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回到明朝當作家

第四十六章 受制于人

回到明朝當作家 征岳 1995 2021-01-12 22:30:52

  沒過多久,就傳來王德被昌平縣府抓住的消息。不但被押在府里關(guān)了好幾天,還罰了一大筆錢。老頭落得灰頭土臉的,再也不敢為難張牘了。張牘便干脆派人去京城租了個屋子,直接開起了齊文閣的分號。

  作為交換條件,知縣也派人送來了自己寫的文章要求刊登。張牘剛看完第一遍,就驚得叫出聲來。原來那文章名為《論江南書商之賦》,先是描繪了江南書商的富裕情況,又說本朝自太祖以來,免除書籍稅,實在令朝廷失去了大筆收入,如今遼東戰(zhàn)事緊急,正是用錢之際,建議朝廷對書商征稅。

  張牘萬萬沒想到,自己才剛答應(yīng)知縣,就立刻引狼入室了。

  這篇文章發(fā)了,若果真被京城的某位官員看到,順手推動朝廷征稅,自己身為書商無疑是受害者,可要是不發(fā),那知縣必會設(shè)法為難,他的這份雜志恐怕也辦不下去了。

  果然依附于官僚的下場,就是隨時被他們當成政績的犧牲品,張牘有點后悔當初接受知縣的“好意”了。

  “這可真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睆垹τ裆彵г沟馈?p>  玉蓮認真地讀完了文章,想了一會,不以為然地說:“這不正是你想要的結(jié)果嗎?”

  “我怎么會想要給朝廷交稅呢?誰不知道稅錢都落到那群貪官手里了?!睆垹┯X得很奇怪,玉蓮竟然對他一點都不同情。

  “你自己才剛寫文章說,號召全體國人為保衛(wèi)大明戰(zhàn)至一兵一卒,怎么?現(xiàn)在只是叫你交點稅,你就不愿意了?”玉蓮說著,臉上露出嘲諷的笑容,“還以為張公子多么忠君愛國呢?原來也是個紙上英雄?!?p>  張牘被她一番話批得啞口無言,臉上一陣陣發(fā)熱,想起后世的那些鍵盤俠來,原來大家都是唱愛國高調(diào)容易,真要自己割肉,還是舍不得啊!

  無可奈何之下,只得原樣刊登了知縣的文章,等到第五期《金陵紀評》一出街,果然麻煩就上門了。

  南京的書商群情激憤,天天有人跑來齊文閣指責(zé)張牘,說他為了討好朝廷出賣同行,連原來合作的書販也炸了鍋,威脅要停止在齊文閣和秦家書坊進貨。張牘雖然百般解釋,但同行們依然不依不饒,直把他罵成了行業(yè)敗類,阿諛小人。

  玉蓮看他每天悶悶不樂的樣子,便借著送飯的機會,給他出了個主意。

  “你在下一期寫一篇文章,反對知縣的意見,讓同行們瞧瞧!”

  張牘苦著臉,搖頭道:“那篇文章的要害不在于意見是什么,而是提醒了朝廷,江南書商都賺了大錢,還不必交稅。朝廷現(xiàn)在正缺錢,一定會來收的。”說完,又嘆了口氣道:“我這會可是徹底成了公敵,只能投靠朝廷了?!?p>  玉蓮也有些黯然,不知該說什么,只是默默地從食盒里取出一碟碟菜,擺到桌子上,再擺好碗筷。這時,張牘突然抓住她的手,兩眼定定地看著她,一臉憂郁的表情,“書珍,還記得你說過的話嗎?你說無論我做什么,你都甘苦相隨。如果,如果......”說到后來,他有些說不下去了。

  “如果什么?”玉蓮翻過手掌,緊緊握住他的手,微笑著說:“我說過的話,自然是真的?!?p>  “如果我變成一個壞人呢?”張牘低著頭,緩緩說道。

  玉蓮的身子震了一下,臉上笑容盡失,用迷惑的眼神看著他,“你在救世,這是好事??!怎么會變壞人?”

  “為善的目的,有時候,也許不得不用作惡的手段。”張牘一邊說,一邊把目光轉(zhuǎn)移到正在寫的稿子上,“文字,有的時候比刀還鋒利,能殺人于無形,我很怕有一天,我也成為這握著屠刀的人。那時,你還會在我身邊嗎?”

  “當然,”玉蓮恢復(fù)了笑容,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我發(fā)過誓,會永遠在你身邊。如果你真成了大壞人,我就先殺了你,然后再自殺?!?p>  張牘被她的神情逗笑了,伸手把她摟過來,“死之前跟你做了一世夫妻,我也算死得其所了。”

  知縣看來對張牘的態(tài)度很滿意,很快又給他送來兩篇文章,一篇還是談如何征稅的。這次他把目標對準了戲班,稱他們登臺演戲收入很高,應(yīng)該按演出場次收稅。第二篇和張牘之前寫的文章一樣,大講本朝初創(chuàng)時太祖如何拯救萬民于水火,又如何懲治貪官,愛護百姓的故事,相比張牘的文章,這篇的新意在于,把本朝許多問題都歸結(jié)于閹黨的作亂,最后還建議朝廷繼續(xù)追查閹黨余孽,以順萬民之意。

  張牘直看得冷汗直冒,這兩篇文章簡直就是給他招黑的。第一篇讓他成為江南文藝界的公敵,第二篇,顯然是沖著某些當朝官員來的,這不是要陷他于黨爭嗎?

  他再也坐不住了,心里想著,必須得想個辦法擺脫知縣的強迫。

  這時已到了五月,終于傳來皇太極退出關(guān)內(nèi)的消息。這個就快被江南人遺忘的事件又在茶館酒肆間引起了討論熱潮,說者滿面紅光,聽者撫掌大笑,一派狂歡的氣氛,大家一面鄙視著女真人的不自量力,一面也添油加醋地吹噓大明軍隊如何英勇無敵,打得敵人聞風(fēng)喪膽,全然忘記了僅僅三個月前,皇太極險些攻破京城的慘淡局面。不過,他們倒沒忘了袁崇煥,這個如今被關(guān)押了六個月的前兵部尚書,現(xiàn)在已是人人唾罵的敗類和叛徒。

  “就該剮了這奸賊,人人分食之?!痹S多人慷慨激昂地說。

  關(guān)于袁崇煥是否冤枉的爭論,是后世互聯(lián)網(wǎng)上非常熱門的話題。張牘也看過不少,如今自己親歷這段歷史,也還是看不透。明朝黨爭激烈,朝廷官員的話幾乎全無可信度,袁是被奸臣陷害,還是敵人反間,亦或真有罪過,連幾百年后的歷史學(xué)家都說不清,更遑論如今一介平民的他。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