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使臣,元晗最滿意的便是楊茵了??上巯略诟啕愔v學,鞭長莫及。
最終李秋爽推薦了一位新科進士周榮。周榮三十來歲,與元晗對答進退有節(jié),腦子也靈活。
十一月二十二日,周榮帶著圣旨出京,一行人快馬加鞭趕往赤州。十二月四日,周榮在城外的臨時營帳中,見到了歸降的那不思。
那不思身材高大,雙目有神,對周榮禮數(shù)十足。
周榮不卑不亢與她見了禮:“大周有海納百川之氣度,陛下命小臣攜旨前來,代為接受大羅的歸降?!?p> 那不思沒想到事情這么順利,等待的這些日子里,她想過許多大周皇帝的反應,以及應對之策?,F(xiàn)在居然全部沒用上,不由疑惑:“大周陛下當真接受我等的歸降?要如何安置我等?”
“當然,小臣出發(fā)前,陛下有話云,‘凡真心歸降大周者,皆為朕之子民’。大羅既真心歸降,大周必然真心接納?!敝軜s話鋒一轉(zhuǎn),“不過,大羅在塔里雖有勇武之名,在大周也須得遵循大周官制?!?p> 終于要說到重點了,那不思追問一句:“如何?”
周榮道:“陛下意欲封大羅為正四品忠武將軍,其余部眾皆為平民,可耕田勞作,與大周百姓無異。大羅若是無異議,小臣現(xiàn)在便可宣旨。大羅這個稱呼,就要改為將軍了?!?p> 那不思眉頭深鎖,顯然對這個結(jié)果并不滿意:“我這一干部曲,皆是追隨我而來的部落民眾,擅長的只是馬上功夫,有些甚至不會說中原話,如何能分散到各地,適應大周的民俗?”
周榮沉下臉:“大羅這是對陛下的安排不滿了?我大周的府兵,上馬能征戰(zhàn),下馬能耕田。大羅的部曲如何不能?”
那不思知道,元晗不可能任由她帶著數(shù)千部眾聚集在一起,分散是必然的。可身后的這些族人,都是塔里的勇士。收走了她們的彎刀和馬匹,無異于雄鷹折斷了翅膀。
見她不語,周榮又添上一把火:“如此,大羅是不愿歸降了?陛下不會為難大羅,但日后戰(zhàn)場上相見,也不會手軟?!?p> 這時候退回塔里,一面要面對左賢王的進攻,另一面右賢王視她為叛徒,而擁立王庭的部落們,也不會給她一片容身之地。
那不思揮手,有人抬上來一只箱子。箱蓋打開,里面的珠光寶氣差點讓周榮軟了腿。
雖然啟程之前,李秋爽已經(jīng)預料到了現(xiàn)在的情況,告訴了她應對的方法。但真正見到這么多金銀珠寶時,還是不可避免地流露出一絲貪婪,哪怕她已經(jīng)極力克制。
這才是最自然的表現(xiàn)。
那不思稍稍放下心來,隨手從箱子中取出一顆珍珠,塞進周榮的手中:“周大人,勞煩向陛下美言幾句。我們這一些背井離鄉(xiāng)的人,總想著能在一起,也有個安慰。若是事成,這便都是報酬?!?p> 周榮手中都是汗,握著冰涼涼的珍珠,像是烙鐵一般燙手。帳中的人不知何時退了個干凈,連自己身邊的隨從都不見蹤影。
“閑雜人等我已經(jīng)都請出去了,周大人的這顆珍珠,沒有人知道?!?p> 周榮強自鎮(zhèn)定心神:“小臣,小臣只是個新科進士,連官職都沒有。承蒙李大人推薦,才有了這個差事。朝中的事情,小臣說不上話?!?p> 那不思輕輕一笑:“能為你推薦來這個差事的李大人,必然是陛下的近臣吧,與你也是關系匪淺。你替我搭上線,這一箱珠寶便是你的報酬。這顆珍珠我送于周大人把玩,成與不成都不要緊,就當是交個朋友了。”
周榮握著這顆珍珠,兩眼發(fā)直地走出營帳。她終于知道,皇帝為什么要派她這樣一個新科進士來當使臣了。
她家境貧寒,陡然見到這么多金銀珠寶,自然流露出的欲望和隱忍,才是最能取信于人的。
周榮寫了信件,加急送回京城。書信一來一回,周榮接到新的旨意和回信時,已近年關。這么多天過去,那一箱子金銀珠寶帶來的沖擊力已經(jīng)消弭,再見那不思時,又恢復了從容。
“小臣將大羅的意思轉(zhuǎn)達給了李大人,大人從中斡旋,又不能過分逾制,因此想了一個折中的法子。”
“哦?愿聞其詳?!?p> 周榮回想著信中的交待:“大周的武將,只有立了軍功,得到了一官半職,可以留京居住,或是赴任上定居?!?p> 那不思很快反應過來:“李大人能給我們找一個立軍功的機會?”
周榮點頭:“陛下收到了高麗王的國書,請求大周出兵,協(xié)助高麗王收復被侵占的兩個郡,陛下已經(jīng)應允了。此番出兵,大周只是協(xié)助,是個立戰(zhàn)功的好機會?!?p> 那不思本能皺眉。高麗雖然離塔里并不遙遠,但終究不接壤,知之不多。
“大羅也知道,大周境內(nèi)風調(diào)雨順,西域各國也都對大周稱臣,除了高麗,短期內(nèi)都不會再起戰(zhàn)事。大羅若還是不能接受,只能恕小臣無能為力了?!?p> 那不思沉吟:“可否容我思量一番?”
周榮拱手:“還請大羅盡快決定,開春后便要出征?!?p> 周榮離開營帳后,那不思召集了心腹前來商議。眾人的意見倒是都很一致。
“我們生來就是在馬上作戰(zhàn),從不懼生死。”
“我們跟著大羅出來,生死都要在一起?!?p> 周榮很快等到了那不思的決定。
“既然歸降大周,皇帝陛下便是我等的主上,皇命豈敢不從。只是我尚有一絲憂慮?!?p> 塔里的人愿意出征高麗,周榮便算是圓滿完成了任務,此時便帶上了笑意:“將軍請講。”
稱呼的變化帶來了一些微妙的改變,那不思也不由改口:“臣等自塔里倉皇出逃,馬匹兵刃糧食都不足,遠赴高麗恐怕難以為繼?!?p> 這個周榮心中有底:“將軍誠心歸降,陛下自然也誠心接納。將軍放心,糧草馬匹兵刃朝廷已經(jīng)調(diào)撥,將軍只需要帶著勇士們?yōu)榇笾芏鴳?zhàn)。”
那不思徹底放下心來。
景成六年二月初一,塔里貴族那不思率眾歸降,受封從三品歸德將軍,即刻啟程,援助高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