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度一向重視戰(zhàn)場偵察,臨近遷安時雪地里被刻意掩飾過的足跡,空氣中如有若無的血腥味和空中匿跡的烏鴉喜鵲都引起了他的警覺。雖然周邊除了一條灤河外都是曠野,自己遭到伏擊的可能性不大,但杜度還是命令大隊停下腳步,改派數(shù)個斥候分隊廣為查探。
說來也巧,斥候不久就從河邊找出一個凍得奄奄一息的人來,一看他有辮子就把他拖到了杜度面前。杜度認得他是白養(yǎng)粹的弟弟白養(yǎng)元,他不在城里駐守,孤零零出現(xiàn)在灤河邊一定有蹊蹺!于是杜度喂了白養(yǎng)元幾口燒酒,又帶人使勁用雪擦他的身子,同時點一堆火讓他烤著。一番折騰后白養(yǎng)元終于緩過勁來,將發(fā)生的事情都告知了杜度。
杜度聽罷大吃一驚,他感覺那兩萬兵馬就埋伏在城中等自己,自己這三千人再往前走就是送菜上門。此時一支明軍騎兵從南面出現(xiàn)了,杜度不敢戀戰(zhàn),播轉(zhuǎn)馬頭就逃回了遵化,同時派人向黃臺及求援。
盧象升也未窮追,因為三將商議過,遵化是金兵進出的通道,應該有強力軍團留守,此城離遷安一百四五十里,三軍所攜彈藥糧秣都有限,前去硬啃未必啃得下來,師老城下再被后金大軍來個反包圍就萬事休矣。遷安城北又平坦,只能在城里趁援軍不備打個伏擊,援軍不上當就算了,還是搞好諸城防務防備后金主力為上。
于是盧象升安排吳開先去永平協(xié)防,秦良玉去灤州助守,自己則堅守遷安,至于昌黎、撫寧、山海關等處則早已派出兵馬報信。遷安雖空無一人但庫房里還有兩千余石米,加上所攜糧草省著吃也能堅守兩月的??紤]冬日取暖和做飯需要柴火,如被圍城燃料用完也會壞事,在二將的堅持下,兩軍幫忙將遷安方圓二三十里的樹木都砍伐一空搬入城內(nèi)。辦完了此事,秦吳二將才與盧督師道別,前往自己的防區(qū),打遷安所分得的兩千二百兩銀子也由各部攜走。
護國軍兼程往南行,路上又收容了三百四十七名敗退明軍及千余難民。這支明軍是西援時被清兵打散的,他們在守備趙國忠的帶領下保護逃難百姓東撤,恰好遇上吳軍。吳開先覺得這支明軍敗而不亂,還知道保護百姓,與那些坐兵逃兵大不一樣,便以邀請他們和自己一起去保衛(wèi)永平,趙國忠等欣然從命。
吳軍趕到永平,知府張鳳奇、副總兵焦延慶、兵備御副使鄭國忠等俱是大喜,因城中可戰(zhàn)之兵已經(jīng)被參將楊春帶去北京勤王,城中只剩下一些老弱疲敝之卒。他們聽聞建虜即將全師東犯俱是心驚,見吳攜近七千生力軍前來心稍安,眾人又得知吳在北京拒敵、良鄉(xiāng)奪糧、奔襲遷安之事,便公推吳為首主持永平防務。吳知軍情緊急,故并未推讓,立即布置起來。
吳先命本部在永平城外巡哨,西面戰(zhàn)兵布防監(jiān)控,遣當?shù)孛駡F與要道、山口、集鎮(zhèn)監(jiān)控,并報告附近州縣。又請知府張鳳奇曉諭全城百姓,安居家中,小心火燭,不得胡亂走動,不得喧嘩,不得散布負面消息,不得在炊時外生火縱煙,違令者重罰,嚴重者可先斬后奏;又請鄭國昌帶兵將大戶人家藏糧統(tǒng)一征為軍用;又命趙國忠將本部人馬分成十人五人一組,分駐路口和沿街巡查,有形跡可疑者即行逮捕;吳又將難民老小請張鳳奇鄭國昌安置,遴選難民及鄉(xiāng)兵精裝者組成必勝軍,命每人頭上纏一白布條,上書“必勝”二字,中間加蓋一吳軍紅印,寫上日期,每日以舊換新,他們主要從事搜集金汁石塊擂木繩索等物;吳問糧草還有多少,鄭稱夠全城支三月,吳讓士兵送五百石米到遷安,請督師處置;吳又親往軍火庫查看,見彈藥充足甚喜,鄭國昌說此本是發(fā)往關寧之物,因金兵入關滯留于此,吳說此天相助我守城也,便讓居民每戶捐棉被褥一條,由必勝軍送往軍營給孫云球等制作萬人敵備用,又讓士兵各選三成送往遷安灤州。
孫聞訊而來,稱請將軍派人盡取城中酒肆中燒酒及酒壇酒罐,他能制造比萬人敵更安全的縱火物,且不耗火藥,吳雖不明就里但也應允了,撥給十名輔兵作為其護衛(wèi),又撥了兩百名必勝軍助其收集,孫遂領命而去。
吳策馬來到城外,見城東南西三面皆空曠,唯北山林木茂密,便讓焦延慶帶兵盡數(shù)伐倒搬入城內(nèi),以免被金兵就近用來制作云梯楯車等物;東面灤河,西面碧流河蜿蜒而過,多處水淺可徒涉,若金兵攻永平必在旁駐扎以便取水,于是請張鳳奇勸居民把所有牲口都交予軍隊,由吳軍殺死并深埋于河道中,居民雖很心疼但為了大局也照辦了;吳又巡城一周,見城垣尚堅固,乃用北山中青白石筑成,比之磚墻堅厚,只是建成較早,乃四面方城形制,一面遇敵另外三面無法伸以援手,又兼敵樓低矮,防御效果一般,便有加筑甕城之意,但苦無材料,又進入城中,見文廟土地廟及氏族祠堂皆用山中青石材料,大喜,遂命輔兵拆除之,孰料生員父老固不許,稱圣人土地先人住所絕不可拆,并橫臥石上,言欲鑿石先鑿我!輔兵一時不敢下手,吳亦為之氣結(jié)。
同行的鄭國忠怒曰:“建虜十萬大兵壓境,爾等居然還舍不得一點磚瓦,若不筑甕城,金兵打進來爾等固然可一死了之,然又有何顏面見圣人先人于九泉之下乎?若圣人先人知爾等不舍磚瓦而致使全城淪于戎狄,豈不大罵爾等于地下乎?”
此話擲地有聲,躺臥者無不赧然。吳亦勸道打退金兵還可重建,若金兵攻入屠殺連重建之人亦絕也,張鳳奇亦好言勸之。于是生員父老退去,輔兵得以繼續(xù)拆解。
吳帶輔兵出城門筑甕城,吳以火銃射程稍弱為定長在門中軸左右各延伸一半,又向中軸劃斜邊,斜邊長亦為定長。此正三角形畫好后乃命輔兵筑墻,甕城門開在根部,以矮墻護之,另一側(cè)亦繪制假門,四門皆同此形制。
在側(cè)的鄭國忠頭次見此三角甕城,有所不解乃求教,吳說:“鄭大人明鑒。敵若徑直攻城墻,甕城上火銃兵便可側(cè)擊之,敵若轉(zhuǎn)攻甕城,城墻上火銃兵亦可側(cè)擊之,無論金兵攻哪一點皆多面受敵也。”吳又引鄭國忠至甕城與城墻交匯處,曰:“此處設一銃兵可打一片蟻附登城之人?!编崌疑醺信宸?。吳曰:“非我所創(chuàng),此泰西之成法也!”自此之后,鄭國忠留意收集泰西之書籍,并潛心研究起來。
吳部輔兵在四門筑甕城,知府張鳳奇亦命城中石匠瓦工前來幫忙,后材料仍缺,父老不再遲疑,乃拆自家房屋基石送來。
甕城筑好后,吳又命于外掘壕,掘起土壤以麻袋盛之放于甕城內(nèi)壁夯筑加固,此活必勝軍亦可干得,故輔兵石匠瓦工可輪換休息,張鳳奇見之稱吳真是調(diào)配得當也。
十日后,吳見防御工事初成面露喜色,鄭國忠問道:“我軍于此地固守,若建虜不攻此轉(zhuǎn)往他處若何?”吳曰:“我部七千人無法城城設防,亦無法與敵大軍決戰(zhàn),目前只能擇要害之地防守。至于敵軍不來,我自有辦法?!?p> 當日午時,探馬便來報曰四千余韃子騎兵疾馳而來,前鋒已距此不足五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