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半夜,劉家那男孩子才在工地后面的山坳里被找到。按理說這事至此應該了結了。但是劉姓學生的家長卻不依不饒,一口咬定是王老師處理不當,這男生的班主任玩忽職守才導致該生心靈受創(chuàng)逃避到山林里。由此引起的興師動眾,財物消耗都該由學校和兩位兩位老師承擔。
校方領導經(jīng)過這么大的波折心驚肉跳未定,生怕再節(jié)外生枝,威脅到自身利益。為了息事寧人,男生家長提出的要求校方領導都一一答應。但是這事傳到伍姓人的耳朵里,對校方的態(tài)度很有看法。何況對伍姓人而言王老師就是恩人,他們不能眼見著恩人受屈。于是,伍姓人又選出了三四個代表前往學校與學校領導理論,直到學校撤除一切對王老師的處理辦法。
劉姓人一聽說伍姓人聚眾去了學校,連忙也組隊趕到學校。原本可以幾句話說清的事,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的情況下那還說的清楚,差點又打了起來。校方領導生怕在學校里也發(fā)生群體事件,連忙報了警,讓派出所的人來把兩撥人都帶走。
王老師認為解鈴還須系鈴人,向領導請示后先與那男生作思想溝通,在放學后帶上他一起去派出所見他的爺爺。
好在王老師平時就和孩子們相處融洽,他的大氣灑脫更使男孩子們爭相效仿。他也經(jīng)常和愿意跟他聊天的孩子們聊天,鼓勵他們作心胸開闊、有擔當、有理想的人。他儼然就是這座小校園中的偶像明星。
通過王老師的說服教育,那男生意識到了自己的行為不當以及平時自己性格上的不足。到派出所后,那男生單獨與他的爺爺談話。爺孫兩談了足足一個多小時才出來。爺爺最終被孫子勸服,愿意向伍姓一族賠禮,與其和解;愿意自己承擔自己許諾的“凡是幫忙找人的,人均一百元”,不再向校方問責,索要任何補償。
臨出派出所時,派出所所長還專門叮囑了這老頭子,并警告他若是再聚眾鬧事定要依法拘留決不再留情面。
又過了一天,小區(qū)里辦酒席的場地上食材齊備,座椅密布。甘甜以為是誰家又要辦喜事,吳姐卻答是伍姓人家為答謝王老師,也借此機會同族熱鬧熱鬧。聞說,甘甜也為他們感到高興。
下午,政府也派人給公司送來七百元錢的燃油費。行政請示甘甜后,也客氣的退了回去。這邊送錢的人剛走,那邊請客的又來了。兩位伍姓青年直入辦公樓,找到甘甜的辦公室邀請甘甜赴宴。甘甜不勝欣喜,卻覺得自己并未為此事多做什么。打架時受損的是公司,維護秩序的是物業(yè)部和行政部,實在要算上什么出力的事的話也僅僅是把自己的私車也借了出去,自己單單受邀,實在不好意思心安理得的領受這份盛情。
來人盛情難卻,甘甜卻之不恭,便提出若要去就會帶上公司里的所有人。來人哈哈大笑甚是歡迎,說:“只管來。東西都是自己備的,沒有外人”。
吳姐到各工作區(qū)宣布晚上有本土宴席吃的時候,可把大家高興壞了。吳姐奉命挑了三四人與她一同去采買補充食材和酒水飲料先送去,然后傳達甘甜的意思——各部門忙完手里的事趕緊到宴席現(xiàn)場幫忙。公司的人過去不能只進不出,只吃不做。
眼見上下,內(nèi)外都以甘甜為中心一團和氣,傅文嘉覺得自己的處境尷尬無比。他留在這個項目部到底算個啥?在甘甜的映襯下他到底像個什么樣?真要追到她,娶了她,自己能過得舒坦嗎?
傅文嘉思來想去,最后得出一個自認為還算滿意的結論。她這種土里土氣,沒上過大臺面的女人當然能和這些鄉(xiāng)巴佬,基層嘍啰打成一片。如果把她放到大雅之堂,名流交際中她怕是也會無所適從,窘態(tài)百出。想到此,傅文嘉生出一個想法——或許把甘甜調回總部,自己還好下手些。畢竟這里她是如魚在水,沒有什么波折她自然一副悠然自得,穩(wěn)如泰山的假象。若是回到總部,那可就是他傅文嘉的天下了,屆時再對甘甜使些尋常套路興許就能手到擒來。
公司里除了提前過去幫忙的,其余人全數(shù)準點下班。宴席還沒開始,大家已聚在一起,聊天的聊天,打牌的打牌,兒童嬉戲打鬧,可比有些人家辦酒席時還熱鬧。
開席前,這次主事的伍家人把甘甜與傅文嘉邀去坐主桌。同桌的還有王老師和校方派來作代表的一個教導處主任,村上書記等,族中輩分高的幾位老人。
甘甜同王老師熟絡,其他人也都相識,唯獨傅文嘉顯得格格不入。更有柳依依非要跟他坐一起不說,那只名叫阿秀的黑貓還一個勁的往他的肩頭,頭頂爬。柳依依非但不幫忙,反而不住的給阿秀鼓掌,開心的大笑??嗟母滴募沃缓猛顺龃讼?,以免打擾人家主賓用餐。
王老師和甘甜都不是飲酒的人飯后便在一旁閑談。傅文嘉不時瞥眼瞧過來,只覺得甘甜真是個神奇的女人。與一群男人在一起,她比男人還英武;與南姝那樣的美女在一起,亦不被其掩蓋絲毫光華。她明明是那樣的相貌平平,為什么和現(xiàn)在這個形象氣質不遜于柳紅塵,反而還比他沉穩(wěn),舉止文雅的年輕人民教師坐在一處,看上去還是那樣般配?再思考下去傅文嘉都要開始質疑自己的眼光了。
在場的玩鬧的玩鬧,打牌的打牌,就連柳依依也和年紀相仿的孩子們玩耍去了,誰又會在意到自命不凡的傅文嘉呢?甘甜與王老師一直在一個角落里交頭接耳低低地聊著什么,更不曾顧他一眼。
王老師告訴甘甜他決定辭職了。甘甜以為這個決定和王老師最初的信念是相違背的,所以很是不理解。追問下王老師才跟她低聲地講明緣由。
鬧革命的時候走的是“農(nóng)村包圍城市”的路線,新中國建設要反過來走“城市包圍農(nóng)村”的路線。王老師很認可這個觀點,所以在他決定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存粹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時他選擇把自己投放到農(nóng)村,偏遠些也沒關系,別人不愿意去他愿意。
來到這里工作三年,他努力的適應環(huán)境、適應生活,波折中他也看得見希望。可是有些他處理不了的矛盾卻日漸明顯。比如同事們接受不了他的教育理念,經(jīng)常聲討他與學生的相處方式也經(jīng)常好心的對她進行指導和建議;比如領導理解他的教育理念卻時常告誡他這里是農(nóng)村,城市里的那套在這里行不通,除此之外還經(jīng)常把他的一些好的想法或舉措歸為多事,從而把他定性為不聽話的下屬,不讓領導省心的下屬,不好管理的下屬。除開這些矛盾,最讓他感到無助的是家庭教育問題。這里留守兒童居多,普遍是目不識丁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帶孩子。而他們頂多只有供給孩子衣食溫飽的能力,無從談起教育。父母逢年過節(jié)好不容易回家一趟幾乎只顧得上維系親子關系,極少重視孩子學業(yè)的。甚至他們自身根本就不重視學習,因為在他們的認知里只要肯出去,肯去大城市怎么著也得掙大幾千塊錢一個月。
大大小小不同層面的矛盾擺在王老師面前,王老師逐漸意識到自己對“城市包圍農(nóng)村”的理解有偏差。像他這樣來到一個相對閉塞的地區(qū),無異于杯水車薪。他就像感染了病毒的人體內(nèi)的白細胞,奮力掃毒,最終也會被病毒打敗。他當初的選擇不叫包圍農(nóng)村,叫城市力量向農(nóng)村滲透。如果一定要用軍事詞匯的比喻他當初的選擇,那更像是偵察。
他決定離開是為了更好的歸來。他要重回校園,再塑自己,他要豐滿自己的羽毛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傆心敲匆惶欤獛е槐匮员淼恼f服力去做對社會發(fā)展影響更深遠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