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我在大秦開酒樓

第九十五章 收網(wǎng)

我在大秦開酒樓 小胖小子 2049 2021-03-27 22:00:00

  這名為書籍的東西,一經(jīng)出現(xiàn)在齊國朝堂上,很快便如同刮起一陣颶風(fēng)般,席卷整個臨淄城。

  這些在朝為官的人,那可都是諸子百家的士子出身。

  這臨淄城中的文人,稷下學(xué)宮中的學(xué)子,也都是諸子百家的士子,相互間都是有聯(lián)系的。

  這書籍的名聲,很快傳達到稷下學(xué)宮,甚至還有一卷書冊,直接送到稷下學(xué)宮,令人驚嘆連連,大呼寶物。

  這些人,從未見過如此文字載具。

  當(dāng)他們再度看向那堆積如山,竟然用了十幾個庫房才堆積下來的稷下學(xué)宮文獻資料時,更加意識到了這書冊的與眾不同。

  倘若把那些堆了十幾間庫房的竹簡資料全部謄抄到這名為書籍的載具上,豈非非常便捷,容易傳達?

  可接下來問題來了,這書籍,列國都沒有出現(xiàn)過,更別說生產(chǎn)了。

  如今只有秦國有,也就是說,這東西只有在秦國才能見得到。

  咋辦呢?

  問題就出現(xiàn)在這里。

  如今列國都在和秦國開戰(zhàn),稷下學(xué)宮的弟子,總不能跑去秦國吧?

  那列國士子,總不能不顧母國的阻攔,再度入秦吧!

  雖說這也沒什么大不了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抱負,為了自己的將來,選擇強國,投靠明主,無可厚非。

  就如當(dāng)年的孔子,身為魯國人,還滿天下找官做一樣,沒什么不可以的。

  關(guān)鍵是對于列國士子來說,讓他們背叛母國去秦國,沒有足夠的好處,行嗎?

  在所有人心中無奈時,新的事情有發(fā)生了。

  如今秦國與列國已經(jīng)斷交,生意上也沒有往來,秦國的生意人,已經(jīng)許久沒出現(xiàn)在這齊國的市場上。

  于是,沒有生意人的幫助,堂堂秦國使臣,李斯竟然當(dāng)街開始了擺賣書籍,開始叫賣。

  這第一天,只有十本孔子的《春秋》

  稷下學(xué)宮,那可是儒家圣地。

  儒家圣地老夫子,孔子也是稷下學(xué)宮這些學(xué)子的祖宗。如今,書籍的出現(xiàn),引人注目。他們身為孔子的徒子徒孫,看到那書籍就眼熱,而且上面的內(nèi)容還是《春秋》

  到這里,新的問題又來了。

  面對孔子的《春秋》,你說說,你是買還是不買?

  不買,你就是得罪老祖宗,瞧不起老祖宗,那還得了?

  于是,稷下學(xué)宮傾巢而動,紛紛前往秦國新設(shè)立的書店,想從秦國的手中購買春秋。

  奈何書籍稀缺,這一次的擺賣只有十本,而且賣得貴,得到的,也就只有那十來個人而已。

  這些人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最后,在拿到書籍后,依舊興奮異常,絲毫不覺得吃虧。

  畢竟一部巨著,難道還比不上一些金錢?

  相反,那些沒有買到的人,雖然也沒有花費,但終究沮喪。

  所有人都看出這書籍的好,都想好好研究一下。

  于是,齊國這邊徹底鬧翻日天了。

  在列國探子的監(jiān)視下,這件事情當(dāng)然沒有逃過他國的注意力,

  很快,一傳十,十傳百,沒多久,書籍的事便開始擴散列國。

  列國士子聽聞齊國那邊的士子如此稱贊書籍,他們也好奇,很多人連夜來到齊國。

  在見識到宣紙的與眾不同后,這些人都震驚了。

  然而,這秦國的書籍,每個十來天擺賣以此,每個十來天擺賣以此。

  每次都只有那么十來本,而且里面的內(nèi)容還都不一樣。

  從一開始的《春秋》到接下來的《孫子兵法》,又到接下來的《詩經(jīng)》等等等等,解釋吸引人眼球的東西。

  你說買吧,特別昂貴,一書百金不說,你還搶不到。

  你說不買吧,如此奇妙的文字載具,如此新鮮的東西,別人都有了,你沒有,看著別人在你面前炫耀,你就說你舒不舒服,眼熱不眼熱。

  這人都是有攀比心的,自古以來,比比皆是。

  于是,秦國的書籍,不知不覺間,被人推到了一個高峰。

  齊國這邊,開始按照計劃,一步步挖坑,把天下列國士子吸引過來。

  而另一邊,嬴政也沒有閑著。

  接著嬴松開渠一事,把嬴氏宗族的地位一擼在擼,直接擼到了底。

  嬴氏宗族這邊自然不答應(yīng),就連嬴溪也是多次前來拜見。

  最后,嬴政拿出李斯帶《諫逐客書》

  嬴溪看完,徹底無言以對,加上嬴氏宗族子弟的能力,經(jīng)過這大半年的考核,他也知道完全不過關(guān)。

  最終,嬴溪放棄了再繼續(xù)爭取下去。

  身為駟車庶長,嬴溪的放棄,就等于整個嬴氏宗族的放棄。哪怕那些宗室子弟不愿意,也再無能力反抗。

  搞定了宗室這邊,嬴政按照大半年前,秦用那邊給出的計劃,繼續(xù)按部就班實施下去。

  當(dāng)初,他就按照計劃埋下了伏筆,在離開的外客舊臣心中種下了種子。

  如今,雖然有些臣子還是為他國效力了,但大部分終究忘記不掉秦國,忘不掉那日函谷關(guān)外,分明不舍,卻不能不驅(qū)逐他們的秦王嬴政。

  很多人每每念及此,便莫名流淚,心中那被嬴政種下的種子,日夜發(fā)芽,對秦國的懷戀一日勝過一日。

  這一天,當(dāng)嬴政派人召集各路臣子回秦時,這些大秦的外客官員,再也忍不住了,紛紛做出決定,回秦。

  于是,大秦改天換地的局面到來了。

  這列國聞言,當(dāng)然不答應(yīng)。

  開玩笑,好不容易把秦國逼到這個份上,再讓你們回去,那不是強秦而弱了列國嗎?

  這些人可都是大才,不能為己所用,那還不如殺了痛快。

  可是列國敢動手嗎?

  這真要是動手了,那就是和天下士子交惡,首先,他們國內(nèi)的官員就會第一個不同意。

  天下士子,源于諸子百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各國官員同宗同源,你動一個試試。

  無可奈何,列國不敢亂來,但也想盡辦法阻攔,以至于這些人想回秦都沒辦法。

  而這個時候,秦用計劃中的大殺招出現(xiàn)了。

  嬴政又是一紙?zhí)柫钕逻_,召集天下士子共赴咸陽,舉行一場盛大的天下論道。

  此論道中,希望天下士子各展所長,大秦愿意不惜一切力量,記錄每位士子的治國之道,以書籍的形式傳遍天下,萬古留名。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