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臺舞獅是正安地域仡佬族的一種傳統(tǒng)習(xí)俗,仡家人慶的在春節(jié)或重大喜日子都要舞獅助興。獅子為百獸之尊,形象雄偉俊武,被譽為百獸之王,給人以威嚴(yán)、勇猛之感。人們將它當(dāng)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認為它能驅(qū)邪鎮(zhèn)妖、保佑人畜平安。因此,正安民間對舞獅有親切感,把它當(dāng)成威勇與吉祥的象征,并希望用獅子威猛的形象驅(qū)魔趕邪,取獅子威嚴(yán)以鎮(zhèn)壓或以示威武的神韻,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高臺舞獅的主要道具有巴三(孫猴子)一個、大頭和尚(笑咪和尚)一個、金獅子一頭。扎獅子頭是用篾條做骨架,用皮紙裱糊而成,再用油漆彩繪,獅子眼睛能翻覆,大嘴可啟合。獅身是用七層紅布搭頸莊,皮毛用棕麻染色縫制,飾以絡(luò)纓、銅鈴,造型極華麗講就。大頭和尚制作時需先用泥巴揉一個和尚頭像,再用皮紙一層層地裱糊上去,最后去掉泥巴著色彩繪即成。巴三面具是用皮子,按照猴子的面像縫制而成。另外,還要扎四方獅燈兩個,獅燈上四方依次書寫?yīng){燈恭賀。另配有鑼鼓響器一套,用于開道和表演時打節(jié)奏造聲勢。獅子扎好后,要備齊刀頭禮信(四方豬肉一塊、豆腐一塊、酒一壺和菜刀一把,香燭錢紙等),選一個吉利的日子,先請道士先生開光,先請示菩薩和各路神仙知曉,保佑本獅子班獅燈靈念。開光以后要擺好獅子,每天要供奉香燭錢紙、凈水,一直到請出來耍獅子(不耍時也要天天供奉),這樣耍獅子才靈念。耍獅子時,飾大頭和尚的要穿戴和尚衣褲,巴三身穿紅黃搭配的孫悟空行頭,耍獅子的兩人只穿彩褲。
耍獅子時少則七、八人,多則十余人,耍獅子是由兩個人裝扮,一人在前舉獅頭,一人伏于身后舞獅尾。另有一人飾手執(zhí)文刷的大頭和尚,一人飾手執(zhí)金箍棒的巴三,依照鑼鼓的節(jié)奏玩耍,逗引獅子做出各種動作。耍獅子地面上時是在鑼鼓隊的節(jié)奏指揮下,表演獅子的搔癢、抖毛、舔毛等動作等都是那樣惟妙惟肖,逗人喜愛,只要這一班人配合得當(dāng),技巧難度越大越是好看。又要表演騰翻、撲跌、跳躍、登高、朝拜等技巧。還要耍過火橋、鉆火圈的節(jié)目,最后有高臺耍獅。
高臺耍獅子就是用八仙桌一張張疊起來,由巴三先一層層地先上搭好的桌子玩耍,再由大頭和尚逗引著獅子爬上桌子去表演。高臺耍獅子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用十二張桌子疊成塔形,耍獅人圍繞搭好的桌子從下至上,從上至下地表演,另一種是用十二張桌子單桌疊起(最上面是一張桌子翻轉(zhuǎn)的四條腿向上)玩高臺耍獅,也是高臺舞獅最難、最危險、最刺激的民間藝術(shù)。高臺耍獅的玩法是:人們先要一張張疊好桌子(從地面起每張桌子腳下就要用草紙墊在下面,防止桌子打滑確保安全),就由巴三和大頭和尚出面表演第一趟,表演內(nèi)容有螃蟹夾豌豆、癩爬狗拖煙盒、耍猴拳、溜絲、打鷂子翻茬、立走走樁、翻跟斗、翻倒踢等等,待二人這一趟過場把子扯過,耍獅子的二人已經(jīng)休息好了。同時,通過他們二人的表演,又把觀看的人些招呼開了,給耍高臺獅子表演讓出場地。然后,巴三和大頭和尚開始上桌子表演,二人先要將四根高板凳(有時是六根)從底下一層層地掛上去;這時,表演的主角是巴三,通過掛板凳二人在桌凳之間見機行事,逐一展示巴三的功夫,以驚險奇特博得觀眾的掌聲與喝彩。只要巴三玩得好,有人會打家關(guān)(就是有錢人給賞錢,激勵巴三在桌子頂上再玩新的動作),待到巴三玩得筋疲力盡后,才開始從上面邊玩邊撤凳子下來。最后,鑼鼓急響聲中是獅子出場了,在大頭和尚的逗引下,從底下的桌子開始逐層玩著爬上去,三人在每一層都要表演拜四方,讓四周的觀眾都能欣賞他們的玩技。到達最高一層桌子時,高臺耍獅進入高潮。這時,休息好了的巴三又再次上去,配合上面三人在頂上先耍猴子“摘桃”和“撈月”。這是一組相當(dāng)驚險的動作,玩獅子的二人和大頭和尚三人相互手搭在肩上形成“煙囪”狀,巴三從中間鉆上去,在三人肩頭和頭上表演,完畢后巴三撤下來,留下大頭和尚在上面逗著獅子表演。到最精彩的表演是踩斗,就是耍獅子的二人在最高層四支桌子腳上,輪換著向四方表演獅子搔癢、抖毛、舔毛等一系列親昵的動作。兩人的表演既要玩得驚險,又要表現(xiàn)出二人配合腳下交換的默契,往往這個時候又最能夠博得觀眾的掌聲,也是高臺耍獅最吃錢的表演。獅子表演完畢后,又要逐層玩下來,由巴三和大頭和尚再次表演著從上向下一張張撤去桌子結(jié)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