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極泰來
九掌摘下一片葉子示眾云:
《易經(jīng)》六十四卦,始于乾坤,終于未濟。未濟之終,隧而復為乾之始。以未能渡過河為喻,闡明“物不可窮”的道理。
世間萬物,春去秋來,花開花落,亦是一個輪回,亦是循環(huán),隧而有否極泰來。
在人的一生中,不曉得要經(jīng)歷多少風雨。事情也往往在意料之外,一切在意料之中的事情都不算事,那不過是發(fā)生了而已。物有成毀,終究復其本。當我們說到四季時,四季從秋而冬,當我們說到節(jié)氣時,秋天就要收起行囊,一刻也不停留,連同那秋收的豐碩果實,一并留在秋季。大地等待冬天的來臨,當寒冬的第一縷風吹過,仿佛秋天也從未來過,夕陽在落日余暉里也從來不會感嘆秋天的晚霞,人亦是如此,從壯年到耄耋,亦如草木從秋實到寒損,就算是六十四卦也是始于乾終于未濟。而禪宗來講水中生火,白云為蓋,流水作琴亦如古琴里的不和諧音,也正是這樣的不和諧音才頓覺山高水遠。故曰。夫未濟不濟也,有待而濟。原來,六十四卦也是一個循環(huán)。
凡文明的復興皆是一個循環(huán),當我們談到哲學時,人們大多是指“西哲”,而對于“東哲”來說是一知半解,亦如當人們說到人類文明史上的幾部書,每每只提歐基里德的《幾何學原理》和基督教的《圣經(jīng)》,其實,很多人并不十分懂《易經(jīng)》,甚至很膚淺的認為僅僅是一種占卜術?!兑捉?jīng)》的智慧遠遠比我們所能想象的更遼闊,世間萬物皆可收歸其中,當然否極泰來也在其中。
我常常把人生的困看成是得以親見人心的機會,人也是在遭人輕賤才看清了人心,照見了自己。你若是想要親見人心,可在他遭人輕賤時,亦可在他危難時,乃至風光時,又或是命懸一線時。譬如韓信在淮陽市上,他受胯下之辱時,你可以親見韓信。蕭何向劉邦推薦韓信的時候,他跟著老鄉(xiāng)逃跑了,你可以親見韓信。宋朝末年,楚漢相爭,韓信點兵,一時間旌旗搖動,鼓聲喧天,你可以親見韓信。劉邦做了皇帝以后,卻對韓信越來越不放心,解陳了韓信的兵權,由“齊王”改封為“楚王”后,又以謀反之名打入打大牢,在獄中,你可以親見韓信。臨死前,韓信喊“老子不服”,那時,你也可以親見韓信。
太極的陰陽往復循環(huán),宇宙的循環(huán)法則是比西哲里的辯證法說“否定之否定”還要好的,只因東哲曉得陽生陰,陰復生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故東方智慧并非似是而非?!度龂萘x》的開頭: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禪宗來講“云門古佛與露珠相交”,來講“體露金風”,來講“俱胝惟豎一指”,來講“獨坐大雄峰”,也是曉得宇宙萬物都生在生息間,皆是往復循環(huán)。禪就像水彩畫里水,油畫里的油,皆是媒介劑,亦如好的文章、音樂、繪畫,乃至尋常百姓家的小器皿的造型,皆直接生于陰陽變化,故有無窮的遠意,可以如天然般自然而然生在天地間,可比那廟里的古佛與山門外的露柱,看似沒有關聯(lián),又有關聯(lián)。
今,掌門來叨叨禪,也似那古佛與露珠相交,更似南山起云,北山下雨。禪似南山起的云,漢文明的春暖花開,也還需北山下雨,潤物細無聲,已無聲處勝有聲。故雪竇向電轉(zhuǎn)心星飛處便道:“苦中樂,樂中苦”。雪竇似堆一堆七珍八寶在這里了,亦如掌門堆一堆石頭,叨叨在這里了。禪月云:“山高海深人不側,古往今來轉(zhuǎn)青碧。淺近輕浮莫與交,地卑只解生荊棘。誰道黃金如糞土,張耳陳余斷消息,行路難,行路難,君自看”。雪竇也引來用“誰道黃金如糞土”,掌門亦是如此,引用不是文章的注解,是像春風一樣,吹開了一個春天,而好花生在如此的春天里。
哀傷的盡頭
春風一夜吹夢鄉(xiāng)
又到洛城溫情愫
人們總是孤獨地行走在
廣袤無垠的沙漠
緊鎖心門
生怕內(nèi)心的狂野
一陣春風吹過
在荒野里肆無忌憚燃燒
更怕在炙熱的燃燒后
收獲支離破碎的心
那是一種折斷肋骨的痛
而你自己可以在
每一個清醒的午夜
聽見靈魂崩裂的聲音
哀傷卻沒有盡頭
九先生~~~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21-02-05/b68bbc0e6d8a0e6e92918a78dd60a9b09Op4U2HCwpS9b8p.jpg)
九掌
否極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