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明血1641

第三十三章 好奇

明血1641 種十八 2404 2020-09-22 05:54:41

  朱慈烺看到了崇禎的不悅,嘖,這位爺就是一個急性子,

  ‘父皇,澳門西夷人說完后,兒臣問了問他們,他們本土大約是我朝山東一線的天氣,旱的時候多,雨水相對少些,而他們占據(jù)的呂宋等地雨水很多,而福建路雨水也很充足,而我朝長江以北大部分都是同他們本土一樣的氣候,’

  朱慈烺剛說到這里,崇禎忍不住了,

  “我兒以為那些田地雨水過多產(chǎn)量不高,如引入北方,則產(chǎn)量會大增,”

  崇禎話音有些顫抖了。

  他當然清楚,這十幾年來,大明中原天災(zāi)不斷,但是第一位的就是大旱,而且是一年連著這一年的旱情,接連旱情造成的糧食緊缺直接摧毀了一切。

  如果這個番薯產(chǎn)量如此高,那大明最大的難題就會迎刃而解,要知道如今大明北方的黍米等一畝也就是一石而已。

  那么有了余糧,還有多少人叛亂,流賊就失去了大部分的兵員,大明的內(nèi)亂很快就可以平息。

  這可是天大的喜訊,前提是這個番薯真的有那樣的產(chǎn)量。

  ‘父皇,兒臣以為值得一試,一旦成功,那就是一勞永逸的大事,如果不成,也不是什么大事,兒臣之意當首先在我皇莊上引種,如果出了亂子,也不至于禍及百姓,’

  朱慈烺說的法子以為穩(wěn)妥,崇禎不斷點頭,他本來晦暗的眼神里透出了希翼之色。

  朱慈烺知道土豆和玉米已經(jīng)在福建種植了一些時候了。

  但是產(chǎn)量不高。

  那是因為玉米要經(jīng)過多代的繁殖等,才能孕育適應(yīng)當?shù)氐钠贩N,所以這個等不起。

  而土豆來說,它也需要高產(chǎn)品種,后世一畝產(chǎn)四五千斤平平常常。

  但平常的品種產(chǎn)近千斤也不是沒可能。

  到了康熙年間,土豆開始擴散到北方,結(jié)果就是滋養(yǎng)了大量人口。

  怎么說呢,大明明明沒有清朝壓榨百姓那么嚴苛,清朝初又是戰(zhàn)亂大量拋荒,又是貴族跑馬圈地,造成很多流民,但是沒有大的農(nóng)民起義,全仗著土豆等外來作物的功效。

  大明這娃也是倒霉了到了極點,只要再存續(xù)幾十年就可以得到這個豐碩的果實,卻是讓滿清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朱慈烺要提前引爆這一切,給大明一個雄厚的根基。

  至于土豆的產(chǎn)量不高,后世點出了,福建就不是一個好的引入土豆種植的地點,土豆本來耐旱,但是怕雨水多,而最先也引入的廣東和福建偏偏就是雨水極多的地方,讓大明當時沒有發(fā)現(xiàn)這個戰(zhàn)略資源,真是造化弄人。

  鄭芝龍船隊入京,正好順路捎帶來,否則一般的船隊還不好攜帶土豆呢。

  至于玉米,朱慈烺暫時放棄了,他等不起。

  “此物可當做糧食,”

  崇禎要確定這個番薯能當口糧,否則不是空歡喜。

  “這個番薯可以當口糧,可以烤著吃,煮著吃,還可當菜肴,炒著吃,拌著吃,”

  朱慈烺想想后世的種種作法,別說,他饞了。

  “好,此物必要一試,就在皇莊引種,”

  崇禎立即拍板。

  他轉(zhuǎn)身看向王承恩,

  “圣旨上務(wù)必要點明這點,決不可疏忽,”

  王承恩另一身份可是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專門為皇帝起草圣旨的。

  王承恩急忙應(yīng)了,聽了這會兒就連他也感到此事重大,決不可輕忽,這就是大明期盼已久的那個甘雨。

  -------------------------

  孫傳庭衣衫襤褸,須發(fā)散亂的走出了昭獄。

  他身形本來瘦削,加上獄中的遭遇,如今就是皮包骨頭。

  剛步出昭獄,刺眼的陽光讓他揚手遮蔽了一下。

  “東翁,”

  “老爺,”

  幾聲召喚,讓孫傳庭看去。

  他立即看到了家中老仆孫英,還有他的幕僚李乾、劉之虞。

  “老爺,您瘦多了,”

  孫英抹淚道。

  “好了,老夫不是出來了嘛,”

  孫傳庭倒是很淡然。

  然后他轉(zhuǎn)身看向了李乾和劉之虞笑道,

  “子軒,奉達,你等沒有回鄉(xiāng)嗎,”

  “東翁眼看功成,卻是被小人所陷害,我等心不甘啊,為東翁出獄多方奔走,只是,慚愧,未能寸進,”

  四十多歲的枯瘦的李乾拱手苦笑著。

  “東翁,我等不過區(qū)區(qū)秀才功名,蒙東翁抬舉,才能效力軍中,感佩東翁未及,怎能不顧而去,”

  高大的劉之虞拱手拜道。

  “孫某不才,能得兩位賢弟輔佐,今生快事啊,哈哈哈,”

  身材高大的孫傳庭笑聲洪亮。

  “下官李若鏈見過孫督,”

  此時一個人拱手拜道。

  孫傳庭捻須瞇眼看著面前這人,不禁疑惑。

  因為這人身穿四品武將的官袍,卻是面生的很,孫傳庭篤定自己沒見過。

  “東翁,我等探聽的消息是您出獄乃是如今太子建言的,陛下這才開釋東翁,而這人如今在太子身邊行走的錦衣衛(wèi)同知李若鏈,”

  李乾低聲提點道。

  “哦,原來是李同知,不知道有何事,”

  孫傳庭略略拱手,他不會過于親近,這位可是文官一向厭惡的廠衛(wèi)。

  ‘孫督,陛下豁免孫督之罪,開釋出獄,命您效力太子身邊贊畫一二,您隨下官走吧,’

  李若鏈笑道。

  “李同知休要再提孫督,老夫乃是閑余之人,從此不問世事,只想致仕歸隱,讓太子失望了,”

  孫傳庭冷硬回道。

  孫傳庭心里冰涼一片。

  他在獄中自有對局勢的判斷。

  他以為如今大明可以統(tǒng)兵剿匪的大臣屈指可數(shù),他雖然被楊嗣昌構(gòu)陷,但是那廝已經(jīng)死了。

  而他沒有馬上被處死,那早晚有一天會被陛下開釋出獄,也必然會被再次委以重任,孫傳庭就是有這個底氣,沒有這個底氣他也不會和崇禎硬鋼。

  所以這次被開釋他以為官復原職也等閑,他心里有股火,要再次做出功業(yè)來讓一些小人看看。

  但是現(xiàn)在看來,他的出獄不是天子之意,不過是讓他任太子身邊的贊畫。

  說白了就是一個白丁,還是沒有官身的。

  這也罷了。

  問題是太子等閑不能出宮的牌位,他去了那里能有什么作為,投閑放置嗎。

  孫傳庭很氣惱,所以脾氣上來絲毫不留面子,就是想先回鄉(xiāng)了。

  說完這話,他立即發(fā)現(xiàn)劉之虞直給他遞眼色。

  李若鏈則是不慌不忙道,

  “我家太子言稱,孫督壯志未酬,難道看著李賊肆虐中原而不顧,難道看著建奴肆虐家鄉(xiāng),大丈夫當披堅執(zhí)銳守護家國,不知道孫督是否大丈夫也,”

  ‘誰敢說某不是大丈夫,’

  孫傳庭須發(fā)蓬張,怒極,旋即莞爾一笑,

  ‘太子好手段,想要智激怒于某,好,某去看看又何妨,’

  孫傳庭上了后面的馬車。

  車上,李乾和劉之虞低聲解說了一番。

  孫傳庭捻須疑惑了半晌。

  立忠烈祠,減免稅賦設(shè)立厘金稅,建言助捐,出宮整軍京營。

  這些哪一個是好相與的。

  結(jié)果這位太子不但一一建言了,而且辦到了。

  而且只是數(shù)天時間,各位勛貴被迫助捐了兩百四十多萬兩銀子。

  只是這一點就讓孫傳庭心驚,這手段就是歷任的首輔也辦不到吧。

  這是怎樣一位太子,很難相信他只有十四歲。

  而建言讓其作為贊畫輔助整軍,也可能是重用之意。

  孫傳庭的怒氣少了很多,倒是對這位太子充滿了好奇。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