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云游秦嶺

黃帝陵祭祖

云游秦嶺 素心手絹 2827 2020-12-02 09:15:58

  身處炎黃始祖之地,我沒能有幸參見黃帝陵的祭祀活動,身為遺憾。他日一定拜祭黃陵,以盡華夏兒女之孝。

  黃帝陵相傳是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園,它位于SX省黃陵縣城北的橋山頂上。黃帝是我國原始社會末期一位偉大的部落首領(lǐng),是開創(chuàng)中華民族文明的祖先。黃帝陵被視為華夏子孫尋根祭祖之地。每年的清明和重陽當(dāng)?shù)匕傩斩紩园l(fā)地到黃帝陵祭祀黃帝。九九重陽節(jié),傳說中軒轅黃帝乘龍升天的日子。

  祭奠軒轅黃帝活動分為公祭和民祭兩種。2004年清明節(jié)黃帝陵公祭升格為國家級最高祭祀大典,民間祭祀活動也隨之升溫。大祭祖開始按照古代祭祀黃帝陵的禮儀進行,并在新建立的容納萬人的宏偉大殿和宏偉廣場進行祭祀,啟用天子等級的青銅祭器,大型祭祀樂舞,朗誦《軒轅黃帝頌》。

  古柏千叢迎赤子,心香一燭祭軒轅。清明這天,鑼鼓震撼,暖風(fēng)徐徐,SX省領(lǐng)導(dǎo),來自海內(nèi)外的港澳臺僑胞,各界名人聚集一起祭奠我們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典禮從上午9點50分開始,取“九五至尊、至高無上”之意。共七項議程:全體肅立、擊鼓鳴鐘、敬獻花籃、恭讀祭文、向黃帝像行三鞠躬禮、樂舞告祭和瞻仰祭拜大典、拜祭黃帝陵。祭祀廣場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有警察維持秩序。

  背景資料

  軒轅黃帝

  黃帝是傳說中上古帝王軒轅氏的稱號。姓公孫,生于軒轅之丘,故稱為軒轅氏。據(jù)傳他出生幾十天就會說話,少年時思維敏捷,青年時敦厚能干,成年后聰明堅毅。據(jù)《史記》載,黃帝處于神農(nóng)氏世衰之時,在部落間戰(zhàn)爭紛起之時,黃帝以其非凡的才華,率領(lǐng)部族,興起于姬水。后來,在那亂世中,凡有不順者,黃帝就從而征之,統(tǒng)一了黃河流域的大片土地,從而促進了各部族之間的進一步融合。

  黃帝在位時間很久,國勢強盛,政治安定,文化進步,有許多發(fā)明和制作,如文字、音樂、歷數(shù)、宮室、舟車、衣裳和指南車等。相傳堯、舜、禹、湯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黃帝被奉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說時代,黃帝就是中國傳說時代的一位代表人物,人們在他的身上集中了古人的各種優(yōu)點,諸多創(chuàng)造,他帶領(lǐng)中華文明從野蠻向文明發(fā)展,從而將他奉為人文始祖。根據(jù)《二十五史新篇》:黃帝可能實有其人,是父系氏族時期中原地區(qū)的一位部落聯(lián)盟長。他通過戰(zhàn)爭,使中原各部落實現(xiàn)了聯(lián)合,并做了許多好事,因而在古人的口傳歷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公祭黃帝陵

  祭祀軒轅黃帝陵,為我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祭祀大典,旨在新睦九族,和合萬邦,消弭戰(zhàn)禍,趨于大同。中華民族對軒轅黃帝的祭祀,溯源甚遠,見諸史料,當(dāng)推春秋,而馳抵橋山黃帝陵祭祀者,蓋肇端于魏晉,主唐大歷年間欽定。嗣后千百年來,橋山之巔,沮水河畔,這里終年香煙繚繞,燭光明滅,鼓聲簫韻,不絕于耳,千百年來,不論是皇親貴族,朝廷重臣,還是江湖游客,草澤布衣;不論顯達富貴,抑或困頓寒微,無論海內(nèi)裔子,還是城外僑胞,民不論漢滿回蒙,孫中山祭文,毛澤東祭文及政見異同,都無一例外地登臨政祭前,虔誠備至,以期捐棄前嫌,共御外侮,強我民族,興我中華。

  公祭黃帝陵,它是以官方名義組織有嚴格規(guī)模,等級和儀式的大型祭祀活動。民間祭祀時間大致在重陽節(jié)和清明節(jié)期間。

  2004甲申年清明中華大祭祖祭文

  維公元二○○四年四月四日,歲在甲申,節(jié)屆清明。麗日中天,惠風(fēng)融融。中華兒女,炎黃子孫,會聚橋山之麓,沮水之濱,謹以鮮花雅樂,聊表至誠之心。恭祭我人文初祖軒轅黃帝曰:

  赫赫吾祖,功德何?。〗ㄔ鞂m室,福我百姓。樹藝五谷,濟我蒼生。服牛乘馬,披山道通。法乾坤以正衣裳,造書契而立五行。賓服諸侯,九州一統(tǒng)。廣施教化,四海同宗。創(chuàng)千秋之偉業(yè),啟萬世之文明。周秦以降,爰至近世,仁人志士,民族精英,惟大業(yè)是勤,惟祖德是崇。為國家康泰,為民族振興,秉承祖訓(xùn),至誠至忠。凝聚民族智慧,屢建曠世豐功。巍巍中華,龍脈永承!

  世紀更新,中華振興。堅持改革,五千年輝煌史冊,譜寫新聲。對外開放,九萬里錦繡江山,再振雄風(fēng)。發(fā)展經(jīng)濟,東南鵬舉。再造秀美,西部鳳鳴。煥發(fā)生機,東北龍騰。以德治國,民安國寧。以人為本,人和政通??平膛d國,“神舟”遨游太空。且喜港澳珠還,紫荊蓮花并榮;方期寶島璧合,一統(tǒng)福祚永寧。

  煌煌中華,自立自強。民族復(fù)興,神人共襄。仰吾祖之英靈,致兆民于阜康。

  大禮告成,伏惟尚饗。

  祭黃帝陵文:

  維千禧之年,艷陽高照天清地明之月,眾海內(nèi)外炎黃之子孫從五洲四洋,自東西南北;攜寰球盛名之佳釀,捧名山圣地之香茗,采三山之香卉為坊,收九嶺之惠草結(jié)環(huán),置三山五岳為壇,以黃河長江為幡,凈心頓首、誠信跪拜,茲頌數(shù)千年中華英杰之忠信德賢昭告于炎、黃二帝之靈前曰:

  自盤古初開混沌,女媧煉石補天,五千年中華文明始于黃河之域,源有炎帝神龍諦造仰韶文化之精典,流有黃帝軒轅開紅山文化之先河,文象物態(tài)之形,語擬自然之音,畫描萬物之靈,音詠四季之情。統(tǒng)正義之師滅邪惡之勢,率勤勞之民司天地農(nóng)耕。排尊、卑之第次,統(tǒng)天、地之歷法,立人倫之準繩,定家國之法度,劈山開道,引水造田,天下雨順風(fēng)調(diào),人民樂業(yè)安居。

  三皇五帝奠中華民族之基業(yè),秦皇漢武定神州大地之乾坤。五千年風(fēng)雨中華圣地,九萬里神州人杰地靈。堯舜以身立德,伯夷因忠舍命。為天下大治,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因紂王殘暴,武王興師九戰(zhàn)沙場而除虐。靈龜獻河圖而悟天地之變化,文王演易經(jīng)而識人寰之興衰。六經(jīng)首奠中華文化于智慧之基石,八卦東傳啟萬國思想于蒙昧之深淵。春秋因道義而爭霸,戰(zhàn)國以得人而稱雄。老子五千言慧典釋道德之精義,孔子數(shù)十年修春秋創(chuàng)儒家之學(xué)說。萌儒、道、墨、法,諸子創(chuàng)百家之言,攬權(quán)、法、術(shù)、勢,秦皇遂一統(tǒng)中華。高主因賢德而創(chuàng)漢室,霸王由剛愎而敗于烏江。三國紛爭于亂世,英雄多起于綠林,諸葛之智慧為歷史留下典范,孟德之德才輔時代之華章。貞觀之治立大唐風(fēng)范,安石變法倡富國強兵??v覽歷代之興衰,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遼金元明,前清后清,國強邦興總因君賢吏廉,國泰民安常是崇武尚賢,朝代之更替緣于宮庭、法度之腐朽,江山之易改同為奸佞、賢良之不分。民為道之根本,得道多助,君為水上之舟,失道寡助。雖代朝之更替猶操漢時之語,隨人神之變遷仍唱秦時之音。

  鳴呼!神州因朝綱之腐敗而漸衰于晚清,列強為貪婪之欲而侵我中華,辛亥革命順歷史之趨勢,軍閥割劇逆時代之潮流,喪權(quán)辱國之條約將中國推向殖民地之邊緣,五四愛國之運動給國人希望之曙光。國賊造內(nèi)亂而使民不聊生,倭寇侵國土而將生靈涂炭,內(nèi)憂外患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山河破碎國家瀕于即將崩潰之際。

  意嘻!雄獅蘇醒于十月革命之炮聲,鳳凰涅磐于帝國列強之大火。兩萬五千里長征中華兒男共赴國難,太行山銅墻鐵壁英雄勇士矗立神州。民族有隙仍倡國土之一統(tǒng),外夷入侵亦共興正義之雄師。毛澤東揮手挽歷史之狂瀾,雄獅重新屹立于東方,鄧小平指點繪未來之蘭圖,中華再度輝煌于世界。各族人民同德同心共繼祖宗之遺志,炎黃子孫團結(jié)奮進齊建大同之理想。固鄉(xiāng)音有別而共為中華之兒男,雖民族有異而終是炎黃之子孫。

  嗟夫!炎黃二帝創(chuàng)五千年中華璀璨之文化不滅,數(shù)億萬同胞建九萬里神州高尚之精神永存。

  伏維,尚饗。

  2005清明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