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
什么技能?
顧心舟豎起耳朵,凝神靜氣,目光炯炯的看著洪塔山。
在眾人期待的目光下,洪塔山神色一正,緩緩吐出兩個字:
“入定!”
入定?
那是什么?
眾人心中疑惑,有些不明所以。
不過洪塔山馬上便為他們解答起來。
“入定,也叫禪定或冥想!”
“禪定是佛修的說法,他們把打坐稱作參禪,把入定之后的狀態(tài)稱為禪定,至于冥想則是武修的說法……不管是入定、禪定還是冥想,表達的其實都是同一種狀態(tài)?!?p> “這是一種玄之又玄的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心會變得寧靜、平和,感知變得敏銳、靈動,思想變得純粹、幽深…根據入定境界的不同,得到的效果也各不相同?!?p> “入定境界,分為四個層次,分別是:無感、無念、無想以及無我!”
“而修行最基本的入定境界就是無感!”
“無感,并不是沒有感知,而是將所有感知收束起來,做到可以如臂指使、靈活運用的程度,收束感知,本質上其實是對注意力、意念、意識進行收束和管理?!?p> 說到這里,他停頓片刻,掃了眾人一眼。
“可能有人會問,這和修行有什么關系?”
“這就要說回修行的第一步,感氣了!”
“確實,你們擁有靈根,有了接觸靈氣的資格,但這并不代表你們隨隨便便就能感應到靈氣!你們現在畢竟只是肉體凡胎,不具備靈識,想要感氣,必須先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才行!”
“感氣需要靈根!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靈根其實就是一種全新的感知器官!”
“什么是感知器官?眼、耳、鼻、舌、身就是感知器官!這五種感知器官可獲得五種感覺,即視覺、聽覺、嗅覺、味覺以及觸覺!當然,這只是常見的五感官和五感覺,還有一些更神秘的感官和感覺,這里就暫且不討論了。”
“我之所以說這么多,就是為了讓你們知道,感知器官擁有感知某種事物的能力!”
“就像眼睛能感知到光、鼻子能感知到氣味、耳朵能感知到聲音一樣,在正常情況下,只有擁有靈根的人才能感知到靈氣!所以你們很幸運!”
“不過,靈根無形無質,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感官形體,它無所不在,卻又無處可尋!是一種隱藏起來的感知能力!你們想要運用這種能力,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開發(fā)訓練才行!”
洪塔山侃侃而談,內容通俗易懂。
他身邊的三個同門師兄妹聽了不禁在心中贊嘆。
還有一個師兄則在操控青木飛舟,沒工夫聽他廢話。
于此同時,另一艘青舟——或者說所有青舟,都在發(fā)生相似的一幕:一個修行者,正在為孩子們講解與修行有關的基礎知識。
某艘青舟內。
蘇曉聽得津津有味,但又眉頭緊鎖。
“修行竟然有這么多講究?”
“小說里面,修練不是隨便盤腿一坐就可以的嗎?不是剛穿越就能上手的嗎?甚至只需要幾分鐘就能想出新玩意兒然后吊打別人的嗎?為什么到了我這兒就不一樣了?竟然要一點一點學習,這就讓我很難受了?。 ?p> “系統(tǒng),你TM到底在哪兒……”
同時他又嘖嘖稱奇。
“靈根竟是這樣一種東西,有趣……”
洪塔山繼續(xù)往下說著——
“前面說了,感知靈氣是一種隱藏能力?!?p> “想要開發(fā)運用這種能力,竅門就是將注意力從其它感官抽離出來,然后集中起來全部用來感應靈氣,直到完全激活并掌握這種能力為止?!?p> “這就是為什么要先學會入定的原因!”
“因為入定可以幫助你們收束和管理你們的注意力!”
“入定說難也難,說簡單其實也簡單,只是‘無感’境界的話,只要持之以恒,基本上任何一個人都能做到,只是時間長短以及熟練與否的區(qū)別!”
“前面說了五種感知器官與五種感覺之間的關系,接下來說說注意力和感知之間的聯系——”
“感知是將注意力或者說意念集中到人體感官后獲得的一種能力,有的是被動,有的是主動?!?p> “例如將注意力集中到耳朵上,你的聽覺感知會變得更加敏銳;將注意力集中到肌膚上,你的觸覺感知會變得更加敏感,視覺、嗅覺也是同樣的道理。接下來我就讓你們直觀感受一下注意力和感知的聯系……來,伸出右手,手掌攤開放在面前?!?p> 孩子們依言照做。
“下面,仔細看著你們的大拇指,感受它的存在,感受它的觸覺——如果實在無法集中注意力,你就盯著它,然后對著它輕輕吹一口氣,仔細體會大拇指被風吹后是什么感覺……”
接下來不少孩子都對大拇指吹了口氣。
“很好……其實在剛才的過程中,你們的注意力已經有七成集中在了大拇指上面……你們發(fā)現沒有,當你們關注大拇指的時候,身體其它部位的感知已經相對減弱了,這就是注意力的轉移和調動!”
“為什么不是十成?因為你們耳朵還在聽我說話,眼睛還在看著手指,乃至身體其它部位,依然還有注意力殘余,這是生物的一種本能,而入定就是要將這種本能控制、約束、收斂起來,因為它們會在無形之中分散你的注意力?!?p> “還有一個關于注意力的例子,那就是在遇到疼痛的時候,我們想要轉移注意力來減輕疼痛,于是就在心里想著其它事情,有些天賦異稟的人,甚至不需要過多練習,就能做到屏蔽痛覺的地步!”
他連續(xù)舉了幾個例子,甚至讓孩子們親自體會了一番,效果自然是顯著無比!
此時所有孩子都對注意力和感知有了一個直觀的認識。
顧心舟只覺得有一扇大門在自己面前緩緩開啟,透過那絲門縫,他看到了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洪塔山看著孩子們眼中的亮光,欣慰一笑。
求知與好奇,對于探究天地至理的修行者來說,是必須要具備的兩種品性。
“看來你們已經初步了解感知與注意力的關系了,甚至還體驗了一把有意識調動注意力是什么感覺,對調動注意力有了一個直觀的感受。”
“不過這還不夠!無感的要求是將身體所有注意力抽離出來,你們距離這一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p> “注意力由意識所控制,是意識的某種直觀體現。什么是意識?這個問題很深奧,你們只需要知道,你們平時所思、所想、所念、所感其實都和意識有關就行,現在不用知道太多……好了,現在我來教你們具體怎么入定!”
“入定先靜心,靜心有二要,一調息,二止念?!?p> “調息有三法,數息、聽息和觀息?!?p> “數息法即以念數息,直到念息皆無,然后達到寧心靜氣的狀態(tài),這個方法的訣竅是將注意力集中到呼吸的次數上,達到某個臨界點后,就會進入念息皆無,內外皆空的狀態(tài)——也就是無感境界?!?p> “聽息法即聽自己的呼吸聲,竅門是將注意力放在一呼一吸之間,直到雜念自然消除,進入念息皆無、內外皆空的無感境界?!?p> “觀息法則是自己選擇某種觀想對象,觀想對象越簡單越好,可以是一句話,一個字,一幅畫等等,比如一個不斷旋轉的圓,一根一直向上延伸的線條……如果觀想對象太復雜,就會調動太多的心力,反而不容易靜心,切記?!?p> “這三種方法你們自己選擇,適合哪種選哪種,沒有強制要求?!?p> “接下來我講講呼吸的竅門——”
“呼吸,要柔、緩、細、長,越自然越好,這樣才越容易從身體各個部位抽離出注意力,從而進入到無感的入定狀態(tài)?!?p> 說完這些,洪塔山便停了下來,像之前那樣給孩子們留下了足夠的時間去消化吸收。
這次他給的消化時間很長,因為剛才講的東西太多。
相關知識他已經講的足夠詳細,再接下來就是實踐的時候了。
他很好奇,這八十七個孩子,誰會第一個進入到無感境界。
入定境界和靈根沒有絲毫關系,完全看個人心性、悟性和天賦。
入定第一個境界并不算太難,只要掌握方法,持之以恒練習,普通人基本都能達到這個境界,只是花費的時間不一樣而已。
有的人可能一兩天就能達到,有的人可能一兩個月都無法達到,差距還是蠻大的。
這一步粗略可以看出一個人心性、天賦、悟性的壞壞,雖然并不完全準確,但七八成把握還是有的。
所以洪塔山除了好奇之外,也很期待。
寡人名孤
堂姐出嫁,回老家一趟,昨天沒更,今天抽空更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