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近謝過樵哥繼續(xù)上山,心中納悶不解,走了約一個時辰,果見前面開闊地上山崖阻路,分出兩條岔道。
道口各有一塊山石,上皆刻三清玉虛宮幾個大字,左邊石上字烏黑發(fā)亮,右邊石上字鮮紅如血,兩塊山石相對,似有爭雄之意!
李近頗覺有趣,面對兩塊大石啞然失笑,料想背后定有緣由,難不成道門競也如此爭鋒相對?百思不得其解,歇息片刻準備沿左側路上山,忽聽頭頂山崖上傳來打斗之聲。
抬頭一看,山崖上兩個十五六歲小道士正在斗劍,雙方你來我往,于山石間飛上躥下,如蜻蜒點水,似菜鳥互啄,殺的難分難解。
李近想該是同門師兄弟切磋武藝,看了一會兒又覺不像,兩道士頭扎逍遙巾,身穿黑色道袍,腿綁云襪,足蹬十方鞋,手中各持一把寶劍,不同處是寶劍劍穗一個黑,一個紅。
二人看去雖似同門,卻并無同門之誼,尤其持紅劍穗之道士,咬牙切齒,出招兇狠,恨不能一劍置對方于死地。
李近自幼讀圣賢書哪見過這場面,看的是心驚肉跳,瞠目結舌,只覺雙腿灌鉛般沉重,無法挪步了。
不多時見持黑劍穗之道士漸落下風,只有招架之功,并無還手之力,偏偏山石滑腳,一個沒站穩(wěn)又摔倒在地。
持紅劍穗道士一見大喜,搶步上前舉劍照那道士前胸即刺,清秋一驚,心差點跳出,暗呼這道士性命休矣!
誰知正當持紅劍穗道士得意時,那倒地的道士突然手一揚,自袖中飛出一物,頓時白色粉末彌漫四散。
持紅劍穗道士叫聲不好,待躲閃已灰頭土臉迷了雙眼,急轉身要走,卻慢了一步,那倒地的道士起身一劍,刺中他左肩。
持紅劍穗道士瞬間轉勝為敗,心有不甘卻也只能落荒而逃!臨走恨恨道:爾使詐,算你狠,咱走著瞧,下次加倍奉還!
持黑劍穗道士僥幸獲勝,心有余悸亦不敢追趕,撣去身上灰塵,收起劍縱身下山崖,沿左邊山路而去。
眼看快走遠,李近方回過神,忙追上去,邊追邊喊道:小神仙留步!小神仙留步!
那道士回轉身,見是個書生,這才放心,駐足等李近追來。
李近一路小跑,沒到小道士跟前,已氣喘吁吁,上氣不接下氣,待走近忙問道:小神仙可是要去三清玉虛宮?可是三清玉虛宮玄松子弟子?
小道士道:正是,公子不像本地人,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小道士看上去年歲不大卻很是沉穩(wěn)。
李近喘著氣道:我自江南富庶縣魚米鄉(xiāng)八山鎮(zhèn)桑梓村來,姓李名近,字得月,有幸偶遇三清玉虛宮青松子道長,道長修書一份薦我拜三清玉虛宮玄松子道長為師,不遠千里走了數(shù)月今日才上的山來。
道士道:公子千里而來誠心可鑒!只是公子來的不巧,家?guī)熃照]關修煉,教中事務皆托付于黃松子、白松子兩位師叔,速則一月,緩則三月才能出關,此去怕不能立即相見!
李近聽聞有些失望道:真乃不巧!真乃不巧!
道士笑道:公子不必著急,公子既然是青松子師叔引薦,可隨我來,先至三清玉虛宮住下,待家?guī)熼_關后再見不遲。
李近樂道:如此甚好,多謝多謝!煩請小神仙前面引路。
道士道:神仙不敢當,叫我清風,清風明月……
說到明月二字小道士嘆了口氣,欲言又止。李近不便多問,二人結伴繼續(xù)前行,走不多時,山路漸漸陡峭起來,腳下山石林立越走越險,兩邊懸崖萬丈望之目眩。
清風在前健步如飛,李近小心翼翼緊隨其后。繞了幾道彎,前面豁然開朗,瓊樓玉宇隱約云中,李近舒了一口氣,心想總算要到了。
又登上一座山崖,再往前時李近不由一愣,只見一條山梁橫亙眼前,長約七八丈,寬僅一二尺,山梁下深不可測。
清風踏上山梁,如履平地,走到中間回頭一看,李近尚在山梁邊猶豫徘徊,遲遲不敢上去。
清風笑道:公子不用怕,盡管上來,此山梁又名通仙橋,過了此橋就是仙界了。
李近哪里敢上去,只覺兩腿發(fā)抖,不聽使喚。
清風哈哈大笑道:公子走了千里,就差這一步了,莫怕,我來助你,盡管上來,莫要前功盡棄!
李近猶豫良久,終于心一橫戰(zhàn)戰(zhàn)兢兢踏上山梁,一步一停挪了半天,總算過了一半山梁,剩下一半再想往前卻無論如何是不能了。
此時兩腿重逾千斤,前不能前,退亦不能退,真是騎虎難下,進退兩難,望腳下萬丈深淵,由不得瑟瑟發(fā)抖,汗下如雨,心跳似狂。
清風早過了山梁,在那頭等候,見李近快撐不住了,忙跑上山梁,遞過手中劍鞘道:莫怕,莫怕!抓緊劍鞘,拉你過來。
李近如抓救命稻草般緊抓劍鞘終于過來,半響猶驚魂未定,拽著清風的劍鞘不放。
清風嘻笑道:公子放手,過來了,沒事了!恭賀公子步入仙界!
李近這才緩過神,長吁道:總算過來了,多虧了這把劍!
坐下休息片刻,李近站起身,看看清風劍上劍穗,忍不住問道:適才與你斗劍的是何人?怎么那般兇狠!
清風心情沉重道:說來話長,一言難盡,公子聽我慢慢道來,那道士喚作明月,我二人本是同一天入門的師兄弟,我長他一歲,被玄松子收為弟子,他則拜赤松子為師。
三清玉虛宮原本只一家,由玄松子、青松子、赤松子、黃松子、白松子五位道長共同執(zhí)掌,青松子師叔常年在外云游,所以實際只是玄松子、赤松子、黃松子、白松子四位。
教中諸事四位道長眾商群議倒也相安無事,一向其樂融融。十年前赤松子師叔煉功時走火入魔,迷了心竅,從此性情大變,常常無中生有,尋釁滋事,擾的眾多弟子無所適從。
玄松子、黃松子、白松子三位道長無奈,只得將赤松子師叔逐出玉虛宮,誰知赤松子師叔被逐后仍不思悔改,召集手下弟子另立門派,在山上另建一宮也取名三清玉虛宮,開鑿山路,廣收弟子。
玄松子、黃松子、白松子三位道長初時也未在意,任由他胡鬧,沒想到幾年后他那玉虛宮竟成了氣候,門下弟子眾多,一山不容二虎,兩派常為瑣事爭斗,互有死傷。
玄松子道長見長此以往不是個事,約赤松子至講經(jīng)臺理論,雙方化干戈為玉帛,劃分山界,相約管束各自門下弟子,互不相擾,并在岔路口另立一石,刻上紅字以示區(qū)別,從此三清玉虛宮分為兩派,一玄一赤。
開始雙方倒也遵守約定,安定了幾年,最近不知何故,赤松子門下又屢屢生事,見面每每以性命相搏,我等終念曾為同門,手下留情,因此總是吃虧。
玄松子道長無奈以花粉山石練就迷目散,分發(fā)每位弟子,以備危急時用,近日又打探到赤松子活動頻繁,四處請仙邀友,意圖不軌,為防不測,所以閉關修煉。
今日我出宮采芝,山崖上好不容易尋到一朵,摘下后正要離去,被明月看到,要奪我的靈芝,因此打斗起來。
貧道謹遵師囑,手下留情,那明月卻說——打死打傷自有我家?guī)煾笓?。出手兇狠,險些要了貧道性命。
適才情急之下,撒出迷目散,刺傷明月,這才僥幸逃脫,雖說事出有因,只是傷了昔日同門心實不安,想那赤松子也絕不會善罷甘休,定會上門興師問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