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前夕,太上皇賓天的消息傳來,舉國哀悼,三日后,靈柩入城,護送靈柩的隊伍浩浩蕩蕩入了皇城,整個皇城掛起了白幡,文武百官攜家眷入宮吊唁。
百官家眷聚集于皇后的未央宮,皇貴妃換下了貴妃禮服,身著素衣坐在皇后下首聽皇后說些冠冕堂皇的話,皇后話語剛落,一個小宮女跑來附在賢妃耳邊說了些什么,賢妃嘴角剛揚起笑意時皇貴妃放下了手中的茶盞……
“近日本宮聽了一則陳年舊事覺得甚是有趣,說與各位聽聽,當初陛下還是太子時先帝為了平衡朝中關系,要給太子選一文一武出身的兩位良娣,這一文便選中了翰林院中張大人家的姑娘,結果那姑娘心有所屬,不想連累家人也不愿嫁與別人,竟半夜跑出家門要投河自盡,被家丁找回后性情大變,嫁與太子后成了如今的賢妃娘娘……”
在眾人詫異的目光中皇貴妃朝想要起身的賢妃抬了抬手,“賢妃娘娘莫急,還有更有趣的呢,本宮近日得知那施夷的四公主桑柔與張家姑娘長的極為相似,更巧的是在張家姑娘自殺的前半月左右這桑柔公主便消失了,賢妃娘娘,你說這桑柔公主去了哪兒呢?”
“啪”,在眾人還沒反應過來時賢妃手中的匕首已掉落在地,脖子上放著皇貴妃的短劍,在一瞬間的驚慌后賢妃倒也鎮(zhèn)定下來:“我不明白是哪里露出了破綻,我自認已經(jīng)將存在感降到了最低?!?p> “你確實隱藏的很好,可是知曉我懷孕后你有些急了,挑撥離間的太明顯。”
話音剛落,卻聽上首位置傳來一聲驚呼,皇后的貼身宮女將匕首橫在了皇后脖子前,皇貴妃眼中頓時凝重起來,施夷竟早就在宮中安插了棋子嗎,未央宮外的腳步聲越來越近了……
“所有人退去后殿!”被一系列變故驚呆了的眾人這才反應過來,跌跌撞撞往后殿跑去,只剩下皇貴妃和皇后的貼身宮女各自挾持著人對峙著。
很快一隊官兵包圍了未央宮,卻礙于眼前的場面不敢上前,四公主身后是施夷的兩大部落,四公主若出事,他們必反!
在雙方的對峙中,突然皇后猛的將婢女撞向旁邊的柱子,瞬間血染了一地,匕首也插進了皇后的胸口,皇貴妃卻沒時間管這些,這時候靈堂那處應該已經(jīng)尸橫遍地了,她要做的就是護住后殿的百官家眷。
未央宮處雙方繼續(xù)僵持著,而靈堂這處兵器交戈之聲已持續(xù)了兩個時辰,叛軍已經(jīng)攻進了靈堂,一路禁衛(wèi)軍將帝王和太子護在先帝靈柩前,與皇貴妃長的一模一樣的女子手持短劍護在帝王身前神情嚴肅。
忽的,一支利劍穿過禁衛(wèi)軍射向一旁強作鎮(zhèn)定的太子,千鈞一發(fā)之際一柄短劍挑開箭頭,一身黑衣的女子護在太子身前,禁衛(wèi)軍見狀通通往里靠了靠,將身后的人互的更緊。
眼見太陽即將落山,終于洛家長子洛長庭帶兵攻入皇城,生擒混入皇城的施夷大王子和與施夷勾結打開城門的王閣老等人。
帝王攜太子從禁衛(wèi)軍身后走出來看著站在面前不肯下跪的老人,嘆口氣讓禁衛(wèi)軍放開他:“你是開國元老,也是父皇最器重的老臣之一,當年追隨父皇征戰(zhàn)時痛失一子,身體落下固疾,父皇一直深感愧疚,從未苛待與你?!?p> 王閣老理了理亂掉的衣襟,想到了什么露出了苦笑,神情有些癲狂,“我當年也是心懷雄心壯志的,痛失長子,生死一線都從未退卻過,可是他姓楚的登基后做了什么?奪我兵權!禁止吾兒上陣立功!哈哈哈!你們楚家好一招過河拆橋??!”
“沒想到你竟如此猜測我”,眾人身后“死而復生”的先帝被貼身侍衛(wèi)推著來到人前,命雖保住了,一雙腿卻再也站不起來……
太上皇不顧滿臉震驚的眾人,徑直讓侍衛(wèi)推著到了王閣老面前:“對于你痛失長子一事我一直深感愧疚,不讓你幼子參軍是不想讓你以后長期處于擔驚受怕的日子,你也該享受一下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收你兵權是因為軍隊超出了京官府兵的配制,為免你落人口實,你兒孫有無軍工又如何呢?只要不犯大錯,我必會保王氏一族榮華富貴?!?p> 看著已經(jīng)呆住的王閣老,太上皇張了張嘴終究沒能再說出話來,示意侍衛(wèi)把自己推向后殿的方向,當眾哭出來可太丟臉了,良久,終于傳來太上皇無奈的聲音:“念你父子有開國之功,且此番也是受人蠱惑,你們一家老小回洛陽老家去吧。”
七日后,皇后出殯,謚號“嘉元”,同日,斬施夷部族四公主和大王子祭嘉元皇后在天之靈!
御書房內,當今帝王和洛大將軍相對而坐,下首坐著兩名一模一樣的女子,“洛將軍一路辛苦,這些年鎮(zhèn)守西北辛苦了?!?p> 洛長庭接過帝王遞過來的茶杯,說起來他也算皇上的救命恩人,“皇上有何打算不如直說,如今不在朝堂,不用繞彎子?!?p> 帝王笑了笑:“朕打算封洛將軍為英國公,長居京都,洛將軍先別拒絕”,帝王看了看下首一身黑衣的女子繼續(xù)道:“皇后在京都總要有娘家才行的,且?guī)熌咐夏甑门?,為了生下這姐妹二人丟了性命,總不能讓她們在京都孤苦無依,西北您也無需擔憂,子淵也已成家立業(yè),可以獨當一面了?!毕氲疆敵醺谧约荷砗笈艿牡沧驳男∑ê⑷缃褚咽擎?zhèn)守一方的少將軍,帝王心中又生出無限感慨。
洛將軍沉思良久,一口氣將茶水喝盡,同意了留在京都。
洛家一家忠義無雙,為了國朝安定,將雙生女兒作為暗衛(wèi)養(yǎng)育長大,護帝王安危(什么?是細作?沒有的事,皇上怎么可能承認自己把太上皇的布局攪亂了?),如今天下安定,特封洛家長女洛雙笙為皇后,洛家幼女洛玉寧為郡主,封號長樂,洛家長子洛長庭為英國公,長居京都。英國公長子洛子淵子承父業(yè)鎮(zhèn)守西北。
同時一道圣旨到了禮部尚書府,嘉元皇后寧死不屈,實乃可歌可泣,禮部尚書教導有方,封為衛(wèi)國公。
叛亂過后,京都城內百姓又如沒事兒人一般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聊八卦,如今京都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那長樂郡主追著衛(wèi)國公幼子滿京城跑的事兒,聽說宮變當日,衛(wèi)國公幼子一身白袍,手持紅纓槍一路殺進未央宮,長樂郡主一見便驚為天人。
聽了傳聞的長樂郡主吐出嘴里的瓜子殼撇了撇嘴,哪有一身白袍,明明渾身上下都染滿了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