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師傅,大師在不在?”一位老奶奶帶著笑,招呼了一聲正在掃地的小和尚。
小和尚四五歲的模樣,胖嘟嘟的小臉蛋因為掃地累得紅撲撲的,一身灰色的小袍子穿在身上,有些大了。
小和尚趕緊合掌行禮:“施主,師傅早上下山去了。您有什么事嗎?”奶聲奶氣的,說話卻是大人的模樣。
老奶奶說道:“老伴兒身體不好,聽說這里有個大師的醫(yī)術很好,來看看。那大師什么時候回來,就你一個孩子在啊?”
老奶奶雖然是面目慈善,但是看著小和尚也露出了疑惑。
這樣疑惑的眼神,每個初次上山的人都會有,
小和尚卻是早已經(jīng)習慣了,解釋到:“山上就我和師傅兩個人,師傅每次下山去了我就一個人在呀。我可以招呼好所有事的,不讓師傅擔心?!?p> 這話小和尚說得驕傲,而且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他像個大人一樣招呼著老奶奶在石桌旁坐下。然后又飛快的跑到了房間端出來了泡好的茶,顛顛簸簸,看起來實在是不讓人放心。
老奶奶看見小和尚這個模樣又是心疼又是喜愛,說道:“小師傅辛苦了。”
小和尚擦了擦額上流出來的汗,合掌施禮:“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對了,看時間師傅應該快要回來了,等一會兒就好了?!?p> 小和尚招呼好了老奶奶就又抱起了自己的打掃吧,開始清掃院子里的落葉。
這是小和尚每天都可能會遇到的事情,師傅的醫(yī)術一傳十十傳百,小和尚估算著,來得最遠的人說自己坐了好幾天的車,那可能是千里之外的人也知道師傅的醫(yī)術好了。
小和尚很高興。
當然,除了這件事,小和尚每天可以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比如說寺里的水需要從半山腰的瀑布池里打,小和尚小的時候就跟著師傅下山來打水,師傅挑著兩只大桶,小和尚就抱著兩只可以裝水的葫蘆,一路上踉踉蹌蹌,有時候摔一跤還會摔碎葫蘆,但是小和尚依舊固執(zhí)的跟著每次都去。
還有山里下完大雨之后,師傅會帶著他去采山里的蘑菇。小和尚知道那些顏色漂亮的是不能吃的,只有那些灰撲撲的才是味道最好的。小和尚背著一只小布兜,一只只的蘑菇放到里面,然后裝滿鼓鼓的一個口袋,小和尚總是很開心。
回家的時候,山雀落滿枝頭,蟲鳴常伴左右,大和尚拉著小和尚的手,像是準備一生一起走。
當然,小和尚還會下山去很遠的地方,那就是山下的集市小鎮(zhèn)。
山上吃的喝的還有一些簡單的藥材,都需要從這個集市上購買。
小和尚其實不太喜歡趕集,那種人來人往的吵囔他不喜歡。但是站在集市口的時候,他能感覺到這里和山上不一樣,這種不一樣他,似乎也不討厭。
所以師傅到集市上買東西的時候他也回去,但是總有一只手拉著師傅的衣角。
當然,集市也不是小和尚去過最遠的地方。小和尚去過最遠的地方應該是某個山村。
為何么會說是某個山村呢?
因為上山來求師傅治病的人很多,而其中的大部分人都是請師傅去上門醫(yī)治,所以師傅會去到各個地方。
小和尚有時候會纏著跟著去,有時候師傅也會主動帶他去,所以這些小村子到底有多遠小和尚也不知道,到底哪一個最遠小和尚也不知道。
還有什么呢?
對了,小和尚還去過學校。
學校,小和尚想起來都會渾身發(fā)抖的一個地方。
他不知道師傅為什么會送他去那樣的地方,他能感覺出來,他和他們都不一樣。
難道是師傅不要他了?
他不想一個人留在那里,那里沒有山,沒有水,沒有師傅,什么都沒有。
他害怕。
嘗試幾次之后,師傅終于是嘆著氣說,罷了,不去了。
然后,他就再也沒有去過,學校。
從此,他的修行多了學習這門功課。
山中無歲月。
小和尚蹦蹦跳跳的在長大,大和尚走走停停的在變老。
終有一天,老和尚能對純凈無暇的小和尚說出那不堪回首的過去。
只求,紅塵翻滾一回,不帶污穢入土。
中元劫的阿飄
國慶過后我就不配擁有票票了嗎?心好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