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捷喊功,又不是偷人家老婆,自不需要輕聲壓語。
那報捷的騎士恨不得把嗓子喊破了,生怕營中聽不到。
嘩啦啦……
一陣甲片的響動,行營大帳內(nèi)的老勛貴全都站了起來。年紀(jì)大的還掏了掏耳朵,生怕自己聽錯了。
幾個老將互相對視一眼,彼此眼神中都透出一股不可思議之色。
這是真的?
先不管這一仗對于戰(zhàn)局的影響,如果這是真的……
無炮、無甲而攻城,以少擊多,皆為上陣。
斬殺數(shù)百、俘獲數(shù)百,更是抓了羅剎王的義子,是為上獲。
按照策勛十二轉(zhuǎn)的規(guī)矩,千人之戰(zhàn)為一基、上陣為三轉(zhuǎn)、上獲為三轉(zhuǎn),斬首、俘將、破城另算。
略微一算,至少八轉(zhuǎn)勛!
若是真的,待司勛郎中查驗清楚無誤,單單是這一戰(zhàn),這個劉守常就直接從無戰(zhàn)功的勛衛(wèi)轉(zhuǎn)到了視四品的上輕車都尉?
十七八歲的上輕車都尉八轉(zhuǎn)勛?
心下駭然的老將們紛紛起身,護(hù)為皇帝兩翼,跟著皇帝出了行營大帳。
報捷的騎士一如報捷的規(guī)矩,單膝跪地,昂首挺胸,不是垂頭雙手托舉捷書,而是左手高擎著報捷的藍(lán)旗,右手將捷書平拖在胸前。
太監(jiān)上前,雙手接過報捷書,騎士這才放下報捷藍(lán)旗,轉(zhuǎn)為單膝見皇帝的軍禮。
李淦沒有看報捷書,他知道自己親臨前線,別說一個小小的勛衛(wèi),就是真正的公爵也不敢作假捷書。
“劉守常如今何處?”
“回陛下。劉大人復(fù)木魯罕山衛(wèi)城,伏擊上游的羅剎援軍,認(rèn)為上游城堡必然空虛,正是一鼓而下之際。劉大人已帶人沿江而上,直撲忽里平寨?!?p> “圖!”
一伸手,太監(jiān)立刻將一張地圖捧了過來,幾名太監(jiān)展開。正是劉鈺從白令那搶到的一份黑龍江流域的地圖。
忽里平寨,在原版的俄文地圖上自然不是這個名字。這里是后世的黑河,或者,叫海蘭泡。
報捷的騎士回憶著劉鈺的囑咐,不等皇帝發(fā)問,又道:“劉大人言,羅剎人在北邊最大的城是雅庫茨克。北部出兵支援,必從雅庫茨克出?!?p> “忽里平寨,在黑龍江與精奇里江交匯處。精奇里江自北向南,是黑龍江左岸最大支流,羅剎人若想南下支援,必要走精奇里江,順江而下。只要攻下忽里平寨,則羅剎雅庫茨克之援軍,即成死援?!?p> “其二,忽里平寨向西,沿法別拉河而上,過小興安嶺四十里斷嶺,就是木里吉衛(wèi)。如此可斷羅剎人左右支援,以防羅剎舍其一而合兵固守。”
“其三,得忽里平寨,則松花江水師可直抵黑龍江上游。趁著東風(fēng)水運糧草、兵員。即便冬日來臨,以冰江為路、狗鹿雪橇為畜、聯(lián)絡(luò)部落、賞貢施恩,亦可保障后勤?!?p> 隨著這騎士的復(fù)述,李淦的手指在地圖上挪動,旁邊的老將也紛紛點頭。
如今還未攻下的木里吉衛(wèi),距離忽里平寨的確不遠(yuǎn),過了四十里的斷嶺山谷路,就是一條通往黑龍江的支流。
李淦見這騎士言語清楚,雖然只是轉(zhuǎn)述,但能夠說得這么清楚也算難得。
目光從圖上挪開,李淦清楚自己的優(yōu)勢。
作為皇帝,有時候可能只是隨口問一句將士的姓名,可能便會叫人感恩戴德,不下絕纓之宴。
制度下的極端不平等,造就了上位者施恩成本極低。
“你且起來吧。你是何人?現(xiàn)居何職?”
那騎士忽然轉(zhuǎn)單膝為雙膝,跪地叩首道:“回陛下……我如今白身,正是陛下恩德赦罪的翰朵里折沖府都尉之子,杜鋒。陛下恩德,必不敢忘,唯有精忠報國,方可折陛下恩德之萬一?!?p> 李淦微微一愣,這樣的小人物他本記不得許多。
可這件事剛過去不久,頓時想起來這是誰了。那個去搶劫“商隊”被劉鈺抓住準(zhǔn)備逼他的府兵老爹賭一把的野小子。
“好學(xué)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你于邊軍中尚知苦學(xué),可謂微知;知道恥辱而奪炮洗恥,可謂微勇。精忠報國之言,愿你力行,以知仁勇?!?p> “既有先前奪炮之功,賞。戎服一件、武弁一頂、赤幘一條。”
“謝陛下!”杜鋒咚咚地在地上猛磕了幾個頭,心中歡喜無限。
他本就是個官迷,就盼著將來出人頭地離開這戍邊苦地,如今竟得了皇帝陛下的御賜,已然是高興地不知東南西北,差點暈厥過去。
心中默念這皇帝的話,心想力行、力行,自是要力行的。
只不過……只不過劉大人叫我跟著那個西洋人學(xué)航海測繪之學(xué),另辟蹊徑,到底是學(xué)還是不學(xué)?如今陛下已知俺名字,又賞了衣服,還需另辟蹊徑嗎?
一邊磕著頭一邊想著這些事,直到禮官示意他不必磕的時候,這才暈乎乎的跟著太監(jiān)去領(lǐng)賞賜。
行營大帳內(nèi),李淦看過了劉鈺寫的報捷書和戰(zhàn)斗過程,叫太監(jiān)傳遞給營中諸將。
上面圖文并茂,一看便懂。
“卿等以為如何?”
淄川侯謝無忌頷首稱贊道:“利而誘之、亂而取之。能示之以不能、不能示之以能,連環(huán)之策,虛實之巧。這劉鈺小小年紀(jì),已得兵法三味,著實可喜。他這仗,打的倒是巧?!?p> “之前臣擔(dān)心這劉守常未經(jīng)戰(zhàn)陣,只怕劉守常變成馬幼常,如今看來,陛下慧眼識珠?!?p> 李淦也是點頭同意,目視其余人,鄂國公李九思出言道:“臣以為,淄川侯所言雖是,卻也不全。”
“哦?說說看?!?p> 鄂國公思慮片刻,說道:“看似這劉鈺打的都是巧仗,似乎只是用計取勝,實則不然?!?p> “《孟德新書》言:己二而敵一,則一術(shù)為正,一術(shù)為奇。此不過大略爾?!?p> “孫武子曰:戰(zhàn)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奇正相生,如循環(huán)之無端,孰能窮之。是故《唐李問對》言:吾之正,使敵視以為奇,吾之奇,使敵視以為正,斯所謂形人者歟!以奇為正,以正為奇,變化莫測,斯所謂無形者歟?!?p> “古來制勝,無非正奇之變。”
“劉鈺掘坑道、挖護(hù)壕、虛設(shè)炮位。此虛奇也?!?p> “然而在那羅剎王義子看來,此正兵也?!?p> “劉鈺自號要‘會通中西、以求超勝’,自傲以為其西學(xué)之強朝中無人能比,此言雖是少年狂語,卻也非全是虛言?!?p> “若是他掘坑道、挖護(hù)壕不能讓羅剎王義子害怕,那羅剎王義子也是經(jīng)過戰(zhàn)陣的人,如何肯興棄城逃走之念?”
“正不能勝、則奇不可用。如果敵人眼中的‘正兵’沒有威脅,那么自己的‘奇兵’又怎么會有用呢?”
“略知兵法者,多崇以奇為正,以正為奇,變化莫測,斯所謂無形者歟。是故少年、文士用兵,多喜奇計。實則這是落了下乘,不求甚解、更不解其深意?!?p> “正不能攻守,如何用奇?就以最簡單的中軍守、兩翼攻為例,中軍為正、兩翼為奇,若是中軍不能堅守,只用兩翼奇兵,不但不勝反而大敗?!?p> “再如明之薩爾滸,雖然多頭并進(jìn),可若是劉挺能堅守三天而不潰,那老奴的各個擊破,就成了楊鎬的中心開花,圍而聚殲?!?p> “說到底,正兵能用,方可用奇。叫明末的衛(wèi)所軍去打李唐玄甲兵、安西軍,縱然奇計百出,淮陰復(fù)生,又豈能勝?”
“劉鈺這一戰(zhàn)也是如此。如果他沒有攻城的辦法,那羅剎王義子怎么會棄城逃走?又怎么會被他在江面上俘獲?他的攻城手段雖然沒有用得上,但可見是有效的,因此才能佯作正而實為奇。”
“之前見劉鈺繪攻棱堡圖、之字壕,以為趙括之言。但戰(zhàn)陣之事,是否有效,要問敵人。羅剎王義子棄城逃走,就是對劉鈺攻城之法的最大肯定?!?p> “淄川侯只見其巧,卻不見其攻城手段之妙。此非巧仗,實乃堂正之陣?!?p> 這話正說到了李淦的心坎里。
看起來劉鈺是打的巧仗,不免叫人覺得我上我也行、不過智計之勝。
可實際上,完成這一戰(zhàn)的關(guān)鍵,就是在城外挖的那些壕溝。
正是因為這些壕溝,才讓守城一方心態(tài)徹底崩潰,看到己方的戰(zhàn)船之后立刻生出了逃走的想法。
之前李淦也不是全然不信劉鈺的辦法,只是戰(zhàn)略上沒辦法用,以為所耗時間必多??涩F(xiàn)在,木里吉衛(wèi)攻城不順,劉鈺那邊挖坑的速度也不是很慢,實戰(zhàn)起來也確實把羅剎王的義子嚇跑了,足見有效。
他有沒有本事,在喀爾喀蒙古諸部首領(lǐng)的注視下,打一場酣暢淋漓、震懾蒙古的攻城戰(zhàn)呢?
“鄂國公之言,甚合朕心。朝中策略,本是西攻東守,沒想到劉家小子在東線竟是勇猛精進(jìn)。朕欲調(diào)派松花江水師入黑龍江,東西并進(jìn)破忽里平寨,防雅庫茨克援軍;再調(diào)劉鈺來西線,為攻城先鋒,諸卿以為如何?”