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世家》·晉昭公·三家分晉(2)
平公卒,子昭公夷立。昭公六年卒。六卿彊,公室卑。
晉昭公在太史公那里乏善可陳,六年卒,于是完活。又追加了一句,六卿彊,公室卑。卿強君弱由來已久,遠可追溯到趙盾專權,后至悼公發(fā)奮,公室稍有起色,悼公英年早逝,晉國從此徹底走向下坡路。卿大夫勢力掌控晉國軍政大權,其時國際上風平浪靜,大國如齊秦楚各有內憂,歷史正醞釀著中國史上最偉大的巨變——三家分晉!
昭公二年,公會諸侯于平丘,圖謀復霸,期間,齊相晏嬰挑釁,說:“盟無常主,惟有德者居焉”。羊舌肸亦不遜,回答說:“德雖不足,而眾可用也?!标虌氩徽Z。
平丘會盟是晉國霸業(yè)最后的晚照。平丘之會是齊晉之間的盟主之爭,一是昭公即位意欲鞏固晉國的國際地位,一是對于魯國的擅自攻伐小國的警告,向國際上表示現(xiàn)在晉國還可以說了算。其時齊國正是齊景公在位,晏嬰為相,景公當然想挑戰(zhàn)晉國霸權,因為諸侯們都知道晉國的強大只是表面,強大的不是晉國而是晉國的卿大夫勢力。
平丘會上,齊國敢于表達反對晉國為盟主就是看破了晉國的外強中干,于是“盟無常主,惟有德者居焉”,晉國君權雖弱,但是六卿勢力如果團結一致,仍可傲視列國,晉國對齊國的回應德雖不足,而眾可用也,警告齊國不要亂來。
有的史家抓住平丘會上的針鋒相對做文章,批評晉昭公少德,尤其是儒家更是鮮明提出“為政以德”,于是晉昭公便成了反面典型?;乜磿x國史,哪一個國君算是有德之君呢?晉文公嗎?被孔子批判“譎而不正”,晉襄公嗎?沿襲他老子文公的路線,晉悼公嗎?直接廢止了對周室的貢賦,儼然天下共主,諸侯需來朝拜晉國。晉國的強大霸業(yè)不過是“唯力”而已,也就是依靠著軍事力量的強大,何止晉國,秦楚皆然。
晉國最終的覆滅,三家分晉,根源在于弱公族強卿相,晉國史上從來沒有因為哪一個國君出了問題導致國家衰弱,有政治強人譬如獻公、文公、襄公、悼公,晉國事業(yè)繁榮向上,一旦庸君在位,卿相勢力膨脹,晉悼公以后,八十余年,晉君軟弱,大權旁落不能與卿相勢力相抗衡,徹底淪為傀儡。晉國之敗在與國君能力的問題,不能單純以“德”來評議。
太史公一針見血的指出:故君道之御其臣下。固不易哉!獻公時弱公族本為鞏固君權,卿勢力最終壯大,一分為三,其由來者漸矣。但也正因為晉國獨特的六卿制度,使得晉國在200余年春秋史上霸業(yè)不衰,號令天下,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