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50的電子應用技術飛速發(fā)展,紙質類書箱文件已經(jīng)淡出了歷史長河。書籍被電子信息化,變成沒有情感和靈魂的代碼,儲存在網(wǎng)絡云盤中。
損毀、流失、腐朽成為書本必然的宿舍。
有那么一個人愛書如命,不斷的從世界各地收集著曾經(jīng)記錄了人類文明跌宕起伏的載體。
隨著收藏的書本越來越多,他干脆成立了一個私人書局,取名“蔚藍書局”。
中國是一個注重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國度,政府為藏書提供了免費場所,蔚藍書局變成了博物館。
2508年,人類與究極電子計算機奇點發(fā)動重啟之戰(zhàn)。
這一戰(zhàn)所有的電子設備被損毀,芯片高溫熔穿、生物儲存器維持系統(tǒng)癱瘓并不可逆的壞死。
有關于人類文明的主要載體化為廢墟,文明被強行中斷,科技的不可逆轉出現(xiàn)了斷層。
新世界擁有超前的理念、先進的技術,卻沒有了基礎理論和生產(chǎn)設備的支持。
因為所有基礎理論全部被寫成代碼存儲進了電子設備之中。
就好比你知飛機的飛行原理、組成部件、運行機制、操作方式,但你絕對造不出一架飛機。
因為組建飛機的所有零部件全是高度自動化的流水線的產(chǎn)物。
機身的合金如何生產(chǎn)?由那幾種金屬按什么配比熔合、什么溫度提煉冷卻?
電子元件如何生產(chǎn)?電控系統(tǒng)如何連接?調試?
自超級計算機誕生起后的兩百年,人類過度依賴人工智能的結果是完全進入了取代型服務階段,即所有能靠自動化生成的產(chǎn)品不人類絕不染指。
有了魚和菜譜,沒有鍋、碗、瓢、盆、刀、板,分不清柴米油鹽,魚還是魚它不會自己變成美食。
重啟年的人五谷不分,四體不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能望魚興嘆。
位于中國的“蔚藍書局”成為了世界上為數(shù)不多的文明長河中的星星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