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鳴把想法和李大明說過之后,接下來就是如何落實想法的問題了。
楊鳴和李大明說:“我們要成立間公司?!?p> “公司?”李大明愣了一下。
“就是像西班牙人、尼德蘭人成立的公司。”
李大明很快反應過來。他知道那些西班牙、尼德蘭人并非都是一個人戰(zhàn)斗,他們背后都有個組織,而這個組織就是“公司”。比如尼德蘭,好像就有個什么西印度公司的名字。
在李大明眼里,這個公司或許和商行差不多,能夠賺錢就行,于是就說:“公司我確實聽說過,洋人這個做法還可以。我無意見,就按你說的!”
“這個公司你打算叫什么名字?”李大明問道。
“華夏公司!”楊鳴對于公司名字思考已很久,在他心目中只有這個名字才能承載他的夢想!
“華夏……公司?這么大?”李大明張大嘴,里面似乎能放個雞蛋。
不過很快他就給予了豪爽的回應。
“好小子,有你的。夠大氣,成交!”李大明用力地拍了拍楊鳴肩膀。
當然作為一個生意人,老李還有個疑惑:“這么搞,你估計要投入多少錢?”老李在考慮成本的問題了。
楊鳴在心里已經(jīng)盤算過,他說道:“啟動投入應該不會多,我們要找個天然良港和相對開闊的地方,再建設(shè)些客棧、飯店等,道路也簡單清理下。當然還要購置些武器給護衛(wèi)隊。”
在后世,建設(shè)這樣一個港口交易平臺,單是土地費用就一大筆了,然后還有“三通一平”。不過在楊鳴這里,這些都可以忽略不計,他不打算掏多少錢。
這時的臺灣,大把地方是無主土地,所以土地費可以忽略。
至于“三通一平”,他只打算通路,還是很簡陋的土路;通水的話也不用搞什么自來水,這個時代應該還沒有這個概念,大家打口井就行。電更是扯淡!
至于“平”,也不會多大問題,這個時代在臺灣要找多平整的天然土地還不容易,還是無主的!當然可能還要找人平整下,估計也不會是很大的工程量。
“雖然啟動投入不是很多,但我們還是要有些資金好。5000兩怎樣?”楊鳴說道。
“5000兩?這筆錢你打算怎樣籌集?”李大明沉思了下問道。
“這個就要看老李你了!”楊鳴笑嘻嘻道。
“說了半天,原來你是打我主意,你這小子!”李大明故意生氣道。
剛才楊鳴只是半開玩笑,這下才正式道:“股份制方式!”這個詞語有點雷人。不過老李還是聽得明白的,他知道那些東印度公司就是這樣。
楊鳴和李大明又討論了半天,決定了股權(quán)結(jié)構(gòu)。李大明出資1500兩,是大股東;楊鳴出資1000兩,為二股東。當然楊鳴現(xiàn)在沒多少錢,這錢由老李借給他。而且老李還表示,今后機會合適的話會將部分股份轉(zhuǎn)讓給楊鳴,讓他做大股東。
他們兩個人,股份占比合起來已經(jīng)有50%,只要兩人同心,這個公司運作就不會有問題。老李也強調(diào),他這是把棺材本都掏出來了,楊鳴小兄弟一定要好好辦事。
至于剩下股份,則是向各方募集了。
其實要做成這件事,錢的問題還是小的,關(guān)鍵是人的問題。如何讓那些貿(mào)易大佬都來貿(mào)易才是關(guān)鍵。
所以,他們打算讓部分股權(quán)給這些大佬,利益捆綁嘛!
在楊鳴的計劃中,德利行的王天等大佬都要拉進來。當然要說服這些大佬,就要靠老李這個老江湖了。老李生意雖然不是做得很大,但做得久,朋友多,多少有些面子。
而剩下的股權(quán)他們打算給些江大叔以及船上的部分水手等。
時不我待,這是楊鳴穿越過來后的最大想法。他知道,英國和荷蘭的東印度公司成立也不算很久,但觸角已經(jīng)延伸到這邊,而且還會越來越難對付。
盡管目前成立公司有點倉促,卻不得不做。不可能等所有條件具備再成立,到時或許黃花菜都黃了!對他而言,這個公司就是一個整合資源的平臺,一個更好發(fā)揮的空間。
而楊鳴也知道,或許前方面臨更大的兇險。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要挨刀也得趁早,不能等到自己老得走不動了再挨!
或許他想不到,今后這個公司會力壓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成為亞歐乃至美洲的巨無霸!
他們還順便討論了分工,李大明做大掌柜,坐鎮(zhèn)島上,楊鳴則負責護衛(wèi)隊和貿(mào)易的開展,另外找江大叔來搞個施工隊并做負責人。
何日不彷徨
寫這章有點忐忑,楊鳴的發(fā)展是否太快了。按常理,楊鳴還要在起跑線上掙扎很久才合適。不過人生誰能說不會遇到貴人呢,特別是本人如果有才有德,機會合適金子會很快發(fā)亮。對于楊鳴而言,李大明就是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