑著說。
“多謝太后鼓勵?!?p> “皇帝若有興趣學吳語,可以經(jīng)常來本宮這,本宮教你講?!?p> “好?。』蕛簳?jīng)常過來探望太后的?!?p> 趙飛燕微微一笑。
“太后可是蘇州人士?”劉欣問道。
“本宮籍貫乃吳縣,隸屬于會稽郡。”趙飛燕不由的皺起了眉頭,“皇帝應該老早就曉得了呀?”
傅黛君急忙解釋,“昨夜,圣上的失魂癥復發(fā)?!?p> 趙飛燕點了點頭,“那就難怪了?!?p> “太后可能有所不知,吳縣也叫蘇州。”劉欣說。
“是吧!蘇州這名稱是較吳縣好聽些。”
傅黛君見皇帝貌似對皇太后很感興趣,自然吃起了干醋,臉色也有些難看。
趙飛燕察言觀色的本事在后宮那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觀察到傅黛君表情的細微變化,便和顏悅色道:“時辰也應該不早了,本宮還是先飲了皇兒媳婦茶,不能影響皇帝早朝?。 ?p> 傅黛君向趙飛燕敬了杯茶,趙飛燕喝了一小口,將準備好的一套做工別致的首飾給了傅黛君。
敬完了茶,兩人與趙飛燕告別,然后馬不停蹄的趕往帝太后丁姬所在的中安宮。
劉欣與傅黛君一同來到了中安宮。
丁姬雖說是皇帝生母,但兒子一生下來就被婆婆傅瑤給抱走了。
兒子從小就由婆婆傅瑤親自教養(yǎng),丁姬做為定陶王劉康的小妾還妄想和婆婆爭撫養(yǎng)權?
而劉康的皇帝哥哥劉驁雖然妻妾成群,但卻膝下無子,傅瑤看準這一良機,將親孫子過繼給了劉驁與趙飛燕做了兒子。
回頭,劉驁為了防止藕斷絲連,還特地下了一道圣旨,不準丁姬和傅瑤來京,直到劉驁駕崩,丁姬的親生兒子,也就是傅瑤的親孫子劉欣坐上了皇帝的寶座,這道圣旨才被作廢。
但王政君卻又下了道懿旨,雖準傅瑤丁姬來京,但每月只能見小皇帝一面,其目的明眼人都能看的出來,這道懿旨直到小皇帝親政后才被撤銷。
如此一來,原本就性格內(nèi)向,少言寡語的丁姬,見到自己的皇帝兒子也就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對于劉欣而言,眼前的這位帝太后不過是一位四十出頭的美麗“辣媽”,正可謂是“徐娘半老風韻猶存”。
丁姬喝了傅黛君所敬的皇兒媳婦茶,心里很開心,將準備好了一盒金銀首飾盒給了這位兒媳婦。
傅黛君與丁姬寒暄了幾句之后,就以皇帝要準備早朝為由與劉欣一起告辭離去。
坐在御駕上的劉欣總結了之前所見到的四位“太后”的特點。
太皇太后王政君是絕對的霸氣十足,帝太太后傅瑤可謂是盛氣凌人,而皇太后趙飛燕則是和顏悅色,而帝太后丁姬卻是沉默寡言。
劉欣用過早膳,便換上朝服,頭頂旒冕,走入未央宮的前殿宣室殿與群臣們一同商議朝政。
由于皇帝大婚,各諸侯王,皇親國戚,各州各郡的高級官員,軍隊高級將領等都要來京道賀。
當然,一些國際友人也要分批來京向皇帝道賀,如西域諸國各王,有空的就會親自來,沒空的,人不來沒關系,禮品禮金不能少,事關大漢皇帝的面子(往國家榮譽上套也可以),什么事只要一提升到政治角度,那后果就嚴重了,能有多嚴重?自己想吧!
所以呢!僅西域諸國的奇世珍寶,就數(shù)不勝數(shù),再加上各諸侯國,各州郡縣進貢的金銀珠寶……。
縱有堆積如山的金銀珠寶,劉欣也并不稀罕,因為在劉欣的心里,唯獨冷冰冰才如珠如寶(不知道這算不算不愛財寶愛美人?)。
劉欣畢竟是初來乍到,面對滿朝文武,哪能對的上號?連一個也不認識啊!好在可以向身邊的宣旨太監(jiān)咨詢。
剛開始太監(jiān)心里還犯著嘀咕,心想這皇帝不會是傻了吧?
無奈,劉欣只好說是因為自己的“失魂癥”復發(fā),這才從宣旨太監(jiān)的口中了解了不少信息。
官員的級別是按照由近至遠排列的,離皇帝越近就越大,反之則小,但只要能進到朝堂之上見得到皇帝的官員都不會是小官。
此時那個宣旨太監(jiān)小聲的向劉欣重點介紹了幾位大官,首先是離皇帝最近的三位,大司徒孔光,乃孔子十四世孫也,大司馬王莽,乃太皇太后之親侄,大司空傅喜,乃帝太太后之堂弟。
劉欣意識到王政君和傅瑤這倆老太太較勁兒都較到朝堂之上了,真是厲害啊!
除了三公之外,還分別介紹了三師(太師、太傅、太保),三少(少師、少傅、少保),三輔(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以及大鴻臚、大司農(nóng)、光祿勛、少府、太常、廷尉、衛(wèi)尉、宗正、太仆等九卿,還有前、后、左、右將軍,還有什么什么司寇、宗正、執(zhí)金吾、大鴻臚、水衡都尉、將作大匠等等等等。
劉欣認人都差不多認了十多二十分鐘,頭都暈了還沒有都認過來,有些雖然聽太監(jiān)說了,但轉頭就對不上號。
沒辦法,實在不行再問唄!反正這個宣旨太監(jiān)一步不離的就站在身邊。
大司馬王莽最先上奏,一個主管軍事的官員居然提出了一個和自己專業(yè)完全不搭界的提案,這一提案一經(jīng)提出,立刻就引起了皇帝和群臣們的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