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報
貧困給大山帶來的最大影響不是身體和生活上的,而是心理上的。
那就是強烈的自卑。
自卑不完全是壞事,可以讓一個人更努力,更上進。
在大山看來,不是他自卑,他只是承認現(xiàn)實。
他也沒有完全失去自信。除了家庭條件上的差異,發(fā)現(xiàn)那些同學雖然來自大城市,也不是各方面都比自己優(yōu)秀。
自己個子不算高,但也不丑。身體有點瘦,但很結實。沒玩過多少體育項目,但如果說到體力和耐力,還沒有超過他的。小時候每天翻山越嶺去上學,如今讓他跑個一萬米根本不算啥。
類似長跑這種項目,除了體力,最主要的就是忍耐力。大部分人跑不下來是因為吃不了這個苦。而他從來就覺得,吃苦受累是天底下最正常的事。
當別人放棄的時候,他卻像一根木頭一樣默默忍受,沒有一點抱怨,像一座沉默的大山。
說到腦子,也不比別人差。從山村小學到考上大學,除了學習更刻苦,也需要一些天賦,否則如何能在無數(shù)把高考當做唯一出路的苦孩子里面脫穎而出呢。
默默努力著,每天除了勤工儉學,學習上一點都不放松。期待著有一天,自己能和他們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他要變得更優(yōu)秀,要出人頭地。希望有一天能夠充滿自信地走到自己喜歡的姑娘面前,告訴她:自己這么多年默默奮斗,都是為她,為了能讓她過上幸福的生活,為了能夠配得上她。
大山恢復了高考模式,每天早上背書,上課認真聽講,晚上在自習室或者圖書館學習到很晚。
勤工儉學也不能耽誤,但勤工儉學和全心全意學習畢竟有矛盾。
有沒有既能掙錢又不耽誤學習的辦法?有,那就是拿獎學金。
第一學年大山有點荒廢,第二學年覺得自己比所有人都努力。他相信,只要努力就會有回報。
終于拿到了第二學年的獎學金,但不是一等獎學金,數(shù)目也遠不足以抵消學費。
不是他不夠努力,考上大學的都是各地的精英。即使拼盡全力,也難以做到出類拔萃。那些和你一樣優(yōu)秀的人比你還努力,和你一樣努力的人比你還優(yōu)秀。
他一邊學習一邊還要勤工儉學,學習是需要時間、精力和金錢的投入的。要買書、買資料、買電腦,連選修課也要花錢。要想脫穎而出,需要的全身心的投入。
總之,又要學習好,又要掙錢,又要省錢,三者不可兼得。
也許真的有一些窮人家的孩子生活很艱苦,學習又很優(yōu)秀的,但可能只是極少數(shù),而且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現(xiàn)實不是故事,沒有那么多的奇跡。
大山還是抱有幻想,除了更加努力的學習,也要為就業(yè)做好準備。自己沒法拼爹,沒有任何社會資源和人脈,只能靠學習成績。如果能拿到校級三好學生或者入黨,競爭力會更強。
系里發(fā)了一個通知,要求大家報名參加無償獻血。很多人聽說獻血傷元氣,不愿意報名。大山還是很熱心公益,希望能幫助他人,也相信專家觀點,知道獻血不會損害健康。但是覺得自己本來就缺乏營養(yǎng),油水不夠,猶豫是否該報名。
突然聽說,所謂無償獻血也不是完全無償,會給一定的補償,算是營養(yǎng)費,還會發(fā)一大包各種食品。
大山立刻報名了,覺得這樣挺合算。反正他之前還考慮過賣血掙生活費,但是聽說老家那邊以前有人因為地下賣血染上了艾滋病,就沒敢去。無償獻血既做了公益,安全合法還有補助,何樂而不為呢。
班里其他男生都沒有報名,雖然他們比大山營養(yǎng)好,他們看不上那點補助,擔心獻血對身體有傷害。
暗自高興,沒人跟他競爭。開始盤算拿到錢可以派上什么用場。
名單下來了,沒有他,但有班長的名字。
原來,班長雖然不愿意獻血,輔導員非讓他報名。因為他經(jīng)常給輔導員送煙酒和土特產(chǎn),輔導員不僅讓他做了班長,還準備推薦他校級三好學生。獻血也算是推薦三好學生的一個理由。
大山?jīng)]有氣餒,這年暑假,系里有一個到貧困地區(qū)幫助和陪伴留守兒童的支教名額。那是一個全國聞名的貧困縣,那里的生活很苦,條件很差,補助也不高。
毫不猶豫報了名,他想要回報跟他一樣窮苦的孩子,也相信自己能適應落后的物質條件,這方面,他有優(yōu)勢。
名單公布了,又是另一個老師喜歡的同學被選中。那個同學根本不愿意去,之所以報名只是為了鍍金。
大山很失望,三觀有點崩潰。
以前,大學在他的心目中還是很神圣的象牙塔,一直相信社會正義和公平?,F(xiàn)在,開始懷疑了。雖然還沒有走入社會,對于社會的陰暗已經(jīng)有了感受。
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報,不是所有的風雨過后都會有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