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只是惠及一年兩年是小慈悲,如果百年千年呢?流沙河已在此肆虐了有多少年,只怕大師要比長生更清楚吧。”
沙僧聽了這話,也說不出什么來了,他本就不是一個能言善辯之人。
“小道我一路從南贍部洲,順著羅漢你們師徒取經的路線云游至此。
這一路上,小道我聽到了無數(shù)你們當年的傳說,也看到了百年之后,這一路上所發(fā)生的變化?!遍L生一邊說,一邊小心觀察沙僧的表情,見他喜歡聽別人夸他們當年的功績,心里便有了點底,繼續(xù)侃侃而談,“說實話,若不是你們百年前取經時,一路斬妖除魔,造福地方,長生萬難平安到達此處。”
沙僧點了點頭,這也是他平生最為自得的一件事了。
長生繼續(xù)說道:“可是大師卻不知,在長生看來,你們這取經之行,真正算得上大慈悲的,也只是這一路的降妖除魔罷了。”
沙僧一聽,這話好沒道理,這小道士簡直就是把他們的取經行為,給完全否定了。
他怒道:“你可知道,我們取回的三藏真經,能教化多少百姓行善?
此行在三界中無不稱贊為大善之舉,偏偏只有你這個小道士說這是小善。
哼!你太偏激了,取經才是慈悲,降妖只是隨手而為罷了?!?p> 羅漢怒目,威勢逼人,但是長生已看出他并沒有生出殺心,只是想說服自己罷了。
說明剛才一通亂侃,效果還不錯,至少讓他的注意力,不再集中在自己煉化流沙河一事上了。
長生繼續(xù)說道:“長生知道大師你聽了會不悅,可是長生仍是要說。
大師可知你們從東土大唐歷經種種磨難,真的從靈山取了三藏真經回去嗎?”
長生見沙僧已經開始點頭,準備說話,他沒給他開口的機會,接著說道:
“貧道怎么聽說你們只從靈山取回五千零四十八卷真經?
難道三藏之數(shù),不是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嗎?
大師覺得,只一這藏真經,又能教化多少百姓行善?
大師可知,南贍部洲在這百年之間,又發(fā)生了多大的變化呢?
大師可知,你們西行之路所經之地在這百年之間,又發(fā)生了多少變化呢?
所以貧道認為,大師你們師兄弟取經之心可稱為大善,但取經之舉么,現(xiàn)在來看只能算得上是小善,以后么,說不準連小善都算不得了。
當然此事貧道說了不算,羅漢你不妨再順著這一路走上一遭,看上一看,自會明白?!?p> 沙僧沉默不語,當年取回了多少卷真經,他比誰都更清楚,只是他從來沒有從數(shù)量上來想過這個問題。
再加上他自修成正果后,日日在靈山精研佛法,又哪里會知道外面發(fā)生了多少變化?
他眉頭緊皺,想靜下來好好想明白這些。
可是習慣詭辯的長生,又怎么會輕易地讓他反應過來呢?
“這百年里,東土大唐的寺院的確是多了許多,信佛之人也的確是多了許多,向善之人也的確是比以前多了許多?!?p> 沙僧聽后大喜,這不就是他們取經的目的嗎?宣揚佛法,勸人向善。
長生又道:“可是這些寺院的佛門弟子呢?在這百年間,他們沒有一心宣揚佛法,勸人向善,而是忙著與民爭利,忙著霸占田產、魚肉鄉(xiāng)里。
羅漢你若是有暇,可以去各地的寺院內查探一番,去看看是不是很多寺院都富甲一方,去看看那些真正信佛向善的百姓,是否變得更加貧苦。
而真正一心為善的和尚是比以前要多,還是要少?
當然,大師你可以說,這些佛門敗類都是癬疥之疾,只要去除了就好了。
可是大師你有沒有想過,你們取回的這一藏真經,連佛寺中的僧侶都無法讓他們向善,大師你又能指望它們能在教化百姓中,發(fā)揮多大的作用呢?
若是一直如此,再過百年,千年,大師還敢說你們當年取經之事就是大善嗎?”
沙僧沉默不語,佛門亂相,他并非完全不知,就算以前他們沒取經之前,這些事也不少見。只是他現(xiàn)在被長生繞進去了。
“依小道之見,大慈悲更應該是實實在在地去做每件善事。
哪怕一年只惠及一人,百年,千年,萬年之后呢?
小善也會成為大善,而不是指望幾卷經書來勸人向善!”
長生的這種說辭,可以說是詭辯,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當然他也就是欺負欺負沙僧不善言辭,若此刻面對的是能言善辯的唐僧,
他要敢說跟他說這些,只怕現(xiàn)在已經反被唐僧給勸得皈依佛門了。
總的來說,效果還行,至少長生感覺自己的小命已經保住了。
其實就是轉移話題嘛。把沙僧的注意力轉到兩人對取經之舉的理解上去,就算自己胡說八道,沒辦法說服他,那也沒有關系,只是理念之爭罷了。
佛門的辯經,不也是經常爭論這類問題的嗎?
這樣沙僧便不會再去計較,長生煉化流沙河的事情了。
沙僧眉頭越皺越緊,干脆眼睛也閉上了,表情有些掙扎,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這讓長生開始害怕起來,不會是自己剛才用力過猛,讓他惱羞成怒了吧。
過了許久,沙僧好像有所頓悟,盤腿坐在河邊,閉上眼睛,表情變得舒緩了起來,身上也開始有金光閃動。
長生現(xiàn)在是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呆了一會,他實在是餓得受不了了,便決定先去解決一下溫飽問題再說。
等長生吃完東西回到流沙河邊的時候,沙僧已經醒了,他面帶喜色,身上的金光明顯比剛才更亮了一些,看樣子似乎收獲不小。
他好像想通了一些問題,一見到長生回來,便迫不及待地開口說道:“小道士,佛門弟子中出現(xiàn)了一些害群之馬,那就想辦法去鏟除這些敗類便可以了。
并不是我們取來的經文有問題,也不是我們取經之舉有問題?!?p> 長生點頭道:“理是這個理,只是大師你可曾想過,這其中的難度,只怕會比你們當年歷經千辛萬苦求取真經,還要難上百倍千倍不止。
難道這些事情,佛祖不知道?那些菩薩也不知道嗎?
這明明是天大的善舉,大師你見到哪位菩薩,哪位佛陀親自去做這件事了?
是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還是南無旃檀光佛(唐僧果位)?”
長眠的魚
一藏之數(shù)在《西游記》中被反復強調,一藏之數(shù)是多少呢?5048。究竟有什么意義沒有? 比如豬八戒的九齒釘鈀,沙僧的降妖寶杖。很有意思的是,他們兩個兵器的重量均是5048斤,均吻合一藏之數(shù)。唯有悟空的兵器金箍棒是13500斤,接近三藏之數(shù)15144。 師徒幾人最后取的經卷也正是一藏之數(shù)5048卷。并且取經的時間亦須一藏之數(shù)。當觀音菩薩報告佛祖唐僧師徒們取經到達靈山歷經整整14年,行程108000里,共5040日,還差8日合一藏之數(shù)時,便吩咐八大金剛說:“汝等快使神威,駕送圣僧回東,把真經傳留,即引圣僧西回,須在八日之內,以完一藏之數(shù),勿得遲違?!? 14年5040日是按佛歷計算的,佛歷一年是按360日計算。360度亦是一圓周角,既具圓滿意,又具無量釋放意。14是兩個7組成,7是女性、母性生命節(jié)律的密碼數(shù)字,男性則是8?!饵S帝內經》有“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也就是說,女性14歲就具生命的生育能力。 新人新書,求推薦,求收藏,求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