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語文老師的話再次掀起一片嘖嘖的感慨,畢竟桌前有很多都是本地人,如何沒有一份家鄉(xiāng)情懷。侍者本來已經邁向后廚的兩步又收了回來,饒有興趣地問道:
“先生既知這首詩是薛濤寫的,定也知道詩中寫的是何人何事啰?”那位微微欠身說:
“不才,如何敢稱先生,叫我梁老師好了,高中語文老師。不過你這一問,還真是把我的談興勾了起來,想那集文才美貌于一身的薛濤并沒有躲在枇杷門巷這清幽的小天地里,把自己和現(xiàn)實隔絕開來自憐自嘆,這首《籌邊樓》,便是她關懷時事政治心情的真實寫照。籌邊樓做為一個晚唐遺留下來的古跡,現(xiàn)在還在我們S都的西郊,那是大和四年,也就是公元830年李德裕任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時所建的。據(jù)《通鑒》記載:‘德裕至鎮(zhèn),作籌邊樓,圖蜀地形,南入南詔,西達吐蕃。日召老于軍旅、習邊事者,雖走卒蠻夷無所間,訪以山川、城邑、道路險易,廣狹遠近。未逾月,皆若身嘗涉歷。’可見李德裕建這樓,不僅供登覽之用,而且與軍事有關。在他的任內,收復過被吐蕃占據(jù)的維州城,西川地方一直很安定。大和六年十一月,李德裕調任離蜀,此后邊疆糾紛又起。詩中的“‘羌旅’,就是指吐蕃而言的。而這時的薛濤已是七十左右的老人了,她感慨時事,寫下了這首詩?!北娙斯恼平泻?,唯侍者冷笑:
“梁老師這一次可是犯了一個錯誤?!蹦橇豪蠋熌樕⒖剔D白,頗有慍容:
“何出此言?我可是講授了二十四年的古詩詞了,這段歷史也講了不下幾十次,如何就錯了?”侍者的口氣這時卻反而輕松了下來:
“我倒也沒有別的意思,梁老師是不能把‘李德裕在任內收復過被吐蕃占據(jù)的維州城’這句話掛在嘴邊的呢?!?p> “為什么?為什么不能?這是李德裕在西川任上創(chuàng)下的豐功偉績啊,能有什么錯,還不能講!”侍者正要開口,忽然看見元旦正站在吧臺后面,頗有深意地看著自己,立刻微笑地轉了口:
“百度一下,百度一下‘李德裕與維州城’,你就明白了。我這個蛋糕師在這里太久了,再不去把明天的餐點備好食材,老板就該把我開除了。等我忙完回來,咱們接著探討喲?!闭f著急匆匆就往后廚方向走,任由梁老師在后面“哎~哎”了好幾聲。
“可可,你等一下?!笔陶卟坏貌煌A讼聛恚D向吧臺的方向,等著元旦走到自己面前,適時另一個小侍者推著裝滿茶點的餐車經過,元旦熟練地幫其扶正一個茶壺,頭也不扭地,貌似漫不經心地問:
“前些日子你去哪了?”劉可可回:
“山上?!?p> “去山上干嘛?”
“看父母。”元旦忽然轉身,直視著劉可可的眼睛:
“發(fā)生了什么事嗎?”
“我看見了碧草十二樓?!?p> “那是什么,一本書?”
“一個人,你們正在找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