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
天空中閃過一道亮光,撕裂了鉛灰色的云層,轟隆隆的雷聲隨之傳遍了整個天地,狂風隨之而來,嗚嗚大作,無數(shù)的雨水隨著風雷聲從天空中傾瀉而下。
接著又是一道閃電劃過天空,將這間昏暗的城隍廟照的透亮,細細看去,衰破的橫梁歪歪斜斜,神像金身早已褪色,身上滿是積灰,破舊的香案上幾個香爐歪七扭八的倒在一旁。
屋頂上明顯也有漏縫,在淅淅瀝瀝的滲著水珠。
這座城隍廟已經(jīng)廢棄了很久。
若不是在這城隍廟干燥的地方生起了兩團火堆,給這破舊的城隍廟增添了幾分溫暖的光芒,不然還真如陰森地獄一般。
一團火堆在城隍廟內(nèi)神像的正前方,火堆旁是一個書生,面容清秀,漆黑油亮的頭發(fā)用一根白玉簪整整齊齊地束在頭頂,穿著一身黑色儒袍,坐在黃色的蒲團上。
在他面前是一個橫放的書籠,書籠上放了一個棋盤,上面卻只有一黑兩白三顆棋子,書生左手拿著一本書,右手托腮,像是在認真讀書。
另一團火堆則是在書生火堆的旁邊,靠近廟門的地方,火堆旁則是兩個年輕男子,約莫二十歲左右,身穿麻衣,腰間別著短劍,肌肉健碩,顯然是長年習武,正在烘烤外衣。
廟中的三人誰也沒有說話,皆是各自做各自的事情,兩團火堆的光芒相交的地方似有一道界限,涇渭分明。
“哎呀呀,凍死我了!”隨著廟門吱呀一聲,一道蒼老的聲音伴著外面的風雨聲傳來。
書生沒有抬頭,另一個火堆的兩個男子聞言抬起了頭。
只見一個身著破舊青色儒袍,戴著黑色儒巾的老者背著一個書籠匆匆忙忙地闖了進來,身上還在不停地滴著水,顯然又是一個來廟中躲雨的行人。
老者約莫五六十歲,鶴發(fā)雞皮,身子骨卻還算健朗,走起路來卻沒有一絲老年人的老態(tài),反而有股風風火火的樣子。
老者看到城隍廟中的三人,愣了一下,隨后滿臉笑容向著廟內(nèi)走去:“嚯,這么多人!這下老朽可不用害怕了。”
“老朽郭徵,豫州潁川人士,不知幾位如何稱呼啊?”老者臉上帶著笑意,親和力十足。
書生沒有理睬,兩位男子有些戒備,但是看到是位和善老者,略微放松了些,其中一位看起來年齡較大的男子拱手回答:“在下江秋,青州濟南人士,這是舍弟,江晚?!?p> 江晚聽到江秋介紹自己,也是對著郭徵拱手施禮,郭徵亦是含笑拱手回禮。
接著,郭徵又看向了書生,他走到了書生所在的火堆處,笑著問書生:“不知道小郎君怎么稱呼?老朽渾身濕透,不知可否借小郎君的火堆烤一烤衣服?老朽愿為小郎君畫一幅畫作為酬謝?!?p> 書生充耳不聞,依然在認真看書。
郭徵也不著惱,又笑呵呵地問了一遍。
“安寧?!睍^也不抬,終于吐出了兩個字。
“哈哈,老朽郭徵,不知能否讓老朽和安小哥一起烤烤火,老朽愿為安小哥畫一幅畫作為答謝,可好?”郭徵卻沒有一絲不高興,依然笑著問道。
“不好,我要的畫你畫不出來?!卑矊幙匆矝]看郭徵,隨口答道。
“不知安小哥要什么樣的畫,老朽雖空活了半生,但對畫技還是有自信的,安小哥不如說來聽聽?”郭徵似乎被安寧激起了傲氣,語調(diào)高了起來。
安寧終于抬眼看了郭徵一眼:“那給我畫一個九龍拉棺,龍頭上坐著哪吒抽龍筋,棺里躺著關(guān)羽睜著眼,棺上坐著唐僧,后面跟著黑白無常,黑白無常背后畫個閻王,閻王后面再來個刑天。”
……
郭徵臉瞬間黑了,還沒等他說話,一個男子的聲音響起:“你這人好沒有禮貌,剛才對我們愛答不理也就算了,一個渾身濕透的老人家你還要欺負,老先生你不要管他,來我們這邊烤火吧,我們再多添幾根柴!”
安寧沒有說話,依然自顧自地看著書,一副渾不在意的樣子,老者倒也沒說什么,苦笑著對著安寧拱了拱手,走到了江秋和江晚的火堆旁坐下。
“多謝兩位小哥援手,讓老朽有個可以烤衣服的地方,真是感激不盡吶?!惫缫贿厡褚旅泵撓拢钤诜旁诨鸲雅缘臅\上烘烤,一邊對江秋和江晚兩人道謝。
“老先生客氣了,出門在外,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江秋笑著回答。
“就是,可不像有些人,把能得罪的全得罪了,這荒郊野外的要是有人心懷鬼胎……”江晚見安寧不搭理自己,故意大聲地說。
“江晚!”江秋瞪了江晚一眼,江晚縮了縮頭,有些不甘心的閉嘴了。
江秋繼而看向老先生:“不知老先生怎么跑如此之遠?豫州離青州可是不近啊?!?p> “呵呵,此去是來訪友,老朽已經(jīng)年近花甲,若是這次不來,怕是以后就見不到咯。”老者笑呵呵的答道。
“您一個人跑那么遠,外面兵荒馬亂的,不容易啊。怎么沒叫家里人陪您出來?”江秋有些驚訝。
“家里沒人啦,原本是有兩個兒子的,大兒子八年前征兵役,再也沒回來,小兒子四年前也被征走啦,老朽孤身一人,僅剩幾個好友零落在天南地北,走到哪算哪吧。”郭徵依然笑呵呵的,“要是他們回來,現(xiàn)在也跟你們一樣大了吧?!?p> 江晚和江秋對視了一眼,突然有些不知道說什么好,只是多添了幾根柴,好讓火苗更旺盛一些。
“這XX地世道!”江晚憤憤不平地罵了一句。
城隍廟外雷雨大作,廟內(nèi)卻是一副暖意融融地景象,安靜了片刻,郭徵地衣服已經(jīng)快烘烤干了,他從書籠中掏出筆墨,又拿出了一卷紙,小心翼翼地從中抽了一張,對著兩人說道:“多謝兩位小友,老朽無以為報,唯有畫技還算入眼,不如讓老朽給兩位畫一幅畫作為酬謝?!?p> “老先生不必如此,再說出門在外,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您給我們畫,不是打我們的臉么?”江秋連忙推辭道。
“是呀,老先生,我爹說助人不能貪圖回報?!苯硪策B忙說道。
“哈哈,莫要推辭,兩位小友既是青州人士,當聽過《子貢贖人》的故事。
魯國有一道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外國見到同胞遭遇不幸,淪落為奴隸,只要能夠把這些人贖回來幫助他們恢復自由,就可以從國家獲得補償和獎勵。
孔子的學生子貢,把魯國人從外國贖回來,但拒絕了國家的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