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不想更新了,下線
我們該以什么樣的方式去挑選文章又該以怎樣的態(tài)度去對待呢?
我認為,應(yīng)當是以下幾點。
一、挑選寫作指導的正確方法
看清攻略是否過期,是否還有效。
這一條理解起來挺容易的,想當初,我自己寫的那些寫作指導,現(xiàn)在回頭去看,也能說是錯漏百出,但這并不意味著那時的我就在故意誤人子弟,因為那時的我,哪知道后來的這些變化呢?比如,那時還在用諾基亞的我,可不知道現(xiàn)在大家都在用手機看書。
不過,說起來容易,實際操作中卻沒那么簡單。如果是游戲攻略,還能對照著看游戲版本,但寫作指導,可不會告訴你這是什么版本的,只能憑我們自己的感覺去判斷。
那么,面對一份寫作攻略,我們該怎么去判斷它是否過期呢?
沒有太好的辦法,但我們至少該記得三點。
第一,提醒自己,這份攻略有可能是過期產(chǎn)品,不要盲目信任。
第二,看時間,無論是攻略中提到的創(chuàng)作時間,還是文章的發(fā)表時間,都可以。時間近不代表攻略一定是近期的,因為可能是轉(zhuǎn)載或者重發(fā),但時間久,那就一定是久遠的東西。
其實,除了具體的時間,還可以通過文章中提到的一些作品來判斷,比如文中用來舉例的都是近期的作品,那它不可能是很多年前寫成的。
第三,根據(jù)自己的認知,看有沒有不對勁的地方。如果明顯感覺到有什么地方是落伍的,那也可以大致判定攻略過期。
2.看攻略的針對性和適用情況。
這一條同樣適用于網(wǎng)文的寫作指導,因為那些指導文和游戲攻略一樣,也有泛用和小眾之分。
比如我之前發(fā)過的那些文章,有許多是針對新作者的,但也有一些針對的是有一定經(jīng)驗的進階級作者,如果搞錯了文章的針對對象,那讀起來也一定會很別扭,甚至干脆就被誤導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同樣一個問題——選擇哪個類型去寫,對于不同層級的作者,答案其實是不同的。我們?nèi)绻吹竭@類攻略,就必須弄清楚,我們自己是什么樣的作者,這篇攻略又是針對著什么樣的作者,必須確認這兩者是否匹配。
至于怎么去判斷寫作指導的針對性,說實話,除了看作者自己有沒有明確指出外,也沒有太好的辦法,而不那么好的方法,則是通過一些我們已知的信息去判斷。
比如,我們看過這位作者此前的文章,十幾篇都是針對女頻的,那我們大致可以猜測,新的這一篇很可能也是針對女頻?;蛘?,我們了解到這位攻略的創(chuàng)作者自己都只是一名寫作上的新人,那他寫的指導,很有可能也是新人的感悟,針對的同樣應(yīng)該是新人。
3.充分思考,弄懂攻略作者的詳細意思。
一方面,如前兩條說的,攻略可能過期,可能不適用,或者作者有時也會出錯,另一方面,則是如這條中所說,我們得弄懂作者的本意,透過表面的文字,去分析他真正想表達的含義,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讀懂攻略。
總而言之,我們得去看攻略,但同時也必須知道,盡信攻略,則無攻略。寫作這件事,真不是機器隨隨便便就能替代的,所以也別想著不動腦子,隨便看幾篇指導就能成為大師,多思考、多琢磨,才是成功的必經(jīng)之路。
二、對待寫作指導的正確態(tài)度
1.盡信書不如無書。
孟子的這句話,也同樣適用于新人作者。在面對各類寫作指南時,作者必須抱著審視的態(tài)度,用懷疑的眼光去看待,必須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驗與認知,判斷指南中的觀點是否正確,是否適合自己。
在這方面,新人作者千萬不要被指導者的專家、權(quán)威身份所嚇住,無論他本人寫出過多么優(yōu)秀的作品,或是培養(yǎng)出多么出名的作者,也并不代表他總結(jié)出的經(jīng)驗就一定是對的。
要知道,每個人的具體情況都是不一樣的,一份泛泛的指導,未必適合所有的人,即便它真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也得考慮個時效性的問題,因為網(wǎng)絡(luò)文學是在不斷變化發(fā)展的,當年的指南雖然未必不對,但必然有不對的可能性。
因此,新人作者對待寫作指導,必須帶上自己的判斷,而不能盲目聽從。
2.寫作指導都是有益的。
這一條,看似與第一條是自相矛盾的,但其實不然,有益的東西,未必就得是完全正確的。
事實上,如果作者能夠帶著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寫作指導,不管這份指導寫得是好是差、是正確是錯誤,作者都能從中獲取或大或小的收益。
因為好的指導自不必說,而不正確的指導,作者證偽的過程,本身就是對寫作的一種深入思考,本身就是極好的鍛煉方式。
也許有作者會問,我經(jīng)驗不足,無法判斷指導正確與否,這怎么辦?
很簡單,當你認真思考之后,覺得它是有道理的,那它對你來說就是正確的。
3.別誤信提升的幻覺。
一些新人在閱讀了大量的指導文章后,會覺得收獲巨大,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許多道理,甚至會有一種“網(wǎng)文技巧盡在我胸”的感覺。
然而,實際上這只是一種幻覺。
歸根到底,寫作水平的提高,靠的是多看、多寫,而寫作指導只是告訴作者該如何更有效地去看、去寫,它就象是化學反應(yīng)中的催化劑,雖然確實能很有效地縮短反應(yīng)時間、使反應(yīng)變得更容易,但它無法代替反應(yīng)物本身。
因此,學習寫作指導必須與實踐相結(jié)合,在有所領(lǐng)悟之后,相應(yīng)地去閱讀作品范例,去嘗試自己的寫作,這才能使心得真正轉(zhuǎn)化為自己的技巧。
4.寫作時,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一份好的指導,不但需要告訴新人該怎么做,更應(yīng)該告訴他為什么要這么做。而對于作者來說,不管是看寫作指導也好,詢問前輩也好,自我總結(jié)也好,總之,需要弄清楚理論的本質(zhì),不但要做到知其然,同時也要知其所以然。
以關(guān)于開局的問題為例,為什么第一章要出現(xiàn)金手指,前三章是不是必須打臉,開篇出現(xiàn)多少人合適等等,這些問題其實歸根到底,核心就只有一個。那就是作者需要明白,開局真正的作用,是用來吸引讀者,讓他明白這是一本他會喜歡的好書,讓讀者不點關(guān)閉而選擇看下去。
所以,不管是什么問題,最后都可以歸結(jié)為一點,開局是否精彩,是否好看,是否吸引人?而在這個角度上,各種看起來并不相同的問題,都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解答了。
比如開局階段,為什么不宜出場太多人物?那是因為讀者會看暈,從而對作品失去興趣。
為什么第一章要出現(xiàn)金手指?這是因為對于懷著yy的目的閱讀的主流讀者,開局出現(xiàn)一個能引發(fā)他們yy的金手指,會給予他們極大的閱讀信心。而顯然,它并不是嚴格要求在第一章出現(xiàn),只要求在讀者失去耐心之前出現(xiàn)即可。
前三章一定要有打臉嗎?答案當然是不。因為打臉是一種很好的依靠逆襲來獲取爽感的橋段,在開局階段出現(xiàn)是很吸引人的,但顯然吸引人的并不僅僅只是這一種橋段,所以它并不是必須的。
同樣的,開局多久要有升級,多久要有高潮,這類問題,也可以用同樣的思維方式,得出結(jié)論。
不僅是開局,和寫作有關(guān)的所有問題,也都可以這樣進行推論。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20-01-12/5e1b2e8461a37.jpeg)
豆包兒也是干糧
如果您覺得不錯的話,請給個推薦和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