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凱倫紀

第八十六章,二次東征(1)

凱倫紀 讀徘徊 2503 2021-01-21 22:55:21

  太極殿

  “陛下,據(jù)遼東來報,近年來高句麗頻繁收購鹽鐵,購買戰(zhàn)馬,擴充軍隊,欲報當年之仇!”

  張詢一聽到高句麗擴軍備戰(zhàn),則想起了當年東征負傷的經(jīng)歷,他一直想一雪前恥。

  “自二十五年前,朕親征高句麗之后,高句麗一直都還算安定,為何這些年突然又有了動靜?”張詢問道。

  “回陛下,高句麗一直對當年與我軍作戰(zhàn)時造成的傷亡耿耿于懷,想要一雪前恥。到至今北方已二十多年無戰(zhàn)事,軍備松弛,將士無心戀戰(zhàn),敵人恐怕正是看到了這個情況,才起了覬覦中原之心!”馬欣解釋道。

  “高句麗雄踞東北,威脅著遼東,朕當年出征,未能將其徹底擊敗,這二十年以來,倒是讓其恢復的元氣,長此下去,必成大患,朕決定再次發(fā)兵征討,以絕后患!”張詢決定發(fā)兵。

  “陛下,天下太平日久,若是突然發(fā)動戰(zhàn)爭,必定勞民傷財,會對整個國家造成影響呀!”

  “是呀,陛下,戰(zhàn)爭一開天下必然動蕩,到時候這幾十年的成果將毀于一旦呀!”

  ……

  一些大臣反對出兵,張詢也是知道打仗勞民傷財,他在位的這二十多年來先后對突厥,高句麗等用兵,雖然每次打仗都會間隔數(shù)年修養(yǎng)生息,但是消耗還是很大,太宗,世宗時期積攢下來的財富已經(jīng)所剩無幾,這是一個無底洞。

  “馬丞相,這件事情你怎么看?”張詢問道。

  馬欣道:“回陛下,此事有兩種方法可以解決:其一,可發(fā)兵征戰(zhàn),但是會耗費大量錢糧,卻可以一勞永固,解決遼東的大患,而且見效很快。其二,高句麗發(fā)展之際對周邊諸國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新羅,百濟兩國飽受其壓榨,勃海等國也是受其影響,民不聊生,若是扶持諸國,一起對高句麗施壓,用小國制大國,使遼東陷入爭霸狀態(tài),則不用我國發(fā)兵,也可使遼東局勢穩(wěn)固,長時間內(nèi)可保遼東無憂!”

  張詢想了想,問道:”其他大臣還有什么看法嗎?”

  這時,司馬諫站了出來,道:“陛下,臣以為第二種辦法絕對不可行。不錯,使遼東地區(qū)各國混戰(zhàn)確實可保一時之太平,但時間一長遼東地區(qū)必然還會再次統(tǒng)一。到那個時候,無論是哪一個國家統(tǒng)一遼東,他們那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士兵與我們常年不作戰(zhàn)的士兵相比,那是天壤之別呀!此舉,無異于養(yǎng)虎為患自掘墳墓!”

  “這,有道理!”

  “是呀,言之有理!”

  群臣皆認為司馬諫說的對,這樣下去確實是養(yǎng)虎為患必須盡早解決。

  “是臣思慮不周了,望陛下恕罪!”馬欣急忙請罪。

  張詢道:“無事,這件事情確實很容易蒙蔽人的雙眼,能看到長遠的人不多!”

  “陛下,臣等皆同意東征高句麗!”

  “好,傳旨下去,六部立刻準備糧草軍械,羽林軍左,右兩衛(wèi)做好出征準備,召南寧王張這回京,命遼東郡進入備戰(zhàn)狀態(tài),晉陽,平城抽調(diào)三萬大軍至遼東,等進入六月,朕親自領(lǐng)兵北上!”張詢即刻下達了備戰(zhàn)命令。

  “臣等遵旨!”

  隨后,張詢開始準備戰(zhàn)爭,交代好出征之后的事情。

  出征前夕,張詢與獨孤凱倫,張逢夫婦和燕公主,星若公主在椒房殿用餐。

  “這一次我走之后,逢兒你留下來監(jiān)國,凱倫你除了管理好后宮之外,也可以多幫助逢兒!”張詢叮囑道。

  獨孤凱倫關(guān)心道:“嗯,你放心的去吧!我會處理好后方的事務,不會讓你分心的,只是這一哎,你非得親自去不可嗎?”

  張詢感慨道:“當年的東征給我留下了遺憾,我想親自解決這個遺憾,身為一個男人,尤其是一個君王,我不希望我這一生中帶有遺憾。放心吧,我會保護好自己的,等我東征回來之后,國家的邊界基本上都安定了,過二年,我在幫逢兒把朝中的事情處理好,就讓逢兒登基,咱們倆帶著女兒去草原,過我們想要的生活!”

  獨孤凱倫心中也是理解,道:“嗯,我等著你!”

  二人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向往,那是他們一直所渴望的。

  “逢兒,這段時間對你來說是一個歷練的好機會,你要學會自己處理政務,這樣才能早點獨擋一面,做一個合格的帝王!”張詢說道。

  “父皇放心,還有,馨兒又有了身孕,等父皇回來,給您的孫兒起個好名字!”張逢道。

  “嗯,好,燕兒和星若要乖乖聽話,等爹爹回來!”張詢看向了兩個女兒。

  “嗯,我們會好好聽話的!”

  同時,漪蘭殿。

  “這兒,這次東征是一個好機會,你一定要好好表現(xiàn),最好是能得到羽林軍左右兩衛(wèi)的支持!”李盛兒也在為張這送行。

  “母妃,這一次是為國家而戰(zhàn),不是為了為我自己積攢威望,我已經(jīng)說過了不會爭著皇位!”張這十分無奈。

  “好,母妃不說了,你只需要記住,照顧好你自己,戰(zhàn)場上刀劍不長眼,你雖然武功高強,但是千萬要小心!”李盛兒關(guān)心道。

  “母妃放心,兒子明白!”

  德宣二十八年六月初一,張詢領(lǐng)兵四萬,沿著運河北上,第二次征討高句麗。

  大張帝國這一次開動了他的戰(zhàn)爭機器,大運河上開滿了裝著糧草軍械的船只。

  張詢騎在馬上,此刻的他心情復雜,25年前他正值壯年,意氣風發(fā),豪情萬丈,誰知卻未能徹底擊敗高句麗!如今他已經(jīng)年過半百,對于一個帝王來說這已經(jīng)算是高壽了,為了報當年的一箭之仇,他這一次下定決心必滅高句麗,否則誓不還朝!

  遼東郡,蕭湛已經(jīng)與獨孤圣城的晉陽兵,丁銳的平城兵匯合,開始在邊界地區(qū)探查情況。

  張詢以高句麗欺壓遼東各國為由向高句麗下達了戰(zhàn)書,宣布封鎖邊界貿(mào)易,高句麗也很快進入了戰(zhàn)斗狀態(tài)。高句麗國主征發(fā)士兵十五萬,幾乎召盡了所有成年男子,并強令新羅,百濟提供糧草和運輸軍隊,又從渤海等國借兵十萬,還聯(lián)系了倭國,借兵三萬。

  張軍急行軍之下,六月中旬便到了涿郡。

  “陛下,蕭湛將軍來報,各部兵馬已經(jīng)齊聚遼東郡,物資正在屯積!”劉丞琪道。

  張詢看了眼地圖,無奈道:“即將進入雨季,到時候道路泥濘,糧草運輸困難呀!”

  司馬諫道:“陛下,臣以為可以走海路運輸糧草!”

  “海路!”張詢仔細看了一下,點了點頭,道:“傳令下去,立刻征調(diào)大船運糧,在遼東沿海建立糧倉,儲備糧食!”

  “是!”

  “陛下,據(jù)說高句麗已經(jīng)征兵至二十萬,其境內(nèi)各城皆增加了守衛(wèi),打算死守!”

  “高句麗兵多,且處于守勢,又在本土作戰(zhàn),有民眾支持,這仗不太好打!”張詢感到有些棘手。

  “陛下,可先派出軍隊打探情況,甚至可以派出一支騎兵深入敵后,亂其陣角,削弱其實力!”司馬諫提出了建議。

  張詢看了一下地圖,道:“嗯,此計可行,不過,還是先到遼東郡再說吧,先傳令遼東各軍在邊界打探情況,等我大軍一到,再行動!”

  “是,陛下!”

  隨后,張軍從涿郡出發(fā),行軍半個月至遼東郡,剛到遼東郡,便下起了大雨,張軍只得全部駐城休養(yǎng)。

  同時,張軍的海上運糧船隊遭到了倭國船隊的襲擊,給張軍造成了不少的損失。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