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對外貿易的話,尤其是和歐洲的貿易,是不必考慮這個“陸運成本”的問題的。
不列顛島,四面環(huán)海,平均寬度也就300里,兩面臨海一切,150里,相當于從南京到上海,打兩個來回。
這倒不是說在這諷刺其國土狹小什么的。
而是說,這種社會存在,可能理解太史公說的“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糴”的意思嗎?
社會意識,會超脫社會存在而產生嗎?
這個百里、千里的道理...
望舒慕羲和
放個暴論:幾年之內,關于“閉關鎖國”的描述,或許會有所變動。滿清確實廢物,但馬戛爾尼嘴一張就要割個舟山,這事兒實在沒必要把馬戛爾尼看成來“拯救”東方的“天使”。再談“閉關鎖國”,加深“反思”,過幾年,海量貿易順差就快成【新閉關鎖國】的“罪證”了——英國人一直在搞歲月史書,說的好像不是因為他們的貨不行而賣不進來、是因為閉關鎖國不準買一樣。我就明說了,1792年,給英國免關稅、甚至收畝稅給英國布進口補貼、跪著把舟山割給英國、跪著給每匹英國布不但免稅還補助,他也賣不進來。至于什么驅逐天主教,人家法國正宗的天主長女、西班牙正宗的狂熱之國,都要解散教廷,都逼著解散了耶穌會,你一“異教徒”,給耶穌會哭尼爹的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