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仙俠

論如何經營好一個門派

第十一章 大比(三)

論如何經營好一個門派 黃昏后黎明 2150 2020-12-23 22:16:30

  第二日,朝陽未起雄雞未啼時,便有不少弟子帶著厚厚的長文與米漿到了文比結界處,飛到自己選題所在區(qū)域。

  這個區(qū)域不是一開始就有的,只是經過幾次大比后弟子們發(fā)現(xiàn)散亂貼文有些麻煩,遂分作民生,術法,論道三區(qū)。后來又各自精細劃分,如民生分作造器、司農、普文等方面,術法則分八正、百小、雜家等科,論道也按照所修道系分作了道系、佛系、奉神、求信以及其他修行途徑劃分小區(qū)。

  會如此之早便來的大多是民生司農區(qū)的弟子,農事貪時,因而司農區(qū)的以及其他信奉人本之道的弟子一般是最早起的。通常宗門都是只悟一道的,但承法門祖師崔輕水思想根源來自于異界百家,又將其融合統(tǒng)籌,因而脫胎出了一些如人本之類的道脈,也有分宗出去的,但都會奉承法門為上宗。

  無為之道的包容性是出了名了,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崔輕水那樣了清關節(jié),理會如有所為而有所不為的道理,所以像人本這樣粗看與無為有極大沖突的派系便分割了出來。因為民生區(qū)的存在,不少勝水內國朝的官員都不遠千里前來參觀,回去以后便廣立生祠,大大壯大了承法門求信一系的弟子數(shù)量。

  這些司農弟子們互相打了個招呼,貼好了文章,就三五相約著一同去吃個早飯,然后便回去侍弄各自田中的作物。因為云松聽崔輕水抱怨過有弟子因有事耽擱,不能好好參與文比,所以安排了人手等到文比結束后摘下各弟子文章與留白,將文章與他人感悟刻印成冊,所以這些弟子們并不擔心會無法觀摩到他人感悟。

  其實這一點崔輕水也有想到,所以一開始的承法門文比是不限時間的。但司農弟子一到農忙便是十天半個月都難有空時,還因作物種類不同農忙時刻也有所區(qū)別,加上其他弟子也會出現(xiàn)有急事要離門許久的情況,總不能因此而開放如此之久的文比吧?

  因此文比又變成了武比過后第二日起,五日后不可在貼新文章,且文章貼上去后,于下次大比前夕再收回,因為結界存在也不用擔心會損壞??墒切奘啃逕捠菚r常會潛修閉關的,沒法選擇開始與結束的時間,因此還是會有人錯過觀看他人文章,崔輕水便因此煩惱,云松便很懂的派人刻印大比文章,按小區(qū)分冊,從此后承法文比便變成了武比后第二日起,五日后收回文章結束。

  再后來有人聽到昌國負責出書了,便央求云松公開售賣,征得了所有承法弟子同意后,某某界文比錄便成了凡俗界大熱的書籍,廣銷八洲兩境。承法門名聲大盛,卻是其他宗門能否效仿承法門的路子,一來他們沒有如此之多的支脈,二來也沒有承法門這種將道術法綱公開的氣度,因此再難出現(xiàn)一個如此興盛的宗門。

  等到天蒙蒙亮時,場上的人便多了許多,比起武比要熱鬧不少,時不時可以看見一名修士風塵仆仆的趕來,參加這場修行階的盛事。辰時早朝過后,昌國的官員們最先抵達現(xiàn)場,生澀的踩著劍,晃晃悠悠的飛起來直奔民生區(qū)域。

  這個時候差不過整個文比的氣氛便被炒起來了,人們大多三五相邀的流連在一塊塊石板當中,遇到感興趣的便抽出身上法筆,在下面的留白處點評幾句。若是碰到孤身一人又拿著本子又記又畫的,基本上都是各國官員,以昌國最多,往返在司農造器兩區(qū),普文卻冷清不少。

  石板的排列是呈弧形的,但除卻最頂端的二十四塊石板外,剩余石板相互之間并沒有高低之分。頂上的石板也未分區(qū),文比進行四日后,擇取部分最為出彩的作品,置于頂上石板處,便算是文比的排名了。

  午間飯點過后,崔輕水才姍姍抵達結界,拿著一篇告示貼在最頂端的石板上。

  因為時間太久,對于前世的記憶崔輕水能回想起的所剩無多,偶爾會在不經意間想起某件不大不小的瑣事,若是沒用筆及時記下,不一會兒又忘的干干凈凈了。

  就在不久前,崔輕水又突發(fā)奇想——將文比結界永久開放,且不僅是承法弟子,所有人都可以把文章發(fā)布于此。因為文比將至,崔輕水便延緩至今日才發(fā)布此事,也借著這段時間又練了些小物件。

  告示的頂端簡潔明了的寫了文比結界開放的事宜,下面又寫著一個類似于探天鏡的基礎法器煉制方式。這個法器的外形也是如同鏡子一般,能夠變幻大小,鏡子的作用只有一個:注入些許靈力便能瀏覽石板上的文章,哪怕是初入仙途的練氣修士也能夠啟動。

  這是崔輕水仿照某個記不得名字的網站所做的,至于到最后結果會如何,只能說順其自然了。只是若開放,那文比豈不是沒有意義了?倒也不然,頂上的二十三石板依舊只有文比獲勝的選手可以張貼自己的文章,后面文比對象的范疇應該會漸漸擴大到整個凡俗界,可能會更加興盛也說不定。

  不少人看過頂上文章后,面露喜色。受承法門的影響,很多修士不太敝帚自珍,愿意公開自己的感悟,可是卻找不到地方發(fā)布。尤其是那些修習了人本之道而未加入承法門的野修,最需要與人互通有無,可承法門能容納的弟子不多,修行之法卻廣為流傳,這才出現(xiàn)了許多無師無派的野修。

  以前只能等待十年一次的承法文比開啟,這才能去觀摩他人作品,偶有碰到術法道途相似的,評價一二,但能得到的啟發(fā)都是有限的。如今能夠貼上自身感悟,獲得針對性薄弱之處的犀利點評,自然欣喜不已。

  詢問過崔輕水后,許多人當場找人借來紙筆,寫下苦修多年感悟,貼在對應區(qū)域石板上,笑語盈盈的等待著觀看評論。還有一個頗有天賦者,當場練出了被他取名文比鏡的小鏡,還想辦法添加了能夠直接通過法器在石板上銘刻文章的方式。

  這個方式經過商討后,一群人覺得頗為可行,便交給崔坤驗證,經過試驗以后,不到半天時間文比鏡便改進了一次。那位改良了文比鏡的修士也在同日收到邀請,于昌國內任職,專門負責普文與利民法器方面的工作。

黃昏后黎明

感謝各位客官的推薦票,近來感冒了一直在休息,碼字速度很慢,讓大家久等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