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漸漸落山。
時間也到了射策交卷的時間。
旁邊的人窸窸窣窣的站起,把卷子留在桌子上,用放在旁邊的一案臺壓著,以防被風吹著。
而此刻陳壘還在奮筆疾書。
無他。
剛才憤青太久了,導致他雖有思路,但是時間不夠。
等到離交卷還有一輛刻鐘之時,陳壘才細細呼出一口氣,把一旁的印章蓋下。
然后在每一張策紙上都寫下自己的名字。
廣陵孝廉陳壘!
擦了一把莫須有的汗,陳壘緩緩站起,看向考場里的人。
還有將近一百個抓耳撓腮之人,愁眉苦臉的看著策紙。
一眼就可以看到,以前孝廉院那些吹噓遛馬之輩,極盡討厭陳壘之輩基本都在其中,當然,還有一些人是剛好都抽到了他們不擅長的策題。
沒有管,陳壘沉默的走出考場,
剛起身,馬上就有一尚書臺官員也起身,走到陳壘的考臺前,把他的策紙碼好收起,再交給專門把姓名印章糊掉的官員。
因為要把全部透露出信息的地方糊掉,再把順序打亂,這才可以交由主考官審視,然后抽取主考官覺得可以的前二十甲,交予天子,也就是交予劉宏定奪。
交給劉宏的二十份雖然是前二十甲,但這二十甲不像隋朝的近士那般,有實質性的好處,漢朝的前二十甲的好處很隱晦。
其一就是,在朝堂里,在文武百官前,在天子面前露一把臉。
其二就是,以后的官路會好走一點。
不然的話,只需要爭取過線就行了,誰還努力學呢?
學個半吊子不就行了嗎?
所以說,擇出優(yōu)秀的,淘汰劣質的,這是一個必須的‘工藝’,缺不了也不能缺!
很快,陳壘的試卷就被糊好,小心翼翼的被放置在一摞同樣被糊好的試卷里。
等全部考生考完,就會被分發(fā)到各個主考官手中。
因為這一世批閱人有文法的緣故,所以只需要等三天左右,所有人的策紙都能批改完成,這一次的前二十甲就可以審閱出來了,以往都是這個時間,分毫不差!
“不知道這次的二十甲有沒有我一份?!标悏景蛋迪氲馈?p> 謙虛的講,他對如何使民富還是略知一些的,前世這么多經驗在,不可能會出錯,只要別作傻,相信《致富經》這樣的節(jié)目,多少總結一下,相信對漢朝的人應該都是振聾發(fā)聵的。
就像前世一款著名的游樂場游戲一樣。
吃喝玩樂都不要錢,也不要門票費,但是入園的長廊非常的長。
不要錢,又好玩,吃喝也免費,你去不去?
天朝人民愛薅羊毛的天性一定會驅使著前去。
但等你吃飽喝足,玩的很爽的時候,你很想上廁所,去外面上廁所忍不住,在園里上廁所要交錢!
而且不是一塊錢,兩塊錢,是整整九百九十九塊錢!要想不拉褲子上,你就只能交錢上廁所。
雖然這是一種邪道玩法,但也很好的證明了后世人的絕(wu)頂(di)智(keng)慧(ren)!
“剛好寫到主考官的心坎上的話,估計會有前二十甲的位置,不過前提是正好讓他get到?!?p> 陳壘邊走邊想,很快就走到了考場門外,看到了等候他的盧樂水等人。
盧樂水馬上迎了上來,給陳壘遞上一杯水問道“怎么樣,陳兄,這次射策有把握吧?”
只要陳兄過了射策就行,那我就能和其他人幫陳兄運作到海西縣令之位。
因為盧樂水他們并沒有見過陳壘真正的學術水平,所以他們都多多少少有幾分擔心。
陳壘微笑,而盧樂水狠狠的揪了一把心。
一定要過??!
看著擔心的盧樂水,陳壘笑著說道“只要主考官與我想法不要背道而馳,通過應是不成問題!”
盧樂水松了一口氣,楊頌笑道“那去三德酒樓慶祝一番?”
陳壘沒有回話,盧樂水和楊頌兩人就已經推著他往三德酒樓方向走了。
笑了一聲,把筆墨扔給何魚,一同談笑著往三德酒樓去。
如此人生大事,考完是一定要放縱的。
哈?
你說為什么不去鳳來閣放縱?
那里又能喝酒又能睡覺?
那只能說你格局小了!
真想去鳳來閣的話,酒足飯飽之后豈不是更好?
......
天上烏云密布,月色不顯。
人們已然憨眠。
而在尚書臺內。
有三四道身影坐于其中,埋頭看著一張張紙,內里還有一稀奇上古之物照明。
那是皇家藏品,也只有這等大事的時候,才會拿出來給天子以外的人用。
平時可以放于日光地下,此上古之物可自動吸收太陽之源,晚上只需按下此上古之物一凸起位置,就可將白日里儲存的日光皆盡釋放出來。
雖然沒有戰(zhàn)斗力,但此物被光武帝劉秀視為東漢十寶之一!
而此物今天就掛在尚書臺正廳上方,還有一個老太監(jiān)小心翼翼的保護著。
“咦!”
突然!
劉陶皺著眉頭,捧起一份策紙,發(fā)起驚疑之聲。
他又把策紙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眼中驚疑之色更重。
“伯喈,你過來看看。”他把一旁的老者叫過來。
有一五十歲左右,風姿卓然的老者走過來,問道“子奇,何事也?”
“伯喈,你看看!”劉陶把策紙遞給蔡邕,蔡邕伸手接過,看向這份策紙。
他倒是要好好看看,連劉陶都驚疑不定的策紙到底是寫了什么?
等他一遍看完,他也發(fā)出驚疑之聲。
引得其他人也紛紛過來。
待其他人也看完,眾人都皺起了眉頭。
良久。
劉陶才開口,說道“此份文章該如何?”
過肯定是過的,現在的疑問就是,該不該是二十甲。
有一老者搖頭“現如今商者地位越發(fā)的高,已有一些尾大不掉的情況了,現如今還要給商人放利,不可也!”
蔡邕否定“此策重小商,而不養(yǎng)大商,可實每人皆可商,亦可農,吾認為,可也!”
....
眾人爭論起來。
大家都是學過呂氏春秋的人,里面有一篇《上農》,農重商賤的最根本的道理他們都知道。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農老實,霍亂的都是商人,才會有這個想法。
一時之間,尚書臺里誰也不讓著誰!
....
爭論許久。
最終還是劉陶下了口“可!”
“陛下想使民富,此策不錯,可呈給陛下審視一番!”
反駁的人愣了愣,低下頭“子奇說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