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練判官溫庭皓為崔彥曾分析了當下形勢,總結(jié)為“三難五害”:如今討賊有三難,而縱賊有五害。
朝廷下詔赦免,而我們擅殺之,一難;
率領(lǐng)他們的父兄,討伐他們的子弟,二難;
盤根錯節(jié)的關(guān)系,牽連人員眾多,勢必導致殺戮太多,三難。
戍卒擅歸,如不懲治,諸道戍卒紛紛效仿,一害;
士兵殺長官而無罪,又成不好榜樣,二害;
他們制造兵器,招納匪寇,壯大實力,再不及時鎮(zhèn)壓,將成大麻煩,三害;
城中將士與他們都是親屬,若再聯(lián)合銀刀軍余黨,里應外合,后果難以想象,四害;
現(xiàn)在他們已經(jīng)逼迫官府,罷免朝廷命官,編為獨立團,這難道不是銀刀軍死灰復燃嗎?五害。
這其中有重復。我們可以稍作總結(jié)歸納:
根本的糾結(jié)點就兩條:不能討,不好討。
不能討,是政治風險。朝廷的撫慰政策掣肘,困擾著令狐绹和崔彥曾。
不好討,是軍事風險。龐勛黨徒與徐州城軍民是相親相愛一家人,投鼠忌器。即便成功討平,后續(xù)的處置工作也是一大難題,殺太多就會激起民怨,殺太少就會留下隱患。
同時,通過這次會議的討論,我們也不難看出,龐勛所謂的“密旨”根本就不存在。朝廷從來沒有給崔彥曾下過擒殺擅歸徐卒的密令。否則政治風險就無從談起,崔彥曾也不必如此左右為難。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朝廷未必及時了解龐勛黨徒的所作所為,計劃不如變化,藩鎮(zhèn)將帥應該隨機應變,靈活改變不合時宜的政策。哪怕要冒巨大的政治風險,罷官免職在所不惜。崔彥曾終于痛下決心:鎮(zhèn)壓徐賊!
龐勛匪幫公然威脅朝廷,暴力抗法,妨礙公務。從現(xiàn)在開始,對他們的稱呼也將由“徐卒”改為“徐賊”。
崔彥曾一方面調(diào)兵遣將,一方面也趕緊派人向朝廷通報最新的特殊形勢,闡述出兵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出征前,崔彥曾做了重要的戰(zhàn)前動員,向?qū)⑹總冃剂她媱追藥偷膸状笞餇?,說他們不僅把無辜的徐州百姓拖進水深火熱之中,更是玷污了軍人的形象,特別是嚴重損害了徐州軍人的名聲。
同時,崔彥曾也著重強調(diào),說本次平叛照例只誅首惡、余皆不問,你們陷在賊軍中的父子、兄弟是不會受牽連的。
最后,崔彥曾反復告誡帶兵大將元密,務必要保證賊軍中的朝廷敕使張敬思的安全。
張敬思是朝廷派去龐勛軍中撫慰的高級宦官,被龐勛扣為人質(zhì)。
我們縱觀歷史,就會發(fā)現(xiàn),凡是出征前得到要保證敵軍中某人安全的命令,那基本都會打敗仗。這次也不例外。
兩軍廝殺,刀槍無眼,保護一個人比殺死一個人要難得多。
元密率領(lǐng)大軍出發(fā),他重點思考的問題,不是如何快速平叛,而是如何拯救大宦官張敬思。
最后,元密想出一條妙計:伏擊。
具體計劃是在任山館驛附近設下伏兵,派士兵化妝成樵夫,刺探情報,等目標人物——宦官張敬思出現(xiàn)之后,確定好關(guān)押地點,再聯(lián)動收網(wǎng)。
傍晚,龐勛部隊趕到館驛附近。一眼就看出了蹊蹺之處。
首先,館驛內(nèi)不僅空無一人,且空無一物。這還是高速路服務區(qū)嗎?
其次,太陽已經(jīng)落山,而山下還有樵夫,太勤勞了吧?
再次,樵夫辛苦忙碌了一天,收獲呢?
就差在館驛門口立個大牌子,上寫“這里沒有埋伏”。龐勛先前來了個此地無銀三百兩,現(xiàn)在元密回敬他此銀不是王二偷。
徐賊立刻抓住樵夫,問出了實情。
于是,龐勛命人做了一批稻草人,立在館驛附近,用以迷惑官軍,隨后全軍緊急撤退。
直到深夜,官軍才意識到伏擊計劃泄露。擔心賊軍在小路設伏,就沒敢追擊。等次日天亮之后,才追趕。
這個時候,賊軍早就到了符離縣,與宿州城相距約15公里。
這里有五百官軍駐防。賊軍的突然出現(xiàn)使他們措手不及,況且寡眾懸殊,官軍望風而逃。龐勛賊軍兵不血刃,直趨宿州。
宿州城內(nèi)空虛,行政長官聽到消息也棄城逃跑。宿州城隨即宣告陷落。
龐勛接管了宿州城,辦了兩件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事,我們也可以通過這兩件事一窺龐勛匪幫的虛實。
其一,龐勛自稱候補司令官(兵馬留后);其二,打開官倉,聚集城中資貨,通知百姓:隨便拿。
好消息,好消息,開業(yè)大酬賓,東西免費拿,全場免費拿,真的免費拿……
一天之中,四遠云集,百姓們欣然前往。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龐勛黨徒暗中篩選,挑選出體格健壯的男丁,給他們一道選擇題:“選擇我們,否則,屠刀選擇你?!?p> 當天,徐賊擴充了數(shù)千人。
又過了一整天,元密大軍才追到宿州城下,隨即對徐賊發(fā)動了猛攻,順利地被賊軍殺死三百多人,成功轉(zhuǎn)入到相持階段。
兩天前,官軍在符離潰散的消息傳到宿州,行政長官棄城逃跑之前,下令決開汴水,希望借用洪水來保全宿州。
汴水不是黃河,沒那么波濤洶涌,況且決口工作十分倉促。所以當龐勛賊軍到達宿州的時候,可以蹚水通過。而等元密追到這里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宿州城外竟然多了不少海景房。
洪水反倒成了龐勛匪幫的護城河。
元密下令強行渡河,想在這道護城河內(nèi)側(cè)構(gòu)筑工事,給賊軍來個甕中捉鱉。
關(guān)鍵時刻,一陣強風吹起,賊軍趁機發(fā)射火箭,引燃城外房屋,火借風勢、風助火威,大火很快就蔓延到元密軍營。前面是城墻上飛落的矢石,后退則是無情的水火,元密軍陷入到進退兩難的窘境。
機不可失,賊軍果斷出擊。元密一軍損失慘重。
初戰(zhàn)失利,官軍統(tǒng)帥元密負有不可推卸的領(lǐng)導責任。他過于輕敵,認為賊軍只能憑借高大的城池龜縮防守,所以根本沒有制定B計劃。誰知賊軍居然敢出城迎戰(zhàn),狡猾狡猾滴!
元密軍畢竟人數(shù)眾多,裝備精良,雖遭不利,卻依然處于優(yōu)勢。于是退到河對岸,稍作整頓,繼續(xù)制定攻城計劃。
南無臭蛋
感謝書友“小淺兮Shero.(女英325555867”、“睿涵綺薇我自法道”的推薦票。三更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