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修到揚州一帶就是終點了,要想繼續(xù)南下,只能走陸路或是海路。一行人在耀州換乘海船。眾皇女們都沒有見過海,紛紛在甲板上好奇地觀望。
曲亦瑤傳信來,乘船而來的商隊已經抵達了桃州,桃州商會和外來的商人們已經在談生意了。在海上行了三天后,元晗的船隊也抵達了桃州。
自元晗要求工部試造大船開始,曲亦瑤就一直盯著桃州。這十余年間,曲亦瑤和這些商隊陸續(xù)有了交流。每一次接觸、交易的細節(jié),都呈到了元晗的案頭。
元晗知道了這些人來自于一個和大食接壤的小國家,她們沿著大食的邊境線,走到海洋邊的港口,然后乘船沿著陸地向東,一路上經過許多國家,最終到達大周的桃州沿海。
她們帶著各國的香料花草地毯寶石,到大周來換取絲綢茶葉瓷器銅鐵器,再原路返回。這一來一回短則一年,長則數(shù)年,甚至有沉船的風險,但帶來的利益也是巨大的。
這幾年,曲亦瑤也派出商隊沿著她們說的路線走了一趟,回來所描繪的情景,更加堅定了元晗要造船出海,發(fā)展貿易的決心。
元晗頂著“商人不得為官”的祖訓,破例給了商人入朝為官的機會,也是要借著她們的手,走到更廣闊的地方去。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商人們帶回來外面的消息,才能知己知彼。
聽說大周的皇帝南巡至此,商隊的主事在曲亦瑤的帶領下前來拜見。主事約摸不惑之年,高鼻深目,相貌的確與中原人不同,但遠沒有到漁民口中“鬼怪妖異”的程度。
主事女子說著半生不熟的中原話,向元晗行三拜九叩的大禮,顯見是有人教導過。曲亦瑤找了隨商隊去過異域的人來,充作翻譯。
元晗對商隊的興趣,遠遠不是語言上的障礙所阻擋的。耐著性子交談了許久,居然還有意外之喜。
主事的女子叫哈米什,來自一個叫涅斯的小國,是這個國家的貴族。涅斯國土面積不大,但是商業(yè)十分發(fā)達,有些類似于伊昌,但是聽上去,要比伊昌四鎮(zhèn)都要繁華。哈米什是涅斯國王的幼妹,天生熱愛冒險。跟著她來的,雖說是商隊,可是看著她們一舉一動,恐怕和涅斯的朝廷脫不開干系。
元晗本就打算借著商隊的名義和異域交好,哈米什出身貴族,自然是更好了。吩咐青嵐從各地的貢品中挑選出一些精品,賞賜給哈米什。大周的絲綢瓷器本就精美,何況是貢品中的精品,直將哈米什看的驚呼連連。
元晗指著曲亦瑤笑道:“這是大周商部司主事,也是大周頂尖的商人。朕對涅斯的香料毛毯都十分感興趣,不日將派商隊前往涅斯。要知道,大周可不僅僅是茶葉絲綢這些東西。”
哈米什對著翻譯連比帶劃,總算是讓元晗明白了她的欣喜之意。曲亦瑤也喜不自勝。
皇帝派出的商隊,和自行組織的,在安全上不可同日而語。商隊在外,最怕的便是天災人禍。
這件事敲定下來,曲亦瑤馬不停蹄地聯(lián)系各地大商賈,邀請哈米什一起,敲定商隊的貨物。
元晗也在返程的路上和朝臣商議這件事。船廠緊鑼密鼓地造船,隨船護送的人選需要確定。
士農工商,商人和工匠們自古聯(lián)系緊密,商業(yè)的繁榮會帶動工匠們的富裕,但對于農業(yè)卻是重大的打擊。百姓不務農事,都去從商,是動搖國家的根本。
不僅僅是御史們,連崔致都不太贊同元晗對商業(yè)的扶持。反倒是李秋爽,最懂得元晗的心思。
看著崔致憂心忡忡的臉,李秋爽笑道:“格廷,伊昌都護府設立十余年了,和高麗的通商也有十年了,更不提陛下破例抬了曲亦瑤的身份。大周的商業(yè)繁榮了這么多年,可有良田荒廢、糧食歉收、民不聊生的情況?大周的官倉義倉轉運倉可有不豐實之處?”
崔致?lián)u頭:“可這些都是陛下以國庫貼補農戶,李菁帶著一群人殫精竭慮改良稻種的結果?!?p> “這你就是著相了,”李秋爽用手指蘸水,在桌面上寫下一個數(shù)字,“去年戶部上的折子你注意了沒有,即便陛下以每斗十文的價格賑濟百姓,國庫的收入依舊漲了這么多,這些錢從哪來?”
各部重要的折子,左右二相都要細細研讀。崔致努力回憶,方才發(fā)覺,以國庫賑濟百姓,百姓手上有了余錢,便要采買些物品,這些錢過了商人的手,又以賦稅的形式收了回來,但百姓的生活卻明顯變好了。
李秋爽見她想明白了,補充道:“我知道你們崔家詩書傳家,素來清高,從不將金銀俗物放在眼中。我們李家,說起來鼎盛一時,可我是真正過過苦日子的,娶正夫之前,得自己操持一家子事。我比你看得明白這些道理。”
崔致被點明了其中關竅,思路也開闊起來:“若是曲亦瑤帶著商隊滿載而歸,國庫又多了一筆賦稅。到時候陛下減些糧食稅收,甚至免了,再控制一下商人對土地的占有,不僅能進一步讓百姓富裕起來,甚至還能延緩均田制弊端的爆發(fā),對人口增長也是有好處的。”
“是啊,唯一利益受損的,就只有士族了。我懷疑陛下早有了應對之策?!?p> 士族長久以來占據大多數(shù)資源,商人農民工匠的崛起,也就間接導致了士族地位的下降。
崔致將元晗登基后所有的動作想了一遍,不覺呼吸急促:“澄明,你是說伊昌?高麗?塔里?甚至是這什么涅斯?”
李秋爽點頭:“伊昌已經是大周國土,薛紹衛(wèi)舒在那邊經營了十幾年,高麗這幾年朝政逐漸掌握在榮安公主手中,楊茵也在高麗做了十年官?!?p> 話說到這里,二人心中都明白,元晗一面動了士族的利益,一面又用更大的利益在彌補。
讓士族外遷,既能使異域人盡快歸化為大周子民,又能安撫住士族,保證中原地區(qū)的平穩(wěn)發(fā)展。若干年后,焉知關外薛氏不會變成伊昌薛氏,蘇州楊氏不會變成高麗楊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